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公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15:21 中国新闻网

  六、国土资源科技与信息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不断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成功召开了首届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大会,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把科学技术摆在了国土资源工作全局的优先位置。加强对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导小组和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科技创新制度,“科技兴地”战略正式启动全面实施。制定了《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发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和《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投入有所突破,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在资源环境、海洋技术等领域牵头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8项,总预算约5.2亿元。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用于科技创新的有效投入比“十五”增加一倍以上。国土资源部发布“十一五”首批14个重大科技项目,明确了科技创新重点,启动科技创新审查新机制。完善了部技术监督体系。

  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13位青年科技人员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遴选出“百人计划”资助人员15人,青年科技骨干23人。

  应用网络技术开展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2006年度共颁发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62项。《我国海域地质与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大陆科钻科学研究迈出新步伐,对揭示地下生物圈及生命起源以及地球温室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中国白垩纪大陆科钻井—松科一井开钻。古生物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了已知最早“会水”的哺乳动物,在甘肃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类化石。

  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勘探评价矿产资源,提高了资源保障能力。非常规油气资源已进入国家能源战略视野。土地调查新技术—“调查之星”已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推广应用,无人飞艇遥感系统应用于土地监测工作中。高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提高了国土资源监管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颁布实施,“数字国土工程”稳步推进,国家级“金土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全面完成,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有序开展。以金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为支撑的电子政务、政务大厅、网站、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发完善一批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逐步显现;进一步完善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建设用地申报审批管理运转体系;配合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建设,开发完成第一批国土资源行政许可事项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检查,国土资源政务信息服务更加全面;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和数据积累、整理与分析,并广泛提供服务;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建设全面推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成功召开200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促进相关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七、国土资源管理

  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编制实施国土资源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治乱治散治本,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显著进展;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国土资源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颁布实施,明确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取得重要成果,省级规划修编有序推进。开展首轮矿产资源规划中期评估,全面部署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土资源部地籍“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国土资源“十一五”人才规划》等颁布实施。《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提交送审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入审批阶段。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不断推进,21个省(区、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已通过审查。全国国土规划研究深入推进。广东国土规划试点取得重要成果。

  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制订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批地、越权批地、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等违法用地行为;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落实开发区四至、立桩定界,严格审核各类开发区设立、升级、扩区和改变区位,全面完成222个国家级开发区、1346个省级开发区范围的核定工作;严格执行并及时修订禁止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严格实行土地计划管理制度和会审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出让收益管理,加大征缴力度;工业用地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范围,颁布《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下发《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对违法用地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年共审结土地违法案件9.03万件,收缴土地面积1.16万公顷。

  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显著进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2006]108号),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深入开展对重点矿区、重要矿种的专项整治;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等,严格规范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管理;全国共查处无证探矿、采矿行为9万多起,责令停产整顿矿山2万多座,关闭矿山25000多处,吊销采矿许可证2434个,查处管理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872起,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5000多人。

  八、测绘管理与保障服务

  全面推进测绘保障服务工作。2006年完成测绘服务总值25.1亿元,向社会提供各类地形图56.4万张,大地成果8.8万点,航摄成果45.4万片,数字地图25.9万幅,数据量10087GB。编制出版行政区划、教学、旅游等地图、图书2311种,总印数15107万幅(册)。加大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经费3000万元。

  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指导意见》。制定《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等10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成功举办“经纬之光——全国测绘成果成就展览”,大力促进测绘成果广泛利用。

  进一步完善测绘法制建设。国务院第469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对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利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以及有关法律责任做了全面规定。修订了《地图审核管理办法》,简化了地图送审程序,明确了监管环节和内容。地方测绘立法取得新进展,福建、海南、辽宁等省修订了测绘管理条例(办法)。

  颁布实施基础测绘规划和测绘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测绘局编制印发了《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配套专项规划。广东等11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基础测绘规划并开始实施。北京等8个省(区、市)出台了本地测绘事业“十一五”规划并开始实施。

  加强测绘依法行政。国家测绘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国家保密局印发《关于加强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了涉外测绘管理。成立了国家测绘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全国测绘系统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及实施意见,对今后五年的测绘依法行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完成了全国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开展了2006年全国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工作。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共查处测绘违法违规案件672件。

  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国家测绘局会同中宣部等9部门,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大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约20余万人次通过答题卡、网上点击、手机短信等方式参与“爱我中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三场电视竞赛节目观众突破1亿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政府部门网站自查活动。5006个单位进行了自查,304个登载“问题地图”的网站得到纠正。对地图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促进了地图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组织编制了20种版本、14种比例尺、418幅网络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供社会各界下载使用。

  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建成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并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启动了国家西部1:5万比例尺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完成了工程总体设计和三江源区域的测图外业工作。启动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1:5万数据库更新项目。根据国家和省级基础测绘的需要,获取了76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基础航空影像,订购了74万平方公里卫星遥感资料。基础测绘科研项目——“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