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1:51 南方都市报

  刚才说了这四条,搏傻论、流动性过剩论、资金过多论、价值背离论等,这四条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那么我是不是在发布利多的消息呢?也不是这样。我下面要平衡一下,我要把所有认为中国股市没有泡沫,认为中国股市长牛的理论批驳一下,他们的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长牛理论,第一个经济成长论,中国GDP每年增长10%以上,今年11%,非常的好,中国企业净利润在成长,这么好的经济,股市肯定牛啊,放心吧,买吧。这也是不对的。经济增长你可以看世界的股市,没有那一个股市是长期和经济增长的预测相关的,如果问我三十年以后中国经济怎么样,我可以非常坚决的告诉你三十年后中国经济肯定比现在好很多,没有问题,如果问我三年以后中国经济,我可能会犯嘀咕,长期趋势有时候比短期趋势好看。如果问我广州长期的天气怎样,简单啊,春天暖和冬天冷夏天热,但是如果问我明天的天气怎样,我可能难回答。一个股票短期,可能受单季度的季报、年报的影响大,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中国经济过去十年来增长的趋势没有变化过,一直是比较不错的,当然有不太好的时候,有很好的时候,还有比较好的时候,只是这样的一个区别,GDP增长率平均来说怎么也在7%以上,没有低于7%的。但是中国这些年股市是大起大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跌到千点,现在又回到四千点,这说明什么呢,这跟长期经济好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吗?如果说中国经济好股市就会好,那么怎么解释过去几年的熊市呢?不能解释。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可以确定的说未来中国经济是长期增长的,但是并不代表现在这些上市公司他们会增长,现在上市的这些公司,很可能三十年以后就破产了,虽然那时中国的经济很好,但是它可能破产了。即使它还在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不代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会恒定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跟上市股价直接联系的。即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恒定的增加,不代表每股净收益会恒定增加。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呢,可能通过增资扩股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好的时候,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作为企业要跟上产业的发展,怎么办,我资金不够啊,我得融资啊,怎么办?我上市公司,好办,增发股票,意味着它原来有一千万股,现在变二千万了,一千万股的时候净利润是一百万,现在变二千万了,净利润翻倍了,二百万了,实际上每股净利润是一样的,甚至发多了收入会稀释。所以经济增长,不等于上市公司的会跟着增长,上市公司增长不代表净利润会增长,净利润增长不代表每股收益会增加,所以不代表股市会继续的牛下去。

  第二个理论,我最近看到一个,资本市场发展论。这个理论很奇怪啊,前面泡沫论有一个理论,说现在股市的市值很大,接近居民存款了。但是另外一批专家说,如果跟发达国家说,我们的股市跟GDP相比还有还大的空间,我们股市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这个股市还要大大的发展。同样的数据,经济学家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但是资本市场发展论同样有一个问题,跟刚才一样的,不错,中国资本市场在今后十年,也许五年之内,可能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发展,现在我们很多制度是限制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五年之后可能中国股市会很红火,但是不代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很好。今天跟南都的同事讨论,现在是A股、B股,五年之后中国政府可能会推出C股,火的可能是C股,不是A股、B股,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资本市场发展的很好,但是不代表你现在的股市就非常好。

  严格来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能意味着金融市场重新洗牌,会有一个结构性的调整。什么是结构性的调整?中国上市公司现在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是涉及国有的企业,民营企业太少,所谓的龙头股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有时候中国股指不能相信,有时候股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鼓励下,有一些机构把龙头股的股价一托,上证指数就上去了,它在上证指数中占的权重非常大。一些散户拿钱买,摇不动龙头股,可能上去的都是小盘股,可能股市很红火,但是上证指数反而没有变。这样的股市结构不能说很合理,如果金融市场有一个大发展,说不定就会有一个大调整。

  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股市上有很多小盘股,也有人说是垃圾股,当然我不说垃圾股,因为可能暗示这些股票会下跌。这些小盘股没有什么内容,但是现在也被炒的很高,如果资本市场调整,这些小盘股会怎么样,我想可能会有新的命运,但是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想会有一个新的命运。中国资本市场五年内可能会有一个大发展,但是也会有一个大调整,但是对现有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有一个大洗牌。

  第三个就是说

人民币升值,股市能不升吗?这其实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海外的资产升值,你投资人民币资产,跟人民币升值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有海外的投资,你资产会增加,这是好事。但是如果是做海外贸易,意味着你可能会受损,不一定是利好。我非常不理解,居然有一些股评人士,把人民币升值作为利多来说。当然他们还会说,人民币升值,海外资金会不断的进入,会把股市炒上去,比如说房地产有多少外资把它炒上去。

  人民币海外资金流出是受控的,这跟房地产不一样,房地产有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是股市要进入,QFII,现在他们还认为中国股市太高了。没有观察到,也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中国股市有海外资金在炒,这跟房地产市场不一样,房地产市场可以观察到,有数据可以表明有很多海外资金在。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说海外资金在炒中国股市,为什么不把港股炒上去啊?这很奇怪啊,现在的A股比港股高,没有办法解释港股和A股之间的差别。人民币升值有人把它作为股市利多,我一直不明白,可能他学的投资跟我不一样,实在不懂。

  最后一个,特别有意思,也是同样的论据,流动性过剩,钱太多了,所以股市要长牛。前面有一派经济学家认为钱太多了,股市炒起来了,所以是泡沫,后面有一派经济学家认为钱太多了,只能进入股市,所以股市才会继续长牛下去。说穿了,双方都把钱太多了说事,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呢?这两派人可能都没有搞懂泡沫是什么,突然破掉的东西才是泡沫,如果仅仅钱太多了就认为是泡沫,这根本不是一个泡沫的东西。而且反过来说,钱多了中国股市是不是就会升呢,如果中国股市仅仅因为钱多了就会升,这会很危险,紧缩政府就会使股市逆转,央行加息、发特别国债、提高准备金,可以采取很多措施缩紧流动性,股市是会下来的。好像也没有这个样子,所以如果说这个钱太多了是股市上去的唯一原因,这跟现象不符,而且也等于告诉大家有泡沫,紧缩政策出来,股市会下跌。以钱太多了,说股市牛,我觉得也不是太对,钱和股市,是一个鸡和蛋、蛋和鸡的关系,股价高了钱进入股市、钱多了进入股市股市高了,如果没有其他的标准,就没有办法说仅仅因为钱太多和股价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有没有泡沫。同样,和前面泡沫论一样的,如果说钱太多了股市就会升,中国钱一直多,中国前几年的流动性就过剩,但是前几年就是熊市啊。

  认为股市会长牛的,经济成长论、资本市场大发展理论、人民币升值海外资金要流入论、流动性过剩钱太多理论,这四个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那大家可能会认为我有卖狗皮膏药的嫌疑,到底有没有泡沫呢?我想对于股市有没有泡沫,我是有自己判断的。但是也是前面说过的,我不是证券从业人员,不能公开的发表对中国股市的评价,但是我把前面正反两面的意见批驳一下,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市面上流行的说法,有很多是有商业色彩,如果你从真正的投资人角度看它、理解它,可能会发现它不一定有道理。究竟怎么观察这个股市有没有泡沫,或者说在中国的情况下,股市泡沫真正的成因是什么。我怎么看中国股市的泡沫问题,我接下来要说一说了。

  国际认为泡沫如果有的话,有三种成因。一个是搏傻论,很多泡沫是因为搏傻造成的。但是也说了,搏傻可能会造成一些局部的泡沫,但是不会造成中国股市这么多人炒股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搏傻造成泡沫。第二个就是股市泡沫的确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但是这通常是因为游资造成的,不是一个国家自己的货币政策或者汇率政策造成的,因为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都有相当的稳定性,即使钱多了,央行也不是说钱少就可以少的,汇率高估或者低估了,不是说明天升值就可以升值的,货币政策是慎重调整的,央行加息加了27个点,央行已经是咬牙半天了,可能不知道开了多少个晚上的会决定的。现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国家控制幅度是每天升这么一点点,货币政策是要保持稳定的,现在讲流动性过剩是因为货币政策造成的,我前面批驳了,这和泡沫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什么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钱太多造成泡沫呢?是因为游资,国际上很多热钱,一下子都跑到中国来,可能会造成一个泡沫,或者国内有很多游资,会造成很多泡沫。但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对中国不适合,因为中国的外汇是管制的,我们的股市基本上受不到国际游资的冲击,或者冲击面很小。国内有没有这样的游资,基本上都是散户的钱进入,国内还没有成气候有组织的游资,即使说所谓的专家,专家也不会做工商银行的庄,也没有这个能力,游资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股市推向泡沫。如果把专家说成游资的话,在一些局部,或者小盘股上会造成一些局部的泡沫,比如说认购权证,一个是搏傻论,很多人去炒认购权证,他知道不值钱,但是想还会有比我更傻的。还有一些专家,比如说游资,明明知道这个认购权证不值钱,但是认为还有比自己更傻的,所以造成一些局部的泡沫。专家的炒作很明显,散户搏傻到一定程度之后,个股的泡沫可能就会破灭了,但是对中国整个股市,这两条,我刚才说了都不适用,游资没有力量撬动,搏傻,中国大多数的投资人都不是傻瓜,大家都是慎重投资的。

  那么只有第三种成因了,集体乐观预期,这是股市上最常见的泡沫成因。什么意思呢?我前面说过,股票的价值它是一个对未来收益预期的折现,股票究竟值多少钱,就取决于大家认为这个企业将来能够赚多少钱,五年、十年、二十年这个企业能够赚多少钱。如果说所有的人都很乐观,因为某种原因,大家都认为这个企业将来会赚钱,结果实际的情况,这个企业不赚钱了,这就发生了一种集体乐观预期的泡沫,这个情况有没有?有一个非常近的实例,美国高科技股泡沫。怎么产生的?所有的人从风险投资的,华尔街投资银行那么多年受过训练的,价值投资的,都有模型的,都是资深投资人士,都非常乐观的认为信息革命已经发生,信息革命已经到来,高科技这样的公司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股价应该非常的值钱。问题是这些人毕竟是一些不是搞企业的,搞企业的人当时也是非常激动,认为自己在开创前所未有的大局面。搞了几年之后,发现信息革命并没有发生到想象的那样,3G到现在还没有普及,大家的预期基本上落空。但是在2000年时,所有的人,或者说有一小部分是明知这个事情不行,是怀着恶毒的心理在故意的散布谣言,绝大多数人是在真诚的相信高科技股如此好。我有一个美国同事,搞高科技产业,跟我说研究了高科技发展趋势,新经济要来了,一定要买啊,跟我算涨到一万点、二万点可以赚多少钱。

  我认为一位美国的老太太,曾经是美中贸易委员会的会长,当年是第一个打开中国门户的人之一,赚了不少钱,但是也不算是美国的富人,也有几百万美元吧,退休了。一开始买了一个办公楼,办了一个公司,后来解散了,反正有钱,楼空着就空着吧。老太太是有冒险精神的,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七八十年代也不会跑到中国来。她把钱投资到股市,雅虎、亚马逊、安然等等最高价时都有买,崩盘之后老太太非常之可怜,退休金全部没有了,那么大年纪出来还想做中美贸易。她请我吃饭,我开始就很纳闷,这个年纪我认为早该退休了,一开始不熟我不好意思问她,后来终于问她了,老太太很悲惨的说钱都亏掉了,现在要重新出来工作。最后老太太什么样的结局呢?到日本去教英语。这样的一个老太太,不能说她是傻瓜,华尔街股评家当时也是真心的相信信息革命要到来,这样的老太太也相信了。

  这就是集体的乐观预期,这些乐观预期就像大家都做了一个梦一样,当大家都在做梦时,个别醒的人,可能你们都在做梦,那所有在做梦的人会异口同声的说你才是做梦呢,就是说做梦的人在梦醒之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这样的集体预期乐观是会破灭的,等大家都不做这个梦时就破了,既然现在是一个梦,如果说是有一个梦的话,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呢?说做梦掐腿不痛,经济上我们还不知道腿在那儿,掐哪儿去?怎么知道自己在做梦?其实也是有判断的方法。

  接下来我想把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的问题放一放,这个基本上讲了我结论的部分,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取决于大家现在是不是在做一个梦,取决于大家都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估计过于乐观了,有没有乐观。讲到这里,就回到当你观察中国股市,不是看个股,而是大势走向的话,就需要把中国股市放在中国经济的背景下来看,才有可能对它有更好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的题目,当前的股市和中国经济,得在更大的背景下去看。

  有两个大背景可以参照,一个是中国股市跟国际上其他成熟资本市场的比较,有一个国际视野。还有就是中国金融体系,国内市场。接下来要讲的是中国股市和成熟国家股市的比较,可能比较枯燥,如果真的要了解中国股市,建议大家认真听一听,中国股市严格意义上讲是不是一个股市?

  我比较熟悉美国,对英国也有一点了解,因为最近我们想做英国证券市场。这是市场上最好的两个市场,传统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但是如果大家关注国际金融,去年伦敦交易所上市市值超过美国,美国塞班法案让美国上市公司监管很厉害,所以很多公司跑到英国去,所以英国现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基本上美国、英国是世界上最好的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有什么特点呢?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交易所是私有的。交易所在法律范围内是自律的方式监管,自行决定上市的门槛。美国最大的交易所纽约交易所,它的全称翻译成中文“集团公司”,拥有人的名字“纽约政权交易所集团公司”,是1792年由24家券商发起的。怎么一回事呢?当时美国没有证券法,为什么要自己搞一个交易所呢?当时股票发行之后,对券商没有约束,券商可以自己炒股,一些大的券商很烦,股票大家在好好的,我代理一个人,比如说南都的雪峰有股票要卖,我想买股票,我们都委托券商,他想卖我想买,就挺好。但是有一个小券商,他想炒,他就举牌,本来可以五块钱,我现在出七块钱,小券商炒来炒去,市场秩序很乱。于是24家最大的券商约定,第一条,我们只跟自己互相交易,不跟小券商打交道,我们自己玩;第二条,我们不炒股,不从股票的差价里赚钱,只收股票交易的佣金。这两条规则,差不多是现代证券交易所最重要的两条规则,券商自己不做投资,他完全是经纪人的角色。后来有所变化,但是当时这两条规则是非常合理的,避免乱炒。24家券商完全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自发的需要,自己成立了一个组织,就变成了一个会,相当于俱乐部的性质,每个人入股,搞了一个房子,大家都有投资的,然后大家收佣金,每年交会费,维持组织的运行,相当于一个合伙企业。后来说24个券商不够,吸引其他的券商进来,这之后一直到2005年,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这么一个相当于合作制的企业,会员制是1366个固定席位,就这么多席位,如果要加入,就必须要有人退出才行。它的监管,底下单独有一个监管,自己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自己监管,不是美国证监会来监管,受美国证监会的委托进行监管,当然监管的规则,报证监会批准说我们的监管规则是这样的行不行,证监会说行,它和纳斯达克的监管规则是不一样的,但是报了证监会批准。

  2005年纽约证交所买壳上市了,国内很多人说买壳上市好像是很丑的事,世界上最大的证交所是买壳上市的,是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的。为什么要买壳上市呢?因为规模非常大,如果在IPO非常之麻烦,有非常多的会员,摆不平,所以只能通过这样的买壳上市,不想对外发行太多的股份。所以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自己下属有一个独立的机构,监管政府的会员券商,为什么它可以自律监管,很简单,因为美国谁都可以办交易所,如果你出了丑闻,大家都跑到其他的交易所,你就完蛋了。在这样的约束下,它自己就有动力来监管自己。我们国家政府很多决策部门,老一提资本市场觉得很害怕,觉得资本家、投机家是坏蛋,来骗家的实际上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任体系下的,比如说我怎么赚钱呢,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扛,我完全是靠信用来赚钱的,我今天讲话是很慎重的,不能随便讲话的,资本市场长期要存活,是非常讲信用的东西。真正的投资人对信用的重视,可能比政府的重视更多,如果真的是放开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这些人自律监管是非常严格的,非常高的要求来监管。这是纽交所的情况。

  纳斯达克市场,国内有两个概念,可能大家不清楚。第一个概念,“纳斯达”,是一个非盈利的非公益组织,中国没有这样的概念,中国也差不多这个概念吧,相当于行业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但是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是全民券商协会,是一个协会,这是一个行业协会,它也是一个自律组织,也叫券商自律组织,就是说所有全美合格的券商,如果没有加入其他的组织,纽交所就是1366个席位,很多券商进不了,怎么办?我们搞一个全国的券商协会,我们到一起,我们有一个章程,也是一套自律监管的东西,管券商的行为。然后这也是报到证监会,他们委托行业协会,我们有一个章程报证监会批准。基本上在美国凡是不属于纽交所监管的,都是在纳斯达克监管下,包括美国其他一些市场,这里面的一些券商也是属于纳斯达,全美券商协会监管。

  纳斯达里这么多券商说了,我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交易所呢,不是挺好嘛,所以就办了一个下属企业,叫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也是一个企业。2002年它自己在市场上,跟纽交所一样,在自己的市场上挂牌上市,所以也是一个上市企业。大家在美国网站都可以查到纳斯达克公司的年报,纽交所公司的年报,也有盈利、分红等等。所以交易所私有创造了一个竞争环境,使券商有一个自律的动力,大家自己监管自己,这是资本市场自己自发产生的。

  英国有两个交易市场,英国的公开资本市场,可能资本市场是一个术语,国内叫证券市场,严格叫公开资本市场可能更准确一些。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90年代,在中国大概是康熙年代,那时一些券商开始经营股票,他们就在英国一家咖啡馆里开始做股,后来觉得咖啡馆地方不够大,掏钱租了一所房子,后来又在这个地方自己盖了一个房子,交易所就办了起来。1748年自己盖了房子,比较正规的经营,1972年才开始正式化,前面都是俱乐部形式的。它是一个私有企业,意思就是说它不是上市企业,它的主要股东在2006年底以前,主要的股东是一些知名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又叫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像是风险投资,也是属于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最近我们国家报道说黑石,这就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一些不上市的企业。

  一些大型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拥有纽交所,2006年的时候纳斯达克公司想把纽交所买下来,因为纽交所很火,就去收购它。最后没有成功,纽交所大股东不卖,纳斯达克从其他的渠道把30%的股权买过去,剩下没有买到。纳斯达克公司现在成为了纽交所的最大股东,持有纽交所30%的股权。我们能不能想象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最大股东,深圳证券交易所比如说第二大股东是某某投资基金,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国外交易所私有,跟我们国家非常不同的地方。

  公开发行和挂牌上市,这是分开的。公开发行基本上不存在门槛,我以美国为主,结合英国的情况说明一下。公开发行是证监会监管的,但是它只管在这个在1934年证券法之前没有监管的,任何公司都可以自己发行股票,后来发现太乱,不行。1934年之后证券法之后,对公开发行股票进行了监管,但是只是监管两点,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就是说如果向公众发行股票,不能说我这个公司好啊,都来买我的股票,人家问你这个公司怎么好,这是我的商业秘密,不能告诉你,反正公司好就是了。现在是必须将你的公告、年报报出来,还有公司治理,你得有董事会,要能够有代表小股东利益的人,这套东西必须有,这两点有了之后,没有门槛,任何公司包括没有任何业务、没有任何现金流的公司,只要往证监会报,我登记了,就具备了公开发行证券的资格,而且这是全国性的,美国是联邦制的,如果在州的小范围内美国证监会根本管不着。如果公开发行证券,你不能挂牌上市交易,公开发行和挂牌上市是两回事,而且上什么市呢?不同的市场是不同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交易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也可以两个都上,如果上市的话,这个门槛是有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自己制订的,纽交所的门槛最高,纳斯达克其次,全美证券交易所又要低一些。

  上市的批准,所谓批准,实际上是交易所自己定的,当然这些年的情况有所变化,需要在证监会报备,增加了一些要求。但是当初制度设计时,给交易所很大的自主权。而且挂牌上市的门槛,你可以看到证监会的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门槛很低,但是交易所自己定了很高的门槛,纽交所为什么制订高的门槛呢,我希望我这个交易所有好的信誉,能到我这里上市的都是好公司,自己有选择,不需要政府在背后拿枪逼着选这个公司不选那个公司,纽交所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希望选到最好的公司。其实在证监会备案,能够公开发行证券,这些企业其实够不上交易所的门槛,其实没有上市,公开发行证券但是没有上市,所以他们搞所谓的柜台外交易,在市场外交易,所以美国的OTCBB,是一个场外交易市场。这些严格来说,不叫上市,是场外交易。

  除了场外交易,还有完全没有上市的发行,连场外交易都没有,这些股票基本上没有券商愿意卖,这个怎么做呢?是地方性的公开发行,就是说你的股票在一个州的范围内公开发行,不属于联邦政府监管范围内,都不需要到证监会报,州政府同意就行了,但是很多州政府是沿用证监会的规则。但是这样的股票就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相信,证监会备案门槛这么低你都不去,肯定有问题,股票可能很难发行出去。美国有一家公司看到这个有机可乘,将各个州没有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收集起来,公布信息,这是最低层次的所谓公开发行证券,根本没有上市。

  所以在美国公开发行和挂牌上市是完全两个概念,政府主要管的是公开发行,而上市更多是资本市场自己来决定的,我让那家企业上那家企业不上。股市之外的低层次市场是非常发达的,这个我一带而过了,银行是独立的,美国企业债市是非常发达的。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比较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上市和挂牌是合一的,统一由证监会来批,这个过程是一致的,都是在证监会那儿批。整个流程基本上是政府垄断的,都是证监会说了算。除了国有之外,基本上不存在低层次的资本市场,目前虽然低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发育,但是是跟股市割裂,我们现在说私募基金,但是大的私募基金不能说我可以投资于某个交易所吧,或者说我有钱我自己办一个交易所,在中国都是非法的,一个投资人可能很聪明,投资了很多公司很好,但是这个公司可能上不了市。另外一个公司可能从来跟股市没有关系,但是跟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好,而且也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大力鼓励你上市。符合国家利益不符合证交所利益,证交所是国家机构,是为国家服务的。股市是国家经济政策、金融政策里的一个环节,跟资本市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一些渠道可以联系,但是资本市场的环节和股市是没有什么通的。大家观察中国股市,牢记一点,中国股市不是资本市场中的一块,而是割裂开的,是国家经济政策、金融政策的一个环节,既然这样的话,我们要理解中国股市,就要了解当前中国经济政策,或者金融政策,限于时间,我今天没有办法展开讲。当前中国的金融政策,它有一些很明显的特征。比如说金融外汇市场,人民币要升值,我们趁着现在人民币值钱去国外投资啊,但是国家不愿意干,成立一个公司,我们自己出去投资,国家觉得这样更加符合国家利益。现在我们是负利率,我们都认为早就应该加息,前段时间加了27个点,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大家都认为早就应该调了,现在调的还不够。基本上是政府证券代替了企业债,中国没有真正的企业债,企业债是国家背景为担保的。产业政策代替了私人股权市场,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里那一个产业发达那一个产业不发达,应该是私人投资基金决定的,大家觉得好钱就过去了,而我们国家不是这样的,政府在那儿开会,这个产业要发展,这是支柱产业,那一个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所以每一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有很多的产业政策,就要引导,投资这个产业我给你批地、贷款,我还给你免税,钱往这个领域引,是产业政策代替了私人股权的资本市场选择。行政上市审批代替了资本市场的选择。所有这些代替,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政策的特点,政府相信在中国现阶段,政府是非常的追求一个经济控制力,政府要能够对经济有控制力,如果那一个领域发生它控制不住的现象,它就非常的生气,或者说非常的担忧,比如说加税,看市场有什么反应,市场又升上去了,好像我对这个市场没有什么控制了,那好我出一点狠招,我就不信调控不了你。所以中国政府时常会有市场进行博弈,追求经济上的控制力。当然中国政府是代表人民的政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控制我们。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对实体经济的伤害比较小,办一个厂,多收我一点税我还得办,不能说我不办,或者关掉厂,那么多人怎么办,机器设备怎么办,加税也得开,减税他可能高兴一些。政府控制力伤害最大的就是金融部门,因为金融是要求灵活度最自由的行业,而且金融是被伤害之后大家用脚投票的,给企业加一点税大家还得办,但是给股市加一点税大家可能就走了,金融本身很灵活的。

  政府在这种对经济控制的追求,容易伤害金融,也容易在金融部门引起追求政府控制力之间的博弈,我看你怎么着,你看我怎么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这些年不断的有新规则,想堵住,但是堵不住,因为金融本身很灵活,有很多博弈的招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投资人,你要时刻认清一点,就是我今天讲的结论,中国的金融体系整体来说,是相对不发育的,比较被控制的、比较被约束的一个体系。它又处在一个政府对经济有控制力的追求,和很多的机构,包括我们个体人对金融自由的追求,这二者博弈的风口浪尖上。作为一个散户,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你是在一个风口浪尖上上航行,我刚才讲了中国这么多有没有泡沫的分析,这些都是扯淡,我不是说这些人不懂,今天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场合,我可以讲一点,中国股市是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如果你对这一点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你可能就可以判断下一步中国股市的走向,我应该观察那些指标,我应该观察那些东西,看双方力量怎么的一个对比和变化。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占用了很多时间,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