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危机焉知非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18:14 新世纪周刊

  -本力

  此次“中国制造”危机的解决之道表明中国政府的心态更趋于开放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舆论对“中国制造”产品安全性问题的责难逐渐升级,涉及的产品从玩具扩展到轮胎、宠物食品 、牙膏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宣称因安全问题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鳗鱼等5种水产品。美国总统布什也宣 布成立内阁工作小组,以检查入口食品与其他商品安全性。对于中国政府,这事实上已成为一场产品的国际信任危机。

  面对此次“中国制造”危机,中国政府的表现渐入佳境。在舆论宣传上,既不以“阴谋论”逻辑简单冠以贸易保护主 义、“妖魔化”的帽子,也能对一些夸大之辞进行正面回应,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还原真实的“中国制造”,并能不隐瞒真相 ,正视存在的问题,公布出口企业黑名单,依法惩处429家违法违规企业。更重要的是,以任命吴仪副总理为国务院产品质 量和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为标志,中国政府已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捍卫“中国制造”的责任。8月23日,开始在全国范 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列出了8大任务,20个目标。

  在当年应对SARS危机上,我国政府在信息的公开、透明和领导干部问责制上有历史性突破。而此次“中国制造” 危机发生后,能正面接受危机的破坏性,并能将其转为建设性,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贸易对立,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 福”。这次“中国制造”危机的处理上虽稍有迟缓,似有亡羊补牢之嫌,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契机,使中国政府心态更趋于开 放,更能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而且笔者认为,其带来的最重要影响不在于经济方面乃至政治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国内商业文化的反思,真正的 进步来自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理念的转变。

  “中国制造”危机并非空穴来风,国内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往往低于出口产品,中国人对毒牙膏、劣质轮胎、含铅玩 具、含抗菌剂的水产品等有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商品并不陌生,甚至现在还在使用。近年来,比此次“中国制造”危机中涉及 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广东“毒大米”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齐二药”事件等,使消费者致 命致残,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不良厂商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不高,监管存在不到位之处,这其实 都是表面上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上。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迅速转型,市场经济正在日益把庞大的竞争压力释放到每个人身上,人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一种又 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并在需要的时候果断地与之作别。在人们对道德的这种“与时俱进”态度下,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在 道德上的逆淘汰。商业道德的丧失和国内全社会追求“快钱”的风气相结合,为了降低成本,产品质量和安全便成了可以牺牲 的对象。在监管不够的情况下,这种商业文化一旦形成,将制约着整个国家制造业的升级和企业良好社会责任的形成。血汗工 厂、事故频发的小煤窑以及山西黑砖窑等事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找到答案。

  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社会在消费上还遗留着许多不适应新形势的落后观念。在富裕阶层追捧

奢侈品的同时,低劣品、 廉价品(尤其在农村)大有市场,消费文化极不成熟。长期的贫穷使中国人价格弹性极大,对有可能影响自己安全、健康的低 价品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比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查到的劣质奶粉一般在10元左右,但合格的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最 低也要20元左右。10元左右的低价奶粉必是伪劣产品无疑,但却在农村大行其道,使许多婴儿营养不良乃至夭折。这种消 费文化反过来又助长了问题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再加上行政监管有不到位的地方,“中国制造”声誉受损在所难免。

  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发现危机才可怕。日本、韩国制造业也曾危机四伏,丰田、现代开拓美国市场遭遇的信任危机最 终成为日、韩过硬汽车质量的转折点。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危机的解决也很有可能成为类似的转折点,而且最终影响到商 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进步、成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