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元素分析将间接证明月球是否存在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14:47 中国探月网

  shinco: 嫦娥一号有多重?能工作多久?

  孙泽洲: 起飞重量为2350kg,设计寿命为一年。

  网友: 嫦娥卫星和神舟六号飞船哪个个头大?

  孙泽洲: 神舟六号飞船的重量、体积都要大于嫦娥一号。

  格里高利: 我们什么时候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郝希凡: 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执行月球探测计划,其目的,是了解月球,了解地球和月球这个体系,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家园和我们周边的环境。这些是我们将来和平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基础,没有现有的探测,就谈不到利用,所以月球基地,会伴随我们认识的加深,也许在未来,伴随我们国家持续发展,逐渐提到日程上来。如果您是年轻人,希望您能为这项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当布衣: 请问:今年下半年的嫦娥工程有哪几个发射窗口?具体时间?

  孙泽洲: 简单说来,发射窗口一个月一次。

  炎黄子孙: 目前,许多科学家都对能不能在月球上找到水十分感兴趣,我们的目标里有没有找水的任务?

  孙辉先: 目前嫦娥一号卫星科学目标里没有直接寻找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任务,但是伽马射线谱仪进行长时间观测后能对氢元素进行探测和分析,能够提供间接的证据。

  zuo: 国外第一次探月任务都是成功的吗?第一次成功的任务是哪一个?

  金志强: 美国和苏联的第一次探月任务都是失败的。

  月球号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月球计划”中所使用的空间探测器的名称。美国方面的对应计划是“先驱者计划”。先驱者计划所使用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先驱者。

  美国第一个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先驱者0号(1958年8月17日),它在发射台上就爆炸了。苏联人在美国人经历挫折1个月之后才做出第一次尝试(1958年9月23日,探测器未命名),也失败了。月球号的前3次发射均未能接近月球。直到1959年1月2日发射的月球1号飞掠月球,使该系列最终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取得成果的太空探测计划。

  213879234: 月球资源如果真的能大量开采运回地球,会不会因改变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引起地月之间引力和轨道的变化,从而导致更大的灾难?

  李春来: 简单算算,这点重量与地球和月球的重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无须担忧。

  新浪网: 探测月球肯定有很多新研制的设备?如何验证这些新设备能够在月球轨道上正常工作?是否还存在风险?

  孙泽洲: 新研制的设备很多。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地面试验验证,一方面是力学环境试验、热环境试验等环境试验,以验证设备对发射环境和空间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电性能测试和相关的标定试验,以验证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任务要求.目前各项试验已经完成,设备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可以说明这些设备是能够在月球轨道上正常工作的。

  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每个设备是由成百上千的元器件组成的,每个元器件都是有一定的失效率,所以设备也是有失效率的,也就是设备存在失效的可能性。我们的工作是通过设计、筛选、过程控制、检验等一系列手段去剔出早期的失效,去降低失效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增加任务成功的把握。

  嫦娥: 此前有消息说探测器发射时间为今年9月,请问这个时间有变化吗?是九月上旬、中旬、还是下旬呢?影响发射的关键天气因素有哪些呢?

  金志强: 天气因素主要是雷电、风力等。

  tian: 嫦娥工程的名字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涵义?

  郝希凡: 嫦娥是我国传载千年的一个美丽

神话故事,寄予了人们的无数美好梦想,所以,在第一次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会议上,决定将我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一日千里: 请问帅小伙孙泽洲,国际上第一次探月成功的比例是多少?和人造地球卫星相比如何?

  孙泽洲: 国外第一次探月任务基本上没有完全成功的。50年代末的美国和前苏联的第一次探月任务均是失败的,90年代日本的第一次探月任务中的环月任务也是失败的。由于任务本身的风险,因此成功率为48%,较地球卫星低。

  银河: 我们的嫦娥工程会不会有失败后资金不断增加或下马的情况?像以前的大飞机一样?

  郝希凡: 月球探测工程,是国家16项中长期重大工程项目之一,这是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长久发展国策。探测月球,除了工程和科学方面的作用,还有激励民族科学探索、科技创新精神的作用。我相信,嫦娥一号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我们会正视我们面对的一切困难乃至失利,我们会迎接挑战,取得胜利。这是国家的需要,我想,胜利也是您需要的。

  海龙王: 我们都知道航天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事业,嫦娥一号将是我国第一次向发射探测卫星,我们有没有把握一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有没有风险?从工程总体上如何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金志强: 从

火箭的角度:

  应该有把握一次成功(指发射)。在以往飞行成功的基础上,针对本次任务做了许多工作:

  1、在探月中心的组织下,收集和分析了国外进行探月工程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尤其是经验教训;

  2、收集和分析了火箭在以往研制生产中和飞行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举一反三和改进;

  3、进行了火箭的可靠性增长研究和成果应用;

  4、对火箭飞行中的所有动作和环节进行分析,对薄弱环节和不放心的地方采取有效措施;

  5、对重要单机产品和系统级试验和全箭测试进行加严考核。

  尽管如此,风险依然存在。

  jianjian11408: 要凝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要让港澳台的同胞都参与进来,包括技术和资金.而不要只有大陆一个。请问有关方面有这样的考虑没?

  郝希凡: 在嫦娥一号发展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聚集了全国各方面的科学家,其中,包括港澳科学家,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台湾的科学家,我们希望建立国家队,充分利用国家的各方资源,共同利用嫦娥一号探测获得的数据。在今后的探测工作中,还是希望建立广泛的工作网,动员全中国力量,推进国家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发展。

  网友: 请讲讲绕月阶段的关键点?在地月轨道飞向月球轨道中的关键点?

  孙泽洲: 地月轨道飞向月球轨道中的关键点是多次的轨道机动,绕月阶段的关键点是对月姿态的确定,天线对地指向的确定,科学数据的获取,以及能源和热控的保证。

  haha: 嫦娥搭载的30首歌曲在哪能下载到?

  李春来: 卫星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提供下载服务。

  网友: 可以通俗的形容一下嫦娥一号卫星有多大?

  孙泽洲: 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是18米。

  奥黛蕾赫: 我知道探月的总师是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除此之外请问我们探月的科学家有哪些人?能介绍参与工程的院士们么?

  郝希凡: 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工程副总师龙乐豪院士、姜景山院士,卫星系统总师总指挥叶培建院士。

  在探月工程的论证和实施过程中,前后有150余专家,50余院士参加了工作。

  秋日: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是一颗全新的卫星吗?与地球卫星有什么区别?

  孙泽洲: 从任务的角度来看,嫦娥一号卫星是一颗全新的卫星。在轨道设计、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测控系统设计和热控系统设计等方面与地球卫星不同,主要原因是任务的客观要求,导致上述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新的问题。

  从卫星技术角度来看,嫦娥一号卫星充分继承了地球卫星的成熟技术。嫦娥一号卫星主要继承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和遥感卫星的成熟技术,并根据嫦娥工程的任务特点,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和创新。

  网友: 请教金总指,美国早在四五十年前火箭就能搭载30多吨的重量,为什么我们最新的才能实现13、4吨呢?

  金志强: 高低轨道的要求不同。不过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美国要比我国大一些。

  奥黛蕾赫: 探月工程有军事目的么?是不是搭载了武器?

  郝希凡: 月球探测是科学探测项目,是完全和平利用太空的工程,没有任何军事用途,也不直接与其它国家争夺任何利益,何谈军事啊。在遥远的月球,看望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我们的家园那么美好,研究月球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吗。

  www11453: 月壤的厚度是怎么测出来的?用什么仪器?

  孙辉先: 月壤厚度是利用微波探测仪进行观测的。它有四个不同的观测频段,利用不同频段微波穿透月壤厚度不同的原理进行观测。当然,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例如在轨标定和后续大量的科学数据处理等工作。

  广大公众: 能说说,从地球飞到月球,卫星所用的燃料是什么?

  孙泽洲: 甲基肼+四氧化二氮

  月球人: 远距离测控技术是不是我国探月的弱项?它在探月中的风险是否居首位?

  郝希凡: 远距离测控技术我前面已经回答过,是我国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 ,原因是,我们没有测控过那么远的航天飞行器,我们要摸索经验,检验数据,现在我们基本利用的是环地球轨道的测控技术,还没有专用的深空探测设备,所以,我们有很大的技术难度,我们开创了利用深空科学研究的设备,进行航天测控的尝试,希望这些工作能支持我们工作顺利完成。

  广大公众: 卫星通过电波发射回来的数据,别的国家不是也可以接受吗?

  孙泽洲: 是可以接受,但是关键在于信息处理。如果不知道处理方法的话,也是无法获取信息的。

  李春来: 原理上讲是可以接收到的,但处理不了。

  liangk: 远距离测控可否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继?

  孙泽洲: 作用不是很大,因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距地球只有几百公里,不会改变远距离测控的本质。

  主持人: 郝主任,我们都知道航天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事业,嫦娥一号将是我国第一次向发射探测卫星,我们有没有把握一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有没有风险?从工程总体上如何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郝希凡: 月球探测是中国航天活动第三个里程碑,其技术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地方,我们有技术风险,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做了一些应对准备,从现在准备的情况看,我们对已经知道的东西,有了解决方案和措施,对于一些可能的边界条件,做了一些预备措施,所以风险总是存在的。

  对这些风险,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认识环境条件,认识我们的工作条件,认清我们的工作能力,等等。通过这些细致的分析,认识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所以首要的问题是认识,我们头一次去月球,最大的困难就是对月球环境缺乏深刻的、第一手的认识,希望在嫦娥一号成功运行后,我们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后期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主持人: 非常感谢郝主任和各位专家回答了这么多网友关心的问题。

  郝希凡: 各位网友,各位朋友,由于时间关系,在线访谈将按预定的时间结束。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网友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思想、高水平的问题,各位专家也都做了很好的回答。今后我们将根据探月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通过各种媒体向大家通报,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和支持探月工程,共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空间科学研究多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各位专家,感谢各位朋友,再见。

  主持人: 此次访谈得到了中国探月网和新浪网的协作,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访谈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