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国土资源公报:土地出让价款达7676.89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15: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9日电 国土资源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6年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以下为公报全文:

  一、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177.59万公顷(18.27亿亩);园地1181.82万公顷(1.77亿亩);林地23612.13万公顷(35.42亿亩);牧草地26193.20万公顷(39.29亿亩);其他农用地2554.10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35.45万公顷(3.95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9.52万公顷(0.36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61.52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与2005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25%,园地面积增加2.33%,林地面积增加0.16%,牧草地面积减少0.08%,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增加1.30%,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3.76%,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0.46%。

  全国耕地净减少30.7万公顷(460.2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5.9万公顷(387.8万亩);灾毁耕地3.6万公顷(53.8万亩);生态退耕33.9万公顷(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0万公顷(60.3万亩)。以上四项共减少耕地67.4万公顷(1011.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550.8万亩),超过建设占用耕地42.0%。

  全年新增建设用地32.9万公顷。其中,新增独立工矿建设用地14.6万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7.4万公顷,新增村庄建设用地3.0万公顷(44.9万亩),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7.9万公顷。

  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力发展。全面部署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启动116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面积886.67万公顷;加大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力度,国家安排投资项目563个,项目建设696万亩,计划新增耕地104.4万亩,总投资247.6亿元;出台《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对建设单位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资金情况实行全面考核;总结推广表土剥离经验,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有效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全年批准新增建设用地40.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国务院批准用地12.28万公顷,省级政府批准用地28.15万公顷。国务院批准用地中,单独选址和重点急需建设项目用地占83.7%。

  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机制。工业用地纳入招拍挂出让范围。土地出让面积、价款显著增长。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23.25万公顷,出让价款7676.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和30.5%。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6.65万公顷,出让价款5492.09亿元,分别增长16.3%和30.9%。

   二、矿产资源

  截至2006年初,全国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如按亚矿种计,矿产总数达到223种,除铀、钍、地热、地下水、矿泉水和新上表的矿种外,其余210种矿产与上年度相比,查明资源储量有所增加的矿种有99种,有所减少的有70种,无变化的41种,分别占47%、33%和20%。

  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13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2处,金属矿产地85处,非金属矿产地85处,水气矿产地1处。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全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套改顺利完成,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取得新成果,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全面展开,全国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全面推进。

  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原煤产量23.80亿吨,原油产量1.84亿吨,铁矿石产量5.88亿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1917万吨,磷矿石产量3896万吨,原盐产量5403万吨。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839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1.6%。其中原油进口14518万吨,铁矿石进口32632万吨,锰矿石进口621万吨,铬铁矿进口432万吨,铜矿石363万吨,钾肥743万吨。与2005年相比,铜、钾肥进口量下降,原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进口量有所增长。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引进来”成效明显。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更加注重双边合作关系和为企业服务,成为加强国内外矿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外资勘查开采我国矿产资源日趋活跃。西藏谢通门县铜金矿、黑龙江嫩江县争光金锌矿等外商勘查开发项目取得新成果。有效涉外勘查许可证249件,涉外采矿许可证194件。

  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更加注重实效。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勘查开发利用水平,密切与国际矿业公司合作,促进目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2006年在油气,铜、镍、铝土矿等有色金属,以及贵金属勘查开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2006年底,全国有效勘查许可证26095件(新立6129件),其中石油天然气1054件。有效采矿许可证117910件(新立16032件),其中石油天然气612件。27个省(区、市)开展了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全国共计出让探矿权2953件,出让价款39.70亿元。30个省(区、市)开展了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全国共计出让采矿权35425件,出让价款106.04亿元。第一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三、海洋资源

  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逐年增长,2006年达20958亿元。同比增长13.97%,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0.01%。海洋产业增加值12365亿元,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01%。

  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改善,近海大部分水域水质良好,远海海域水质持续保持良好状态。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9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1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2006年为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海洋减灾防灾工作任务艰巨。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17.11亿元,为2006年的主要海洋灾害。

  “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五周年,长期困扰我国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无序、无度、无偿行为已得到初步遏制。2006年全国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8759本,确权海域面积22.7万公顷。

  海洋管理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务院出台《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编制完成《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发布《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海岛保护法》的制定,推进海域

物权法律制度建设;国务院批准河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四个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11个省(区、市)以及46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了专门的监测机构;推进“海域使用百县示范工程”,海域使用管理链条逐步向乡镇级延伸;累计完成闽粤线等5条省际间、198条县际间的海域界线勘定工作。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