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内部利益关系网是腐败的温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02:02 中国经济周刊

  “利益关系网”是腐败的温床

  “过去农信社也有稽查部门,而且也大都齐装满员;但多年来,因为内审体制不顺,人员素质不高,稽核机构基本已经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对违法违纪问题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有的问题暴露之后,他们隐瞒不报,能捂则捂,使一些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最终酿成案件。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的比率却几乎是零。”李久春将此概括为:不会查、不想查、不敢查。

  在李久春看来,其中的原因,“关键是人,人的关键是行为,行为的关键是‘利益’”。

  “在我们的联社与联社之间、联社与农信社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而又无形的‘利益关系网’,这是导致腐败的温床,是纵容违纪的内在动力。这种‘利益关系网’表现在人才选拔上,往往会出现诸如‘表面公开、实则内定;表面民主、实则一言堂’现象;表现在经营上,就是‘表面公正、私下交易,表面廉洁,暗地腐败’。”

  “这个利益网的打破,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力度。”李久春说。

  “基层暴露的问题如此触目惊心,那么,全省79家联社到底还有多少家有严重问题?还有多少员工在胡作非为?100多亿元的资产损失,是如何造成的?”李久春希望为自己的疑问早些找到答案。

  2005年年底,李久春认定了自己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成立稽查局,目的是“检查出自己的问题。”

  内控“新政”:“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

  黑龙江有句俗语: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李久春显然不信这个邪。

  2005年11月,黑龙江省联社在全省农信系统内公开招聘稽查局人员。“共有375人报名,我们严格考聘了20名从业时间长、专业技术过硬,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组建稽查局。”李久春说。

  “八不准”的稽查

  2005年12月24日,黑龙江省联社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联社稽查局,随后,市县联社陆续成立稽查分局和支局,并一改以往稽核工作“平行领导、平行监督、内审走形式”的做法,赋予稽查局“垂直领导、上挂一级、平行监督、下查一级”的新的管理体制,赋予三级稽查局相对的独立性,开展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处理问题的超脱性,赋予稽查员现场经济处罚和建议行政处分的权利。稽查局由省联社直管,实行报告制度和理事长负责制,稽查局工作直接对理事会负责。

  新成立的稽查局有个著名的“八不准”稽查纪律,即不准由被稽核单位安排住宿;不准接受被稽核单位安排的就餐和宴请;不准在被稽核单位和所在的原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准接受被稽核单位任何馈赠;不准参加被稽核单位安排的旅游、联欢等娱乐活动;不准向被稽核单位提出与稽核工作无关的要求;不准与被稽核对象私下接触;不准泄露稽核秘密。

  “一旦发现收受礼物甚至和被稽核对象吃饭的,就马上下岗”,李久春介绍说,“这让基层社大伤脑筋,因为以前请吃、请玩、送礼品礼金等手段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除了独立稽查外,新成立的稽查局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稽查员的人事、薪酬管理也进行了创新,省联社稽查局稽查员的编制仍在原单位,但由省联社直接管理。稽查员除由原单位开工资以外,省联社每月定额补助,有检查任务时每天另行补助160元。”

  省联社还承诺,对工作突出、综合素质高的稽查员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作为充实各级信用社管理人员的首选。同时对稽查员实行主查人责任追究制。

  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稽查局视稽查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地毯式”排查、全面接管整体移位等方式进行,“以全面接管整体移位为例,稽查局全面进驻后,原信用社员工则强制休假,接管经营20天后,再进行交接评价,有问题及时处理。黑河一家联社的女主任涉案900多万元,作案手法隐蔽,经过多次检查都没有检查出来。后来稽核人员进去,该联社员工被强制集体放假,这样的‘休克疗法’才让她现出了原形。”李久春说。

  2006年开始的将近4个月时间里,黑龙江省联社稽查局重点检查的7个县联社、86个信用社中,有33家存在顶名、冒名贷款问题,占所查农信社的38%。省联社立即采取了清收、追责等手段挽回损失。

  “稽查局成立一年多来,效果非常好。2005年和2006年出现的71起案件,基本都是稽查局查出来的。”为此,全省共处理责任人10816人(经济处罚9331人,行政处罚1485人,移交司法机关106人),“接近员工总数的一半”。截至2007年6月末,被查单位共整改问题3735个,落实四项制度2216人,收回违规贷款4.5亿元(其中现场收回货币资金2.7亿元),落实还款计划7.5亿元,完善贷款手续3.6亿元,三项合计15.6亿元。

  严格的稽核手段使黑龙江省联社一度成为全国农信系统的案件高发区。如今,以基层信用社主任作案为主的陈案发生率,在经过2005年和2006年的集中爆发以后正逐渐下降,“查实的陈案在今年降到了3起,只发生了1起新案,新案率同比大幅度降低。”

  “处理问题难,处理人更难”

  成立稽查局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黑龙江省联社在内部监管、运营上初见成效。“发现问题容易了,但处理问题却很难,尤其处理人更难。”李久春感叹到。

  “2006年黑龙江农信系统共发生了51起案件,是全国挂名的案件高发区。虽然都是多年的陈案大爆发,但是大多数都是基层信用社的主任在领头作案。处理一个很小的基层社的主任,他都能找到各级领导来说情,这让我们很棘手。”

  为此,省联社成立了违规违纪人员处理委员会,成员由稽查局、稽查分局的局长组成。“如果处理的难度大,就端到理事会上进行表决。”

  “今年的一次理事会,我们处理了10家县级联社的主任,这些人在县里地位非同小可,违规胡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在理事会上,委员会给13个理事每人发了一张纸,第一栏是主任们的违规事实、造成的损失以及本人的签字认定,第二栏是有关处理依据,第三栏分列着从警告到移送司法机关等多项处罚措施,处理意见由13名理事无记名填空。

  “没有一个理事是不认真负责的”,李久春说,“那一次有6个主任被开除留用,震动非常大。”这之前,他们还与省银监局先后两次召开万人参加的电视电话公开处理大会,对204名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理。

  此外,“在基层社换届调整工作中,我们除了严格实施‘双考’、竞聘、‘三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外,还实行了基层信用社主任联保制,就是县联社班子成员每人要担保3~4名基层信用社的主任不会出问题。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包保对象,一旦出问题,先把担保者拿下再进行核实处理。”

  据李久春介绍,第一轮联保就有131个基层信用社的主任因为没有人敢担保,不得不下课。“还有人干着干着,因为他的担保者感到有点悬,中途向班子提出不再继续担保,没人续保,也只能下课。”基层信用社主任已不再成为可以任意支配信用社资金的“肥差”,更多地则意味着巨大的责任。“甚至有几个主任觉得工作压力大,自己主动辞了职。”

  原来归基层信用社主任直接领导的坐班主任(会计),现在则实行委派制,变为县联社的派驻人员,“基层信用社的主任曾经相当抵触,因为想要做假帐难了。”

  此外,在高管人员选拔和员工录用上,黑龙江省联社采取了在李久春看来“比高考还严格的”考试制度。

  “出题者到辽宁去出题;9点考试,8点半试卷进考场,全程由武警监考。我们因此成功地建立了干部库,管理人员随时出现空缺,随时都可以补上去。各级班子成员虽然压力大了,但干劲却足了。”

  员工近亲繁殖的问题也因此得到了有效解决。2006年,经过考试,黑龙江省联社通过内退、解除劳动关系、待岗、清退等形式,共分流各类人员2175人,占原在岗员工总数的10.5%。据李久春透露,2007年的力度还要加大。

  “出口打开了,我就可以进大学生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新招了1200多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我在他们培训的时候,看到了他们的朝气蓬勃,就像看到了黑龙江省联社的希望。”言及于此,李久春脸上出现了笑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