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济学家称今年中国GDP不太可能赶超德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王露 今年中国的GDP真的能够赶超德国吗? 大家都在期待最终的答案。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份发布的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为11.5%。而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2.8万亿美元,直逼德国的2.9万亿美元。很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全年保持此增速,2007年底,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那么,这种今年赶超德国的说法是否是一个现实的预测?GDP增长预期的大幅度上升,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Bert Hofman)先生。郝是荷兰人,在世界银行主管中国的经济分析与政策咨询工作,曾经就中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在加入世行之前,他曾在德国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院工作过。 郝福满认为,依照目前趋势来看,除非中国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或者汇率升值速度快于预期,否则今年年底中国不太可能赶上德国。他是根据两国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和汇率变动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当然,郝福满认为,赶超德国还是会在未来几年的某个时候发生。但德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国,以现值美元来说,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5倍。而且,德国的能源消耗、污染程度远低于中国,收入差距也比中国小。这都是GDP所不能衡量的。当然,“中国正在努力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增长,这很接近德国的做法”。 今年中国不大可能赶上德国 《21世纪》:当中国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公布之后,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依照目前中国的发展速度,2007年中国很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您如何看? 郝福满:我认为,依照目前趋势来看,今年年底中国不太可能完全赶上德国。因为今年德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将超过3%,加上通货膨胀以及欧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趋势,德国的增长率以美元计算很可能达到近12%。对于中国,同样的换算下来是大约20%增长率,也就是说,两者间的差距大概是10个百分点。所以,除非中国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或者汇率升值速度快于预期,否则今年不会发生中国赶上德国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还是会在未来几年的某个时候发生。或许有一些观察家得出结论认为今年中国会赶上德国,因为他们采用的是期末汇率法,但评估年度GDP通常不采用这种方法。 《21世纪》:您认为,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增长预期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郝福满:从经济上来看,这进一步显示了中国最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我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以名义美元来说GDP和我的祖国荷兰差不多,而荷兰目前在世界上排名是第16。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崛起意味着它在国际舞台上和国际组织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 《21世纪》:就您看来,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郝福满:世行认为,中国的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世界扶贫事业的巨大贡献。根据1美元/天的消费水平计算,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使得4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同时也意味着全世界都得益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得益于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重视可持续发展比西方早许多 《21世纪》:您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能够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吗?这种经济模式能够持续吗?理由是什么? 郝福满:目前就人均GDP看来,中国依然还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这也就意味着在其跻身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之前,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因此,中国可以通过追赶其他国家的科技水平、推进改革和保持开放来保持持续增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积累的贡献率有可能下降,中国的劳动力人数10年后也会开始收缩,因此在未来几十年预期会出现增长逐渐放缓的趋势。 另外,就发展模式来说,“十一五”规划指出目前严重依赖工业和资本积累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给环境和收入分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正在寻求一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更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也更注重公平性。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起进行预测,提出只要有正确的改革措施,这种重新平衡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确是可行的。 《21世纪》:我们知道,从规模来看,中国GDP将有一天可能超过德国,但是从质量、发展模式来比较,相对于德国,您认为中国的不足在哪里? 郝福满:德国的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国,以现值美元来说,德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5倍。从上世纪60年代末,德国就开始注重使其经济活动具有环境可持续性,而且比较成功。德国的能源消耗、污染程度远低于中国,收入差距也比中国小。不过,尽管中国仍然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但已经开始重视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问题,从发展程度上来说比西方国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要早许多。“十一五”规划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都有力地证明中国正在努力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增长,很接近德国的做法。 中国能够重新平衡经济 《21世纪》:有研究者如清华大学的李稻葵教授认为,尽管中国的GDP增长很快,但相比较而言,劳动者分享国民财富的份额却下降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郝福满:我想是世行首先指出了劳动者收入方面的这个趋势。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增长,但是不如GDP增长速度快,原因是最近几十年来利润增加得比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因为驱动增长的投资需要回报。而且这也表明,中国在企业改革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富余劳动力开始要耗尽的时候,当人们花更多时间受教育的时候,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出现逆转。 我们认为,中国在重新平衡经济方面越快取得成功,就越能够在现代经济部门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就会越快得到提升。 《21世纪》:请谈谈您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度和评价,您是信心比较多还是担忧比较多? 郝福满: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的发展是充满仰慕的。世行能够对中国的成功有所贡献,我们为此感到自豪。我们很高兴与中国合作,帮助中国应对实现可持续和公平的经济增长的新挑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