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猫皮产业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18:36 南都周刊

  食猫“文化”

  东西南北中,运猫到广东。为什么是广东?这里有着怎样的食猫风俗?据“熙熙森林”网络论坛网友提供的信息,7月26日12:10,记者来到石牌东路、万松园市场、添盈食府、无国界美食沙龙等地进行暗访。

  在万松园市场,“虫不记生水产”的摊位上一只被剥了皮的猫跳入记者眼帘。

  “每只15块”,男老板说,“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保证新鲜。”

  当记者称想买20只活猫时,女老板抢过话来,“你要20只没有,我们每天只进10只。这些都是早上刚杀的,一杀完就丢进冰箱。”

  记者在一旁等了一会,发现一位中年男子在该摊买猫。他称,“我每个礼拜都要买2只,儿子很小就得了哮喘,

医院治了好长时间都不好,这是个老乡的偏方,试试吧。”

  广州资深猫友、曾有10年救助流浪猫经历的周女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食猫路线图”,上面列出的餐厅有10余家,“其实名单只是小部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记者在无国界

美食沙龙、石牌东路的食街、东福餐厅等餐馆暗访时,服务员均称“夏天哪有人吃猫哪,太热了,要冬天过来才有。”而记者致电位于广州北郊太和镇的茶山福蛇场时,对方明确表示,有“龙虎凤”炖汤,拿蛇肉、鸡肉、猫肉一起炖,20元一大盅,“非常美味的”,还有“茶山龙虎凤套餐”,是招牌菜,曾获广州国际美食节大奖,“价格要几百块”。

  当记者问及安全性时,对方称“开了20年了,肯定没问题的。”

  记者了解到,除了“龙虎风”,猫肉的做法还有两种:老猫可以红烧,小一点的猫下火锅,一个猫肉火锅一般价格在80元左右。

  每天到底多少只猫被吃?仅范老板现在一天的出货量就在“几百只”,而且夏天还是吃猫的淡季。

  到底是哪些人在吃猫呢?“有人说广东人吃猫是由潮汕一带兴起的,而据我所知,最先吃猫的是在番禺、顺德那一带,”资深美食记者闫先生说,“他们是根据猫身手灵敏,经过自然联想,就认为吃猫能强壮身体。其实吃猫不像外界所报道的那样,受到广东人的广泛欢迎。在我看来,吃猫是落后边缘地区的一种低俗民俗。很多喜欢吃野味的人反而对吃猫肉是很排斥的,因为猫肉很容易带病菌,而且很涩很难吃。大酒楼里一般不会有,反而是一些街头小吃店里在吃。”

  记者致电广州酒家办公室主任赵立平,询问有关吃猫肉事宜时,他说,“吃猫和美食无关。很早是有人吃的,但自从我十几年前来这里,就没有再看到过了。”

  据营养学和卫生防疫专家介绍,猫属于单一进食动物,吃的是生鱼、老鼠等,无法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所以不会有传说中的“大补”效果。相反,吃猫肉易得传染病。因为在我国还没有专门养殖的供食用的肉猫,现在市场上的猫都是散养的,食物来源不固定,很有可能感染肺吸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它们在高温下也不一定被杀死;而且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食用猫的检疫标准,如果猫是由个人或饭店自行屠宰,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猫皮产业链

  虽然“猫头”范老板没有具体透露猫皮的出售情况,7月26日,记者还是通过电话暗访,终于揭开了猫皮产业链的面纱。

  猫皮质量的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按季节分为冬季和夏季,一是按花色分为纯黑、纯白、花皮。其中,冬季的纯色猫皮最少也最俏,价格也最高,达10元左右一张,花色的价格便宜一些,冬天的花皮在8元左右,夏天的猫皮因为皮不够厚,价格比冬天的要低3、4元。

  和收猫人一样,猫皮收购者通过下线收猫皮,然后卖给猫皮辅料加工商,做成猫皮褥子等,猫皮加工厂将褥子收购后做成各种猫皮制品,如胸花、毛领、围巾、坎肩、女士外衣。

  山东临沂人王先生,是专门从事收卖猫皮的,其主要货源有两块:杀猫人留下的以及吃猫的餐馆剩下的,“里面有不少皮是你们广东的”。据了解,为了防止猫皮发臭,一剥下皮就要抹上盐,“保证不脱毛、不发臭,2、3个月都没有问题的,拿回去就可以直接加工。我送过很多次货到广东了,绝对没问题!”

  邹先生在深圳从事猫皮加工。

  “猫皮坎肩你那边有么?”

  “我这里什么都有,还可以按样订货。我的工厂在虎门,皮都是广东本地皮,质量没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制做猫皮制品最发达的地方不在广东,而在河北枣强县大营镇。这个被称为“天下裘都”的地方,仅记者在网上搜索,从事猫皮制品制做的厂家就达数十家。

  记者拨通了枣强县方泰皮革公司营销部经理陈××的电话。对方称:“我们的原料都是市场上买的,大家一般只吃猫肉不吃猫皮。”据悉,该公司的猫皮销往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地,“我们的猫皮衣服年产量是1万件”。

  “每件衣服含多少皮?”

  “我们的猫皮都是做成猫皮褥子,然后再加工。一般的衣服400元左右,用皮是2张褥子,4、5斤重的猫皮得30张左右吧,600元的衣服可能就要用到四、五十张,但这个只是粗略的,猫皮的大小、花色都会影响价格。”记者粗略计算,按“一般的衣服”计算,该厂年消耗猫皮数量就达30万。

  河北世家皮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我们的原料来自全国各地,吃了不要的皮我们都会要,但这个不是大头,我们有的直接剥皮。到了冬天,我们就会囤积一大批货,放到第二年秋天再把褥子拿出来卖,价格更高,一张小褥子至少150元。”

  而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一件普通的猫皮女士衣服标价都在千元以上。

  救猫PK贩猫

  7月27日8:20,广州天河城地铁入口处,10多人在发着彩色宣传单,他们头戴印有猫狗图案统一帽子,右手腕带上印着红字:拒绝吃猫 抗议贩猫。他们是亚洲动物基金、熙熙森林论坛等民间团体组织的义工。活动负责人之一“闻猫即兴”说:“在我们眼里,猫就是我的家人,是我们的宝贝。国外都是不吃猫狗的,猫狗死了,主人还要厚葬。法律规定,如果对动物虐待,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家的小孩丢了,急!”猫友们总是用“小孩”来形容自己的爱猫。广州的猫友小郑,今年除夕走丢“小孩”,号召男友一起寻找,最终仍然没能找到。“我郁闷了好多天,每天别说吃饭了,整个人的精神是恍惚的。那些猫贩子们太可恶了!吃猫的人太残忍了!”

  上海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也一直关注着贩猫网络,曾经也组织会员进行过调查,但最终没有结果,“调查出来了又有什么用?现在我们国家,根本没有一部法律涉及到贩猫、杀猫,猫贩子依然活动猖獗。”协会的张会长对记者抱怨。

  张会长说,多姿融救猫行动后,猫贩子更加猖獗。在救猫第二天,就有人给一些猫友打电话,说他们手上有几十只刚捉到的猫,要不要来买?“如果我们从他们那里买了猫,对他们来说更方便,不用运猫去广州了。我们救猫、放猫,他们捉猫,这样既为他们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工作量。”张会长一脸无奈,“整个贩猫网的每个环节,都是暴利!”

  7月27日,上海南方物流园区,依然车流滚滚。这一天凌晨1点半,多姿融在银都路又截回一车猫,花了3000元把480只猫带回家。中午,她在家里忙里偷闲,逗一只猫:你凶,你厉害,你咬猫贩子去。她对记者说:一知道哪儿有运猫车,我就会马上过去截下来。

  8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光启路148弄暗访,弄堂里一位红衣男子对记者说:

  “要肉有肉,要猫有猫。每天都有,不要说20只,每天四五十只供应也不成问题。这里的猫也主要运往广东,一条龙服务……没办法,我们也要吃饭啊。” 南都周刊记者 谢海涛 实习记者 喜洋 特约撰稿 李笛 上海、广州、安徽报道 摄影 王炬亮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