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当避免学术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6:28 南方人物周刊

  古时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入仕,能出将入相最好,实在不行,南书房行走亦可。时至今日,古风遗存,时髦一点说 ,就是一门心思往形形色色的既得利益集团身上靠。御用的,或者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一般情况下,总会骂人,也总会被人 骂!

  在媒体的炒作之下,张维迎老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总在挨骂。

  一位经济学家拥有长达25年的骂名,是值得珍惜的记录,可惜的是,大部分被挨骂的内容,未必都在学术领域。

  台湾学者叶启政在其退休感言中提出了“学术政治”概念,就是用学术建构的一套权力关系和权力生态。年轻的学者 必须在这种“学术政治”氛围下讨生活,根绝了学术的原创性,以及可能生长出具主体性价值的学术土壤。

  张维迎对自己的为人很自信,让我们尽量去相信他。

  杨锦麟(凤凰卫视)

  预设立场的调查是可笑的

  “你如何看待‘傍大款’、‘周末二奶’?”吉林省妇联以此为题在

吉林大学等五所院校女大学生中开展了一项调查 ,结果,只有43.7%的大学生反对,21.2%的人认为“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33.7%认为“无所谓,但自 己不会去做”,1%的人表示“赞成,有机会自己也会这么去做”。(7月10日《城市晚报》)

  对这个活动,有人认为很有意义,更有人士认为结果显示“部分女大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模糊,甚至为了金钱可以放弃 一切”,并为此深表义愤。

  其实照我看调查本身就是“无厘头”。只要智商正常,面对这道问题,就都知道提问者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道德判 断:反对傍大款当二奶的是道德高尚的人,否则就至少是“思想认识模糊”。我相信我们的女大学生智商都在人均水平线以上 ,更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想“道德高尚”的,何况就当时情况看,选择“道德高尚”不会有任何利益受损,可为什么结果 却显示,很大比例的女大学生们宁愿在思想认识上模糊一下子?很简单,一个活动越“煞有介事”,越能激发参与者的游戏意 识。

  黄波(湖北宜昌)

  黄冈中学:辉煌背后的虚弱

  最近某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以“黄冈制造:一所中学的高考传奇”为题,报道了在当代中国教育中极富传 奇色彩的湖北黄冈中学。这所学校以极高的高考升学率以及睥睨全国的数学奥赛成绩而著名。文章像武侠小说一样,描写各路 武功高手——黄冈历朝历代的奥赛牛人,他们的性情,怪癖,独门绝技,还有他们鲜为人知的命门。

  读时觉得津津有味,掩卷深思,我的心却隐隐作痛。高考与奥赛让黄冈中学博取无数鲜花掌声,无疑是这所学校的宏 大叙事——然而,有多少青少年的金色年华,在这样的一个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变得黯淡无光?凭我的直觉与经历,绝大多数 中国人的中学生活,远不是一部笔调优美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

  真实的黄冈中学,绝不仅仅是高考与奥赛,鲜花与掌声。六年前,一位从黄冈中学毕业的工程师以《黄冈中学:我的 地狱生涯》为题回首他的母校,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

  一位同学曾说,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 ——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与爱好。

  我想,被强制,被灌输,在一个被限制得极为狭窄的领域中感受喜怒哀乐,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无数中国学子的体验 。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 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宁愿将黄冈中学视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更大的社会背景下 的一个怪胎,一个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的怪胎,但现在,大家见怪不怪,甚至将怪胎视为值得学习的典型,只能说我们丧失了 反省教育根本目标的能力,丧失了追求更美好目标的能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丝毫不值一过。现在是,不 加检讨的典型,丝毫不值一学。

  黄妃红(广州)

  从“外交为国”走向“外交为民”

  据新华社报道,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7月8日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市郊向一家工厂的几名中国人开枪射 击,致使3名中国人丧生,1人重伤。

  从2003年开始,中国公民开始在海外频频遭袭,阿富汗工人遭袭、西班牙焚鞋事件、伊拉克人质危机等等,这些 恐怖袭击、排外事件一再触痛着我们敏感的神经。然而,在此过程中,我国外交部门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对于老百姓来说, 外交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直以来,似乎总与国家领导人、盛大的仪仗队、腥红的地毯等联系在一起。海外华人一旦遇 袭,很多时候,官方竟只能关注、谴责、抗议,这无疑助长了恐怖分子和排华势力的嚣张气焰。相比之下,美、英等国的态度 则值得借鉴。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2002年,西非小国科特迪瓦发生叛乱,美国迅速派军前往保护本国侨民的安全。 该国的中国侨民为数不少,却只能和科特迪瓦本国公民共同经历动荡和战火的洗礼。

  从政治外交走向经济外交,从外交为国走向外交为民,从纯粹的政府间事务走向维护老百姓的切实利益,这应该是中 国外交观念发展与转变的根本方向。

  彭兴庭(南昌)

  刘德华为何不能居“香港名人”之首?

  日前,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与多家门户网站进行“印象之十大香港名人”评选,结果刘德华排第一位。文学评论家雷 达称,刘德华只是个唱歌跳舞演电影比较出色的艺人,何以就达到了千万人景仰的地步,真是费解得很。(《重庆晚报》7月 10日)

  刘德华确实是一个艺人,但又不仅仅如此,他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世界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十大爱心之 星”,他的勤奋人所共知;他的善良有口皆碑,至今华仔已认领了8名残疾孤儿,在内地捐款兴建多所希望小学,他一直信奉 “人善天不欺”,谢霆锋同学甚至把这句话挂在了家里,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他的担当精神不遑多让,他是“香港海洋公 园保育基金大使”,还是李连杰“壹基金”的慈善义工;他的爱港爱国就更无需多言啦,一曲《中国人》连国家主席都送上颇 多欣赏。

  或许,只有全景式地认识刘德华这个艺人,我们才会更多发现他超出娱乐圈之于整个社会的价值。

  张若渔(长沙)

  禁小作坊产品进超市是一种歧视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 “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要问,决策者们有没有做过调研?下发的《意见》有没有事实依据?众所周知,对于食品的评 价,关键不在于厂家的大小,而在于产品的质量,只要产品是卫生的、合格的,无论大小作坊都应可以进入超市。

  《意见》中说,全国10人以下企业35281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8.7%,也就是说小作坊还占大多数。 基于这个数字,质检总局就不应简单地取缔或限制,既然是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制定一套针对小作坊的

食品安全体系,帮助 小作坊建立起生存发展空间。现在,国家职能部门一味限制,既不利于多种经济的发展,也让许多人失去工作,不利于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张光茫(山东滕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