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脆弱的城市防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9:36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刘巍 一场暴雨让济南的34名市民丧生,在重庆,这个数字是51。 这是两个让人触目惊心而又难以理解的数字。 事实上,今年入夏以来,已有多个大型城市在暴雨袭击下损失惨重,南京、杭州、柳州、邢台,还有远在新疆的乌鲁 木齐。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被问过很多次的老问题: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城市化”导致城市雨洪 突发的降雨在许多城市突破了历史纪录,济南7月18日降雨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7月16日至21日, 重庆市也遭遇了115年来一遇的特大暴雨。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黄跃飞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等一些气象灾害确实 有增多的趋势。这也是造成局部发生大暴雨的原因之一。 城市雨洪的另一个原因是快速的城市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洪水管理与减灾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娜解释说,城市化使 城市不透水面增多。比如马路、水泥路面大幅增加,原有下渗河道与湿地迅速减少,从而在降雨时使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也 造成了城市的“热岛”与“雨岛”效应,促成了局部强降雨的形成。此次济南3小时内就降下180毫米的雨。 防洪措施不足 早在1987年,“8·26”水灾就使济南成了一座“水上威尼斯”。时隔二十多年,经济突飞猛进,济南的下水 道仍无法承受高强度的降雨。城市似乎更注重广场、道路的建设,这些工程有很多无疑已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准;而对于城市水 利基础设施,却年久失修,落后于时代。 一份水利部文件称:“在639个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只有236个,还有63%的城市没有 达标。”文件还指出:“当前,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 对这次济南暴雨造成的重大损失,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防汛办有关负责人认为,济南市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存在 不完善问题。李娜也认为,这次城市防洪问题的凸显,管网老化、排水能力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与洪水争地 “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但由于北部黄河为地上悬河,因此在黄河南5公里地势最低的小清河就成为济南市的唯一排 水出路。20世纪80年代以前,沿小清河两岸有大量的藕池、苇塘等自然洼地。这些洼地对调蓄洪水起到过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洼地逐渐被填平建房,即使在1996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保留剩余的洼地作为滞洪区,也不能阻止这 些洼地被蚕食的厄运。导致最近几年,济南每到汛期便深受水淹之苦,几乎一下大暴雨,北部地区便积水成灾。”这是济南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于卫红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济南现状。 对此李娜很认同,她强调说,在城市扩大过程中,绝不能盲目在不适合城市发展的地区建设新城。谈到如何加强城市 防洪工作,李娜认为这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仅是技术,更涉及到政策法规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在德国,部分城市采取了 强制性标准,根据本地区特点在防洪规划中规定城市建筑不透水面积最大不超过3.3%。在日本,许多城市利用停车场、广 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使雨水尽快渗入地下。 观念是个大问题 李娜注意到北京很多小区的绿地修得比周围的道路还要高,“这是一个规划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防洪意识的问题” 。她说,如果把绿地修得比道路低一些,就会起到蓄洪的作用,而不至于在雨洪到来时,使洪水没有一个去处。 “城市防洪要规划先行。”李娜认为,防洪思路也应该从“尽快排走”向“尽量调蓄”转变。城市防洪是一个长期、 预先、整体规划的问题,而这需要决策者观念的转变。 在很多城市,遇雨即淹、小雨小淹、大雨大淹的状况,成为一个常态。然而,在这一个夏天,这种常态演变为了一场 噩梦。 “这次天灾人祸是大自然的一个告诫,要学会和大自然相处。”黄跃飞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