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百年喜事: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12:04 南都周刊
见证中国百年喜事: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见证中国百年喜事: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今日武汉长江大桥

见证中国百年喜事: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人民日报全文刊发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见证中国百年喜事: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一个世纪一百年,多少中国人的喜悦与你我紧紧相连……

  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走向富强的百年,也是中华民族从羸弱到崛起,从发奋图强到改革腾飞的百年。这一百年的传奇中,有笑,有泪,有快乐,有幸福。这个世纪里,不知有多少振奋人心的时刻值得我们铭记,不知有多少改变中国人生活的喜悦发生。

  下面的日子里,广东双喜,一个走过百年的民族品牌,一个见证中华奋发复兴的品牌,相约新兴媒体《南都周刊》,与您共同见证中国百年喜事!

  喜从天降:长江巨浪挡不住南来北往

  交通更便利: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前,横渡长江只能依靠轮渡。遇到大风大雾,轮渡停航,就只能望江兴叹。大桥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设计,使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接轨(接轨后改称京广铁路),打通了南北交通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使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促进经济发展:大桥建成前,四艘火车轮渡每天只能运输1000多车皮,一列运输火车依靠轮渡过江需2-3小时。大桥通车后,火车过江只需一两分钟,每天通过列车达170列以上。昼夜通行的各类汽车达5万多辆。由此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沟通无限:作为第一座飞架长江南北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所起的作用远不止于“天堑变通途”这种物理距离上的改变。大桥使得南来北往更加便利,拉近了南北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

  树中国桥梁史里程碑:大桥的建成不仅结束了数千年长江天堑无法逾越的历史,而且在大桥桥墩基础施工中,首次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米字形桁架与菱形带副竖杆,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和建设者精湛绝伦的技艺,树立起中国桥梁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赤壁之战,如果脚下是实实在在的长江大桥,而非“连环计”所虚拟出来的“如履平地”,诸葛借东风的良策也许难有用武之地,曹操的百万大军应该不会不敌区区五万孙刘联军,一败涂地也许只恨当时没有长江大桥。

  千百年来,母亲河长江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却也因其浩瀚激流成为难以攻克的“天险”。长江大桥修建前,过江只能依靠轮渡,尤其麻烦的是,途经火车要拆分成一节一节地运到江对面,既危险又降低了效率。遇上雷雨、大风、大雪、起雾等恶劣天气,或者是在洪水高涨的夏季,轮渡就得停航,“风大浪急轮渡停航”的公告牌让人却步不前。“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煞峭帆人”,面对滚滚长江,诗人李白就曾发出如此无奈的感慨。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力量悬殊的较量。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历史上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大桥。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设计,辅以双侧人行道,从此人、车畅通无阻。“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用这句诗高屋建瓴地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意义记下了隽永的一笔。如今,当年与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上,题词依旧清晰如故。

  旧时报章记录了大桥开通时,人们的欣喜雀跃之情:“为迎接15日通车节日,人们把长江大桥打扮得分外美丽。从汉阳桥头直到武昌桥头的公路桥栏杆,插上了迎风招展色彩鲜艳的红旗……”(《人民日报》1957年10月14日)。武汉市民以极大的热情庆祝这座期待了几十年的大桥的落成,“许多人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全家扶老携弱前往参加典礼”。

  在老一辈人心里,武汉长江大桥远不止是一座“桥”那样简单,它意味着理想的实现,它是民族的骄傲,武汉长江大桥给了他们非常特别的感情。69岁的武汉市民秦文强在回忆大桥时,依旧非常激动。他说武汉长江大桥在建的两年里,自己喜欢有事没事往江边跑,不为别的,只为远远地看着修桥工人忙活,内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也许现代人已很难体会到老一辈人彼时彼地的心情。2007年,武汉长江大桥恰逢50周年纪念,正是一个适合回忆往昔、展望未来的历史时刻。纪念一座开创新时代、历经50年风雨的大桥,最好的方式也许是亲自用脚步去丈量它依然雄健的身躯,用心灵去贴近它的风华与寂寞。

  今天的长江上已有40多架大桥贯穿南北,车水马龙展现的是现代城市的繁华,狂风巨浪再也不会让人们却步不前;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建桥技术的改进,预计到2020年长江大桥将增至124座,这意味着,在近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平均不到30公里就会有一座跨江桥。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