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演红普法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5:30 法律与生活

  山西法制报记者/关启翟红岩

  在山西省临汾市东南隅的翼城,提起县电视台的经纬剧场,无论是城里的书记县长,还是村里的老汉农妇,都能随口 说出一连串的剧目《麻将纠纷》、《离婚大战》、《楼上楼下》……

  2006年3月,经纬剧场首个节目《车祸风波》正式开播了。演员都是群众演员,台词说的是地方方言,剧情演的 是身边发生的法制故事,点评请的是县里有名的律师,经纬剧场很快就成了全县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应观众要求,每周还重播 9次。截至目前,已播出节目55期,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达1000余人次,参与联合制作的行政执法单位已达12个。

  翼城县委依法治县办主任、县司法局局长、经纬剧场总策划贾永录说,这55期节目涉及法律100余部,直接宣传 法律条文400余条。县广播电台中心主任侯长社告诉记者,目前已报名排队的“待岗”群众演员还有2000多人,许多观 众还通过手机短信平台、书信等方式与剧组说剧本谈感受。翼城县吴寨村的郭华在信中说,经纬剧场以百姓生活为原型,原汁 原味的普法故事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观众欢迎,一定能够越办越好,因为老百姓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单人说书:

  标语、传单、板面,套牢普法思路

  问起经纬剧场的策划过程,贾永录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这都是逼出来的。”2004年,他从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调到司法局,当时真还不知道“12·4”是什么。但第一次参加“12·4”法制宣传,就让他受到了很大刺激。那天,天 气不好,不少单位打来电话,犹豫地问,看样子要下雪了,还出去不出去?虽然费了一番口舌,但大家还算给了个面子,各有 关单位随后还是拿上传单,举上标语,抬上板面走上了街头。

  在街上,大家散传单、贴标语,摆板面,倒也热闹,贾永录也上前向过往群众发传单。那哪是发呀,明显就是硬塞给 人家的。不是伸手“要”的,就抓住机会投到人家自行车框里。有的人还给他这个局长留点面子,不动声色地走了,有的人拿 上传单当面就扔地上了。当晚,贾永录睡不着了:“12·4”普法宣传都过20年了,怎么还像个单人说书——脚踩木鱼, 手拉二胡,一个人念念有词,这在当年能引来全村的人看呀听的,可现在谁还去听、去看?贴标语、散传单、摆板面的老三样 ,老百姓如此不喜欢,以后我决不再干。

  第二天,司法局全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法律宣传不能只靠司法局搞,司法局是普法宣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但不 是普法独角戏里唯一的表演者,不广泛发动群众,不创新普法形式,普法宣传只能走进死胡同。可怎样走出死胡同呢?

  千人唱戏:

  方言、群众、故事,点燃群众激情

  如何创新普法形式,2005年“12·4”宣传,贾永录一下子就想到了电视,但是该如何利用好电视呢?贾永录 试着让有关单位在县电视台上播宣传标语,尽管要说服宣传单位交200元播出费,他还是觉得比印传单,制版面划算,毕竟 电视总会有人看。

  可是,这招也不灵。一个与他私交相当不错的单位一把手就不出这200元宣传费。贾永录说,这让他大跌自己这个 局长的“行情”。想当年,自己是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多多少少总有人“求着他”,没想到,现在为普法宣传这200元钱 却得去“求别人”。他因此深切感受到,电视上条不疼不痒的标语,这个普法形式大家还是不欢迎。一时兴起,他直接找到县 广电中心时任主任李水海问,办个真人真事的案例普法节目行不行?对方当场就给了否定答案:公检法不愿曝光自己办的案子 ,怕惹麻烦,当事人也不愿意上电视露家丑。想想还有什么新形式?

  突然有一天,两个人突然“顿悟”了:真人真事不行,咱就把真人真事“发展”成假人真事。2006年2月,他们 邀请县委政法委书记卫志敏与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们、广电中心编导们共同研究创办经纬剧场。

  法制类节目,县电视台曾办过不少,《法在身边》、《百姓说法》、《与法同行》都办过一段时间,可无论主持人还 是嘉宾都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出口就是依据哪部法律哪条规定,应该怎样,不能怎样,日子一长,观众就对这样的说教感到 不耐烦了。经纬剧场节目制片人李晓晨说,那时候观众给这几个节目的评语都一样,四个字:就那样吧。县广电中心副主任郑 金凤介绍说,2005年以来,县电视台就提出,“故事化、典型化、实用化、乡土化”的“四化”节目方针,现在有县委政 法委、依法治县办、司法局等部门的积极参与,何不做一次“不那样”的尝试?几经周密策划,一个全新的普法节目在当年3 月隆重推出了:经纬剧场。

  经纬剧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变教条式讲法为情景化短剧,变真实案例为模拟案例,变当事人为群众演员,变标准普通 话为翼城乡土话,并在节目最后由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法律点评。剧场首次播出《车祸风波》后的第二天,电视台就感受到群 众的激情,不少群众有的托朋友找关系,有的直接把电话打到台里:演经纬剧场咋报名,能不能让我也演个角色?电视台社教 中心主任乔华红对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切身感受,因为在《不速之客》中客串了一个买小孩的孔庆喜,次日他在一小面馆吃饭 ,立马被人认出,并有人主动为其埋单,以请他帮忙在剧组报个名。半年时间不到,经纬剧场就成了县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 目。截至目前,55期节目已吸引1000余人次群众演员成功演出,有8个行政村还挂上了经纬剧场“拍摄基地”的牌子, 今年3月,在经纬剧场开播一周年之际,县司法局和广电中心联合组织了优秀群众演员评选活动,并邀请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 ,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并对评出的26名优秀演员进行了表彰奖励,更是点燃了群众的参与激情。目前,已有2000余 群众演员报名“待岗”。

  万人学法:

  聊天、论事、说法,编织普法舞台

  经纬剧场每周一期,周三晚7:55首播,因此,每周四上午,大家一见面往往要先聊聊对昨晚节目的看法:“哎, 那《母亲泪》里演的是不是咱村某某兄弟俩不养他爸妈的事!”“我看那《婚姻变奏曲》里演‘包二奶’的挺像你单位吴局长 的。”“《我被狗咬了》,演的就是我被喜喜家狗咬了的事,谁说《治安管理处罚法》管不了这些‘狗事’?”“《迷失》里 那个曾上网着迷、离家出走的学生演得太感人了,重播时一定让咱娃好好看一遍。”

  无论村里种地的,还是城里干事的,见了面总有话题聊到经纬剧场的剧情上。不过,他们可不仅是闲扯一扯就算了。 第四十二期播的节目《麦“吃”羊》就引起一次“说法大战”:节目最后,律师点评时只讲了给麦地里撒农药防止羊吃麦如何 如何违法,但对羊吃麦的行为没有进行明确的违法定性。次日一大早,一些村的群众集体打热线要与剧组“论战”。周四第二 套重播时,主持人专门加了“编者按”进行事后补救,但仍有大量群众不满意,要求点评律师站在法律角度论证羊吃麦的违法 性。最后,台里又为此专门制作一期专题节目,观众们才认为说清了是非。社教中心主任乔华红说,这是他们最大的一次“公 关事件”,透过事件可以看出,老百姓法律意识的提高。看了《借贷风波》,才知道借贷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息4倍不受法律 保护,木坂村的刘春生把辛苦放羊攒下的4000元钱放了高利,没想到连本都没了。他主动找到台里:“你们拍拍我的事吧 ,让律师说说我的本还能不能要回来。”

  “群众之所以有这样的渴望与激情,是因为他们能从普法剧场中切身感受到不少教育。”翼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卫志敏说。

  晓史村是经纬剧场的拍摄基地,由本村76岁的赵连宋编剧的《戒酒记》(演的是村里酒鬼折树被拘留的故事)等4 部片子都曾在这里拍摄,全县评选的20个“农民诗人”中有9个都在这个村。村里人文化底子好,但过去,这个文化没有用 武之地,反而贴大字报、上访告状,窝里斗得很凶,就连进村路口栽的树都活不了,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曾经3年换了4任 支部书记。经纬剧场开播特别是晓史村成了拍摄基地后,村里人一方面受到了教育,另一方面又有了事干,村风村貌发生了很 大变化,2006年,该村还被县里评成了“文明村”。70岁的村支部书记李绍业写诗夸道:“经纬剧场办得好,戏短情长 立意高,普法小品民爱看,学法用法乐逍遥。”30多岁的农妇石艳果也写道:“普法剧场进农庄,我家成了排演场。真人真 事加艺术,普法教育大闪光。”

  创新创出无限生命力

  “立之于新,源之于民,教之于众,效之于法”,卫志敏认为这就是经纬剧场演红普法舞台的重要原因。翼城县县委 书记原学义不仅爱看经纬剧场,还多次与主创人员沟通交流,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这种集地方方言、群众演员、法制故 事为一体的创新,给经纬剧场创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据翼城县广电中心副主任郑金凤介绍,目前经纬剧场已经成为县电视台响当当的品牌,一些到台里反映情况的上访群 众都常用“经纬剧场演过”做为口头禅。

  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张高宏说,翼城县经纬小剧场演红了普法大舞台,这种普法 形式很典型且很有新意,这不仅充分说明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说明了在新形势下做好普法工作,必须转变观念、 创新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剧照花絮:5月29日上午,在乔坡村一农户家,经纬剧场正在拍摄《购车纠纷》。剧中“车老板”(右一)进门要 拍一下正在择韭菜的“老婆”肩膀说:我给你弄下好事了(打算与叔叔合伙买车搞运输)。然后,才能坐下。为了拍好这个镜 头,第一次出镜的“车老板”不厌其烦地演了5次都未过关,他“老婆”手下一捆韭菜(道具)都快被择光了。他笑着说,重 拍一遍,不行我再买把菜去。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7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