香港百年历史建筑伯大尼博物馆开门迎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00: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六月二十八日电 题:香港百年历史建筑伯大尼博物馆开门迎客

  作者 孙嘉敏

  经过三年的修复工程,香港百年历史建筑伯大尼修院,成为演艺学院的“古迹”校园。伯大尼博物馆日前举行启用仪式,并将于六月三十日起正式启用,对香港市民和游客开放。

  伯大尼博物馆位于伯大尼修院的地下酒窖,馆藏包括由巴黎外方传教会借出的圣物、早年由纳匝肋印书馆出版的珍贵书籍及在复修时在地下发掘的出土文物,主要阐述有关伯大尼修院及附近的历史,包括巴黎外方传教会、伯大尼修院及邻近伯大尼修院的纳匝肋印书馆(现为香港大学大学堂宿舍)。香港演艺学院校长汤柏燊表示,希望此博物馆能带给参观者意义。

  位于香港薄扶林道、毗邻中华厨艺学院的伯大尼修院已经有逾百年历史,由巴黎外方传教会于一八七五年建成,作传教士休养之用。经过多年荒废后,伯大尼修院及毗邻的牛奶公司旧牛棚于二00三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斥资七千多万港元复修,成为香港演艺学院电影学院的第二校舍及小剧院。

  伯大尼修院于一九七五年交还政府,成为政府建筑物,一九八一年列入二级历史建筑。二00三年三月,香港立法会批准香港演艺学院复修伯大尼修院及隔邻的牛奶公司旧牛棚,由曾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设计比赛夺得亚军的建筑师廖宜康负责监督整个复修工程。复修时,建筑师更特地拆掉伯大尼修院与旧牛棚之间的墙壁,贯通两座建筑物。现时,伯大尼修院成为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校舍,而两座八角形设计的旧牛棚则改建成小展览厅及“惠康剧院”。

  伯大尼修院的外墙以米白色为主,充满法国建筑风格,置有百多年前的彩画玻璃窗、祭台及地砖,正门上方刻有一句拉丁文,取自若望福音:“主啊!你所爱的病了!”。伯大尼修院内里设有教室、

图书馆、表演场地、展览厅、小教堂和博物馆。

  名为“包玉刚礼堂”的多用途礼堂位于顶层,拥有玻璃上盖,两旁有玻璃墙,可以眺望山顶和南区的景色。礼堂于去年十一月启用,可作公司及私人宴会、结婚酒会、时装展、舞蹈及

瑜珈班之用。

  伯大尼小教堂是一座新哥德式教堂,有拱形圆顶。小教堂会于星期日举行宗教活动,其余时间除了用作教学和举办音乐会之外,公众人士亦可在此举行小型婚礼。小教堂自开放,首半年已有约六十宗婚礼场地申请。

  旧牛棚亦具百有多年历史,原为牛奶公司所拥有,现时还保留了八角形屋顶及其中一座牛栅。旧牛棚已于去年四月率先启用,内里设有一个小型展览厅和可容纳一百五十人的惠康剧院,适合各类表演、会议、电影放映、室乐演奏、实验演出等活动及小型演出。

  香港旅游事务专员区璟智表示,伯大尼是活化再利用古迹的好例子,它对香港的历史、文化、教育及保育均有贡献。她更欣赏演艺学院的公益心。她希望市民透过这个新景点,对香港的历史有更深的认识。

  香港演艺学院校董会主席梁乃江说,伯大尼不单是校园,也是旅游景点。在此读书可近距离感受古迹气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