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首:值钱,但没有那么值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17:19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铜马首不像书画作品,它没有市场价,你说它几千块可以,几万块钱也可以,但是不应该拿出来炒作。”83岁的 罗哲文在谈到下个月10日将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只铜马首时如是说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9月5日推出自己将于10月10日2007年秋拍中开拍的重点文物——圆明园海晏堂前的铜马 首。

  铜马首不是国宝

  与同生海晏堂前并已在2000年通过拍卖回流到中国大陆的另外四只青铜兽首相比,铜马首价格翻了几番。

  在2000年,北京保利集团从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德拍回了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了1593万港元。后来拍回的 铜虎首是1544万港元。3年后,澳门赌王何鸿捐赠给保利集团的铜猪首当时也不到700万港元,如今铜马首估价居然高 达6000万港元。媒体与社会各界自然议论纷纷。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媒介负责人容灵芝表示:“作为一个国际拍卖行,我们是给国宝回归提供一个平台。至于铜马首的 定价高,是因为它的工艺和其他几件相比水平很高。”

  但是,从文物级别鉴定上来讲,铜马首并不像容灵芝所言,因为它不是国宝级文物。

  “国宝有着严格的界定,国宝是没有价格的。”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宗天亮指出,“它还称不上一级 文物,一级文物必须是断代标准器。在一级文物之上的精中选粹才是国宝。”所以说铜马首不是国宝,现在这样的估价完全是 炒作。

  “准确地说,铜马首,它只是一个西洋楼这片园林建筑中海晏堂景区前一组具有装饰性的园林小品‘兽面人身水边钟 ’里的一个元素。”宗天亮用层次分明的话语为铜马首“验明正身”,小品中的一个元素,无疑不能称之为国宝,“如果连这 都称得上国宝的话,那圆明园中得有多少国宝,国宝是无价的,怎么会估出个6000万港元来呢?”

  几种文物回流渠道

  “圆明园文物有些特殊,他(文物持有者)不是当年抢劫的人,是后来经转来转去获得,这就复杂了,”罗哲文说, “但是无论如何不要拿圆明园去炒作。”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和走私文物,都应该无偿退还。中国现在对于走私出境的文物已经追回了 不少。罗哲文说,“对于倒卖的,不能都怪外国人,中国奸商也有份,所以有些可以买回来,但价格不能太过分”。

  还有一种情况,历史上作为交换的文物、作为文化交流的文物以及赏赐的文物,不应该“偿还”。罗哲文举了个例子 ,比如日本,中国在各历史时期送给日本的礼品太多了,上千年的文化交流中,有赏赐、有馈赠,也有交换,这些都不在讨还 之列。但是如果日本哪种文物比较多,我们现存量很少的话,双方可以通过民间协商进行交换。

  事实上,7年前圆明园文物第一次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德露面时,中国国家文物局就在当年的4月20日,正式致函 这两家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40年前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因为它们属于“战争期间被掠夺 的文物”。国际法在上个世纪已在此类归还问题上生效并开成功先河,但是香港苏富比、佳士德两拍卖行以这些文物均为早年 拍卖会所得以及履行拍卖合约为由回绝。

  而此次以6000万估价为下个月10日的秋拍鸣锣开道的做法,被认为再次无视于相关国际公约。

  圆明园文物的数次拍卖

  圆明园曾经两度遭劫,海晏堂在1860年的大火中已经遇劫不复,40年后的那次抢劫八国联军已经用不着再到这 里来了,因为整个西洋楼一带早已烧得只剩下大石头。

  历史上从圆明园掠走的文物,曾经有过多次拍卖。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咨询委员暨研究员汪荣祖博士在他的《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一书中,对于圆明园被 劫文物的流散过程,有着这样的介绍:

  1861年,英法联军曾将圆明园文物当做战利品在北京拍卖过一次。

  运回英国和法国的大型玉器、珐琅器、瓷器等于1861年3月在伦敦拍卖过。同年4月在杜伊勒利宫还搞过一场展 示会。

  在法国,是年12月12日举行了圆明园文物拍卖会。

  这些拍卖会的结果是,被抢自中国的珍玩和文物在成为西方主流博物馆藏品的同时,也有一大批以分散的形式进入全 世界。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圆明园流散文物”。

  至于圆明园究竟流散了多少文物,谁也说不清,“因为圆明园原本藏有多少文物,就是说不清的,所以丢了多少也说 不清,圆明园原始的账册早在大火中焚毁了”。宗天亮说:“我们现在只能从国外各博物馆、私人收藏机构或拍卖会上出现的 文物中,了解到一些数字和信息。”

  马首辗转台湾

  在《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汪荣祖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后来在1987年,原属于长春园内西洋楼圆型喷泉内 的十二生肖兽头人身之一的青铜猴头,在纽约市卖出,现在成为台北寒舍的收藏品。另外三只兽头:虎、牛和马,于1989 年6月13日的伦敦拍卖会中现身,这次寒舍买了马。”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专书,它的英文原版只印行了1000册,中译本在台北麦田出版社出版时 ,也只印行2500册。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述,汪荣祖在书中的每一处引用都加了详细的注释。

  这段话的注解包括台湾中兴大学孙若怡的一篇论文,以及旧金山大学VictoriaSiu的《郎世宁和圆明园收 藏》,VictoriaSiu还发表过一篇《长春园:圆明园西洋部份中的中国元素》。

  而文中的“寒舍”既不是汪荣祖在台北的家、VictoriaSiu的“寒舍”,也非孙若怡的“寒舍”。“寒舍 ”在这里并不是中国语言文化中谦指的家,汪荣祖告诉本刊,它是台北一家收藏经纪机构的名字。

  寒舍公司的董事长王定乾在1989年从伦敦拍得铜马首时,成交价格还不到200万人民币,他后来又把马首加价 20%转给了他人。

  汪祖荣书中提到的1987年出现在纽约的猴首也曾经为台北寒舍拍走,2000年被北京保利博物馆拍回大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