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报道不要光偏重政治层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16:38 南方人物周刊

  人物周刊:您觉得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客观公正吗?

  张铭清:只能说还算客观,但公正就不一定,客观,是说他们报道的是事实,但有些报道可能受限于记者的视角和编辑的取舍,报道只选取一个局部,不全面,这就未必公正。

  比如说三次两岸的经贸论坛,大陆出台了40多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台湾媒体各取所需,一般不做全面报道,而且他们还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比如说是“统战”啊什么,这就很难说是公正的。

  人物周刊:对台湾媒体的报道,有无不可接受的底线?

  张铭清:我倒是觉得,只要他报的是事实,没有造谣,我们都可以容忍,都不要紧。

  对台湾媒体一视同仁

  人物周刊:好像现在派驻记者到大陆的台湾媒体,还是偏蓝的多些。

  张铭清:我们一视同仁,不管他的颜色,都可以来。因为两岸的交流,特别是新闻交流不应该设限。过去长期隔绝,就因为了解少,误解才多。媒体本来就承担着沟通的职能,所以应该让他们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大的活动我们都邀请他们来,但中南部的媒体就是来得少,《自由时报》也不大来,因为他们不来,就对大陆不了解,其实我们也没强加于你要你报道什么,(报道什么)这是你的自由。

  人物周刊:两岸新闻交流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张铭清:我觉得就是开放,不要设限。我当新闻局长时就说,只要是台湾正式注册的媒体,你一百家来采访,我们都欢迎。然而,台湾当局却对大陆设限,借口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报道不实,中断他们的驻点资格,说是“暂停”,一停就是三年。我们从来没有说台湾哪家媒体报道不实,就中止他的采访资格的。台湾当局的做法,也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自称是开放的社会,标榜新闻自由,设限是没有道理的。

  人物周刊:台湾的陆委会也曾经邀请大陆其他一些媒体驻台。

  张铭清:我们觉得他们这样做是没有道理的,据我所知,这两家(《第一财经日报》和南方报业)媒体并没有申请去台湾驻点采访,人家没有申请,你非要点名让人家去,有什么道理呢?

  人物周刊:将来大陆的都市报驻点台湾是否有可能?

  张铭清:大陆这边,只要提出申请的,都不会限制,现在的关键是台湾方面限制。

  新闻价值不能搞意识形态

  人物周刊:您曾经提出“一国两制新闻学”,对于新闻业来说,“一国”和“两制”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张铭清:“一国”,就是两岸的新闻事业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新闻事业。只不过,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你有你的新闻理论,我有我的理论。比如说媒体的所有权不同,台湾允许私人办报,这就和大陆不同。“两制”之间有没有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这是可以探讨的。

  台湾的媒体,很注意可读性,很注意接近民众,比如过去神六发射的报道,中央台的白岩松和东森台的卢秀芳,他们视角就不一样,中央台着眼于全面,而卢秀芳更关心细节,比如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吃喝拉撒的,这是不是老百姓关心的?我就说是啊。这该不该报?我就觉得视角很好啊,该报。

  我们是不是有可以向他们学习的?我认为有,在可视性可读性方面,在满足读者的知情权方面,都是可以学习的。

  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我们不能搞意识形态,毕竟有共同关心的问题,要求同存异。至少在业务方面,可以互相借鉴。

  台湾媒体的竞争、敬业精神,与他们的管理体制有关。台湾记者要是漏报新闻,老板会扣奖金,漏报几次,就炒鱿鱼,我们大陆媒体在这一点就有欠缺。

  现在在一些活动中,主办单位给记者发了通稿,记者署个名就发了,这只能培养懒汉,要都是这样,我直接交给新华社好了。

  每个媒体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报纸就该不一样,《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就不是一样的嘛,从可读性来说,《南方周末》肯定要更强,这当然有南方报业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所以应该取长补短,当然台湾媒体也有琐碎、重复的毛病。总之,小鼻子小眼,大而空,都不可取。

  人物周刊:您提到一些大陆记者只发通稿,似乎他们也有无奈,毕竟涉台报道比较敏感,容易踩线,犯规。

  张铭清:那是偷懒的办法,你犯规你踩线,说明对相关政策心里没底。涉台报道政治性、政策性强,有时发通稿统一口径是必要的,但不是说记者只能按照通稿来报道。

  对台报道不要光偏重政治层面

  人物周刊:您觉得台湾之于大陆的最大价值在哪里?

  张铭清:从战略地位来讲,台湾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屏障。为什么美国打台湾牌遏制中国发展,就因为它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来说,它是一个屏障。所以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来说,我们要早日解决

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核心利益,这个恐怕是最重要的。

  人物周刊:大陆一些知识分子近些年讨论“台湾经验”,包括社会发展的经验,台湾今年适逢解严20周年,不少人就此发表了一些看法,不知您是否读过?

  张铭清: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发展,是台湾同胞自身努力的结果,当然有其经验。你说的这些我并没有读过,当然解严后,对台湾整个民主社会的发展,包括新闻事业解除报禁后,对台湾新闻事业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

  人物周刊:大陆对台湾的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张铭清:由于过去的隔绝,我觉得对台湾社会了解还是不够。对台湾社会民间层面可以多做一些报道,不要光偏重政治层面。

  人物周刊:以您的经验,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最大误解是什么?反过来呢?

  张铭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台湾当局的误导,台湾民众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弃儿的心态,对大陆存在误解,对大陆的一些善意的、诚意的政策不信任,觉得有所图谋。

  大陆的民众这边,我想应该把台湾当局搞分裂的那些人,和大部分台湾民众分开。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