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中的曙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10:41 记者观察

  文◎本刊记者 乔思远

  生育率低了

  “周口市的生育率确实下降不少。”河南省周口市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05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经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30年来全国少生人口4个亿,节省社会抚养费7万亿元。

  河南省的计划生育无疑对中国的人口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6年11月底,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处处长王杰英宣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河南省累计少出生了3260万人。

  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中国人口大省的河南人口形势吃紧。199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高一低”(经济增长高速度,人口增长低指标)的工作思路,并且对各地(市)、县党政一把手实行计划生育工作“黄牌警告”的淘汰制度。

  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如何,成了各地方各单位负责人政绩考核和仕途升迁的决定因素之一。这种威慑力在河南的周口市也得到了验证。

  周口市某镇公立初中的减少,某种程度上便是这种变化的一个佐证。这个镇的公立初中由4所改为2所。不少学生去上了私立中学,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少了。教学质量、硬件设备最好的一中在2000年有3000多名学生,如今一中3个年级只有600多名学生。

  记者调查了该镇陈村,据村支书介绍,全村2003年后结婚的家庭多是一个男孩,“很少有两个孩子的。虽然没有做绝育手术,但是他们中很少有人想生第二胎。”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者所收缴的罚款呈逐年减少的势头。该村干部说:“我们村将近3000人,过去每年都能收罚款好几万,现在不行了。”超生的农户少,以前生育指标是不够用,现在是要的人少。

  该镇计生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2000年以前该镇夫妻生3个孩子的居多,而2000年以后结婚的夫妻,一般以两个孩子的居多,“3个孩子的基本没有”。独生子女户也越来越多了。2000年以前,哪个村要是有一家独生子女户,镇里的干部会敲锣打鼓亲自送光荣匾,“现在不送了,独生子女户不罕见了”。

  一些农村生育率降低的现实,和国家政策的愿景如此巧合地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汇合于同一轨道,有人称为“政策的必然”和“时代的奇迹”,也有人认为是“现状困扰下的无奈”,并深为忧虑。

  “多一个孩子多一份罪”

  周口市某镇陈村村民陈平正为他的3个儿子发愁。眼看分别为22岁、21岁、19岁的孩子都快到了结婚的年龄,彩礼、盖房子、办婚礼,起码要准备18万元。沉重的压力让陈平开始抱怨:“怪当年没想开。儿子越多,受罪越多啊。”

  在该镇,男女结婚之前,男方通常要送给女方家少则8000元、多则一两万元的彩礼,而且女方都要求男方必须盖一套新房。近些年,很多女方家长又码高条件——必须盖楼房。盖一栋两层高的楼房,材料费至少需要五六万元,再加上建筑费、家电家具费、摆宴席等费用,又要两万多块。

  “大概2000年以前吧,当时的闺女哪有现在值钱!当时结个婚不到两万元就够了。”当地的一位媒婆频频感叹这种今非昔比。以男子22岁、女子20岁结婚算起,2000年结婚的男女多出生在1980年前,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重视,只要是“肚子一鼓”就能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想要男孩可以继续生,那时男孩女孩差不多一样多”。

  一般情况下,要是不想花好几万为孩子娶媳妇,除非孩子能跳出农门。但是这条路又何其难走。“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需要近10万元”,这几乎相当于该镇富裕农户一辈子的收入;至于贫穷的农户,这10万元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

  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里,何建国和何建成兄弟俩都考上了大学,因为家贫,却不得不抓阄决定两人中谁继续上学,谁打工赚钱。这种现象在农村并不鲜见。就像村民陈平所说:“现在不是怕罚钱,就那么几千块的罚款,大家勒紧腰带都交得起。关键是养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以后不管是结婚还是上学都要花上一大笔钱。”

  养育孩子成本的持续升高仿佛雨后暴涨的山洪,骤然阻挡了许多中国农民通往“儿孙满堂”梦想之地的路途。于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世代相袭“多子多福”的信念动摇了。

  养老方是大问题

  在我国农村,养老更多的是儿子的义务,然而越来越多的家庭矛盾表明,并非儿子越多老人的晚年就越幸福。在不少乡村,孝顺这种古老的道德传统似乎正在慢慢消解。

  张营村的张王氏,丈夫去世后,4个儿子都不愿赡养她。儿子们认为4个人的母亲不该一个人养。经过村里的调解,4个儿子每人每年给老人兑400斤麦子,再给50元钱。老母亲每次去拿钱拿粮时,都要遭受儿媳们的刁难。

  “儿子多了也不一定幸福。”老人说:“要是只有一个儿子,可能就不会像这样左推右推了。”

  在国家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系列政策实施后,农村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习俗和观念已悄然发生改变。尽管参差和缓慢,但却是坚定而有力的。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在河南普遍推行,这让乡村群众感到生活多了一层保障。每年交10元钱,就可以报销40%的医疗费用。村民于成元说:“虽然报销额度不大,但是每年只交10元钱,还是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一个保险就是半个儿啊。”

  河南省还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予以养老补助。而这项举措只是河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减免、扶持、保障和救助“六位一体”利益导向机制中的一种。 养老保险制度也开始在河南农村试点。2007年2月1日,河南省民政厅发布了《2007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规定,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逐步加大对农保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参保补贴制度和转移支付机制。河南民政厅的目标是“逐步通过养老保险的方式解决农村养老的后顾之忧”。文件还对农民工养老保险做了专门规定,农民工将花较少的钱来办理个人养老保险;同时,养老保险实行“可转移”政策,农民工不用再担心出外打工时养老保险难以续接的问题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374万人,去年共有355万农民领取养老金,比上年增加53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0亿元。

  但是形势并不能过于乐观。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交接和运作相对顺畅;而在中西部多数省份,这一管理体制仍没有理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目前河南、江西两省,农保工作仍整体留在民政部门。在全国1900个农保试点县中,多数地方的农保机构还在民政部门,依然处于“民政不管,社保不接”的局面。

  有专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温饱富,其喜怒哀,其生老病,始终是当政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千百年来,“生儿传宗”“养子防老”不仅以观念的形式传承不穷,而且早已在实践和行动中同中国乡村生活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生育”与“养老”同时加以研究、同时加以思考的原因。也只有把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和研究,通过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政策规划,农民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好在,这一切都已进入了轨道。走在路上,就不怕目标远。我们坚信。

  “你把20万块钱现在就摞我面前,否则我坚决不会生这个孩子。”27岁的李茂是黑龙江省海伦市政府的一名

公务员,今年初夏,妻子的意外怀孕让小两口和父母之间产生了不小的争执……

  今天,生不生二胎?甚至生不生孩子?都已成为两代人思想冲突的焦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