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峰:看多了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12:52 南都周刊
黄玉峰:看多了悲剧
黄玉峰

  不怕读书苦,就怕白辛苦?

  黄玉峰一向认为,“高考作文的主题,不外乎学习和做人。”而教育无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997年的大作文《我看课外读物》,似乎让他看到了希望。

  这个题目激发出学生的倾诉欲望,在阅卷中,黄玉峰被深深打动了,他觉得有必要,把学生的心声告诉全社会。利用休息时间,他和一些老师摘录了闪烁在作文中的思想火花,整理后发表在《文汇报》上:

  ——高三并没有什么可怕,就怕高考一分之差。

  ——教改教改,叫了这么多年,但还是光叫不改。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原因到底在哪里?

  ——读书是件苦事,我们不怕苦,怕的是白辛苦。

  ——读课外辅导书,真是让自己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文章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黄玉峰和《文汇报》都收到很多来信,他们认为,学子的心声反映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们出给大人的试卷。

  如何答好这份试卷?这一年,黄玉峰在复旦附中成立了工作室。他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早在1990年,上海就围绕着“素质教育”启动了教改方案,黄玉峰也以一篇七千字长文《还我琅琅书声》启动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不读书”,在于对语文支离破碎的分析,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到语言的海洋中,自己去体会人文精神,去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于是,他探索素质教育的一切可行方式,让学生听讲座、泡书馆、看展览、赏文物、编刊物、练书法、学篆刻、看戏剧、演小品、游天下……

  偶然性下的悲剧

  在阅卷中,每当修正了一个阅卷标准,替一份卷子改了分数,黄玉峰就会很开心:也许这个学生没那几分,就要落榜了。有时对妻讲起此事,妻会说:吆,你又救了一个人啊!黄玉峰就会很感慨:哎,这世界的很多事情不可预测,偶然到你不知道每一刻,有人在帮你,有人在害你。

  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下,偶然性似乎更多地意味着悲剧。阅卷多年,黄玉峰看多了悲剧,他帮不了所有的人,甚至最喜爱的学生。

  1997年7月,一个沈姓女生哭着打来电话,说考砸了,黄玉峰听了很是心酸。这个沈姓学生,语文是班上最好的,其作文一向是范文。但那年高考,她的作文得分不及格。之后几年,又一个好学生黄修毅,也遭此厄运。这个自信的学生,复习迎考时还在看《万象》、《读书》。高考时,他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但是得分很差。后来,黄修毅凭记忆把作文重抄一份。在黄玉峰眼里,这篇作文写得深刻,能得60分,最起码50分,但算下来只有20多分。已不阅卷的黄玉峰把作文寄给阅卷组领导,对方只能表示遗憾:这篇作文太深刻了,也许阅卷老师看不懂……

  这样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如何消除偶然,保证阅卷的公正?黄玉峰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建议:

  ●阅卷老师必须进行资格认定,要组织一批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阅卷队伍。

  ●必须在阅卷前进行充分磨合。若对考生在答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还未摸透,就匆匆批改,必会造成误差,同一篇作文在不同的人手里差距几分乃至十几分是常事。

  ●保证阅卷时间。为节省开支,往往把阅卷时间定得很紧很死,到最后几天更有为赶进度而加快速度的……

  而在这些技术问题之外,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黄玉峰常说:“不以应试教育对应试,而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只要学生的素质真正提高了,他们对付考试的能力也不会差。”而爱徒的遭遇,似乎是高考给他的素质教育开了个玩笑。

  这些年,黄玉峰的教学改革,广受赞誉,也屡遭非议。他把老庄佛理、西方经典、时文佳作引入课堂,抛开了烦琐的讲解,代之以学生背诵、阅读、交流,辅以适当点拨。有人批评他的教学如“放羊”。他说“放羊”有何不好?如果是放到水泥地上,那羊只能饿死;但如果领到水草丰茂处,羊自会吃得肥肥的。

  对于爱徒的遭遇,黄玉峰说:分数无法改变,但他们的命运迟早是可以挽回的,他们受过的素质教育,在将来的社会上,终会显出优势。

  不阅卷已多年

  四壁字画,书籍盈架;壁上猛虎图,不怒自威;清人孙星衍的对联墨迹酣畅:“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2007年6月15日,上海高考阅卷还在进行中,黄玉峰端坐工作室,谈起阅卷如追忆似水年华。

  他不阅卷已多年。

  事先没有征兆。1998年7月,没人像往年那样,打电话通知他去阅卷,他打电话到有关方面,又打电话到复旦附中,处处在打马虎眼。

  黄玉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他看来,不让他阅卷的原因,是自己不听话,年年阅卷,年年争吵,年年写文章,或评作文题目优劣,或呼吁教育改革,据说让有关方面很恼火。

  虽然不再阅卷,但黄玉峰还在关心着高考。每年拿到试卷,他还会做一遍,看看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没有出入。每年阅卷结束,几个徒弟会来家里谈论阅卷,一些阅卷的负责人也会打电话过来。虽不出门,他清楚每年的语文试卷争论点何在。

  十年了,黄玉峰还能记起从前的争论。十年间,他授课之余,著书立说,呼吁人文教育。他说,高考阅卷只是一时之事,素质教育是长远大业。这些年,高考命题虽无大变化,但教学方面确有进步,上海启动二期教改后,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关注学生与世界的诗意相处。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