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祁连绿韵的寂寞保护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05:44 兰州晨报

  守望:祁连绿韵的寂寞保护神

  面对祁连山冰雪的消融加速,荒漠化日益严重带来的威胁,祁连山保护区管理局全体职工默默投入到守护绿色森林的行动中,他们誓要保持高山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不减弱。与此同时,为了千里河西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气象、冰川等方面的专家也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冰川和祁连山生态的研究。

  护林员风餐露宿守护绿色

  到达向阳台管护站的时候,恰逢站长解红明巡山刚刚回到站里。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招呼我们坐下,能看出来,解红明好像很累,可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趟巡山竟然用了20天,先后查看了1万亩林子。裴雯告诉记者,解红明每次巡山都是这样,由于技术手段和人员、资金的制约,使得保护站的护林员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辛苦。

  不到而立之年的秦玉国在向阳台管护站干森林防护工作已经5年多了。每隔半个月他就到自己的管护段去巡查。他负责的林子有近5000亩,巡山一次常常需要一周时间。即便是他常去的平时容易被盗伐、偷猎的路段、牛羊经常到达的地方(防止牛羊啃吃林木)和容易发生火情的地方,每次巡查也要花费近两天的时间。解红明说:“每次巡山都要背上水和干粮。”

  长年累月守护大山,护林员最怕的是寂寞难耐。向阳台管护站距离他们的家——张掖市300多公里,大多数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冬天一旦遇到大雪,就会接连两三个月与外界失去联系,更不要说照顾家中的老小。提起这些话题,在管护站工作16年的解红明有些伤感,但他却说自己无怨无悔!

  局长奔走誓将绿色延伸

  如果说,护林人用青春守住这片绿色是一种奇迹的话,那么,用汗水延伸这片绿色就是一个壮举。在靠近巴丹吉林沙漠的龙首山自然保护站,全体护林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风餐露宿,晨出暮归,出大力、流大汗,完成荒山造林近2万亩,栽植沙棘、柠条等苗木数百万株。在向阳台管护站的附近,解红明同样带领弟兄们完成造林数千亩,在翠绿的草场与山顶墨绿色原始青海云杉森林之间,有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成片的林子一直延伸到远方,这道风景线就是解红明们创造的奇迹,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过了造林要求。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全生已经研究祁连山20多年,自从上任以来,他常常奔波在跑北京、上兰州的路上,想尽一切办法要项目、找资金。目前先后实施了保护区一期

建设工程、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组网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祁连山国家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等等。

  通过努力,保护区已经建立健全了各级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20多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祁连山已经连续58年无任何森林火灾。裴雯告诉记者,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保护区完成封山育林1.5万公顷,封育区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森林面积也由保护区成立时的43.6万公顷增加到目前的57.96万公顷。

  人工降水挽救退缩冰川

  祁连山冰川退缩严重影响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省气象局局长宋连春认为,在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工农业用水的同时,可开发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祁连山区的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据计算,祁连山区空中水汽仅有15%左右形成降水,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人工增雨雪的极佳地区。人工增雪加大祁连山区冰雪蓄积,其融化产生的径流可有效调节补充少雨季节的用水。根据在祁连山区人工增雨实验所得出的初步结论,大体推算人工增雨可为祁连山—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增加10%—15%的降水,每年可增加降水约7亿立方米。

  调研为冰川发展提供依据

  中国的冰川编目始于1978年,于2002年全部完成。第一次冰川编目给出的冰川数据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冰川状况,但近二三十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中国西部的冰川已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同时由于监测冰川数量有限,过程研究缺乏,目前还无法全面评估西部冰川变化的总体状况,更无法定量评估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区冰川退缩对水资源的影响。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科技部、中科院等多部门联合于今年5月底在京启动了“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著名冰川研究专家杨太保表示,这项活动将有助于对冰川变化过程以及气候与冰川、冰川与水资源涵养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河西走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记者 刘志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