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准备就绪待命欲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2:36 新闻晨报

  昨天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向媒体宣布,“嫦娥一号”发射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目前西昌和航区的气象状况也都符合发射条件。不出特殊情况,等待已久的“嫦娥一号”今天晚上6点05分就将踏上“奔月”之路。

  [现场篇]

  发射前夕卫星发射中心异常静谧

  昨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以往相比,气氛更趋静谧。门口原本留给旅行社及参观车辆的停车场,已经禁止车辆停留,即便是当地车辆也不例外,发射中心的警戒范围比之前多出100米,对过往人员的身份检查更为严格。

  基地门口原本只放行当地车辆的岔路,昨天也完全关闭。由于前天晚上起基地谢绝游客参观,比起前几日基地门口略显冷清。基地保卫人员告诉记者,昨天上午基地内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也已经分批离开。除了招揽生意的当地村民,基地门口只能看到一批批前来采访的记者。

  昨天晚上6点左右,西昌市公安局、沙坝公安分局等各级公安干警,在泽远乡派出所开会部署了详细的群众撤离工作。泽远乡派出所所长王登寿说,今天上午8点从漫水湾镇开始实施戒严,至发射中心沿途至少再设置三道关卡,除持有通行证件的车辆外一律不准进入;发射前两小时疏散2.5公里范围内人群,并逐户进行检查。

  发射前4小时撤离2000余名师生

  昨天下午,记者在泽远乡采访中获悉,今天下午2点,也就是在距离“嫦娥一号”发射的前4个小时,基地附近的5所小学内2000余名学生将停止授课,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将离校,以配合卫星发射的撤离工作。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5公里范围内,除成功希望小学外,还有八一小学、那基小学、东方小学和屋莫小学4所小学。成功希望小学正好距离发射中心2.5公里左右,“我们的撤离时间一般是在发射前4个小时,这样可以保证住得远的学生能在发射前两个小时赶回家里。”该校总务主任林仁友说,因为之前很多发射任务都是在夜间执行,所以总的来看学校教学所受的影响非常小。

  “这么多年,孩子大都已经习惯了,一般听说有

火箭要上天,也都会很听话地回到家里。”林仁友说,因为学校建在山里,周围的交通不便,所以不少小学生也选择了住校。“住校的学生在撤离时也要回家,因为学校离发射中心太近,怕出危险。”

  “我们都看过好几次火箭上天了,一般在撤离学校时,同学们都会结队回家,有队长负责,没有人乱跑。”该校5年级学生余学美告诉记者。余学美的母亲阿尔加加说,卫星发射毕竟不是小事,撤离前大多数家长还是会亲自到学校来接孩子。

  空间天气有利“嫦娥”发射

  昨天的西昌天气依然晴朗,中午灿烂的阳光照在白色的墙壁上,刺得眼睛无法睁开,郊区数十公里之外的山岭清晰可见。

  “目前西昌和航区的气象状况整体平稳,有利于‘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昨天下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从今天到月底,西昌上空存在地磁活跃增强的可能,但不足以影响火箭和卫星的发射。“至于10月16日出现的猎户座流星雨,目前已经减弱,也不会影响发射。”

  “目前唯一偏高的就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附近的高能粒子通量较大。”

  这位专家顿了顿又说,就目前的监测来说,这些高能粒子对“嫦娥一号”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嫦娥一号’卫星还像一个胎儿一样躺在整流罩中,整流罩将高能粒子隔离在外面,使‘嫦娥一号’不会受到其伤害。”

  另据介绍,由于天气因素直接影响卫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设有专门气象系统,随时监测天气变化,并做出准确的气象数据分析。卫星发射后,中心还会每天三次提前八小时提供短期空间环境预报,遇到重大天气情况如“雷电”、“大雨”等对发射有影响的因素出现时要随时传递给指挥中心。

  [技术篇]

  “嫦娥一号”首次使用紫外光谱定向

  “在‘嫦娥一号’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四项关键技术。”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说。

  “首先是轨道设计和变轨技术。”赵小津透露,这次发射选择的是利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然后星箭分离后,卫星再依靠自身携带的燃料飞到月球轨道的方式。无论离开地球轨道还是进入月球轨道,“嫦娥一号”都需要对此变轨,因此轨道的设计和变轨技术就至为关键。

  其次是制导和控制。“‘嫦娥一号’需要三个定向。”赵小津透露说,在对月定向上,我国还首次使用了国际上罕见的紫外敏感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红外辐射场不稳定,紫外光谱就可以准确的定向。”

  再次是“嫦娥一号”还必须经受巨大温差的考验。月表温差从-180℃到130℃。“如何保证各种仪器在巨大温差下的正常功能,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第四远距离通信也很重要。赵小津说,在38万公里的传输过程中,信号将会大量衰减,这就需要大功率的信号发射和放大技术。

  “长三甲”14次发射全部成功

  此前有专家透露,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发射“嫦娥一号”和以往的火箭发射没有本质差别,其难度也远远小于载人飞船的发射。“尽管如此,我们这次使用的‘长三甲’火箭完全按照载人航天的标准来制造。”赵小津在会上透露,发射“嫦娥一号”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深空探测,意义重大,因此选用了可靠性较高的“长三甲”火箭。“长三甲”已经发射过14次,并取得100%成功率,说明“长三甲”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按照载人航天的标准来制造,对元器件的质量等级要求更高,同时还吸纳了其它火箭的先进技术,以此增强发射的可靠性。”

  “零窗口”发射节省卫星燃料

  “对卫星来说,燃料就是生命,选择零窗口发射,可以节省‘嫦娥一号’的燃料。”在昨天上午的介绍会上,赵小津详细地解释了选择“零窗口”发射的目的。

  “这次选择的发射窗口区间,初始点在24日18点05分,中间的窗口时段有35分钟。”赵小津说,在18点05分发射就叫“零窗口”发射,在这个时刻发射,就能把卫星送到最佳位置,让它在以后的变轨过程中节省燃料。

  “如果过了零窗口,比如过了5分钟或者10分钟,卫星就不能被发射到最佳位置,就得利用自身携带的燃料进行变轨。”

  “如果在35分钟的发射窗口内不能发射的话,今年就不能发射了。”赵小津解释说,“长三甲”注入燃料后,如果由于技术或天气因素不能发射,就必须把燃料卸出来,这需要7天时间,肯定就错过了今年的发射窗口。

  [花絮篇]

  紧张:警戒加强

  在“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前一天,西昌市区内紧张和轻松并存。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位于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门口。透过铁栅栏,记者看到,宽大的院子里见不到一个人,非常静谧。

  指挥中心旁边的航天宾馆门口,多了4名威武高大的警卫,站立在门口两边。旁边还站立着3名公安人员。据了解,部分航天专家住在这家宾馆。在回宾馆的路上,记者还遇到前往发射中心执行警戒任务的一队武警。

  轻松:等待收获

  “嫦娥一号”让西昌的

出租车司机们乐开了怀。“这两天车子基本没有空跑过。”一名司机告诉记者,过去3天他的收入是平时的两三倍。

  记者还遇到一名自称姓杨的男士称自己申请了“嫦一”

商标。据该男士称,他2004年就递交了“嫦一”商标的申请,今年4月拿到了商标证,核定使用范围是化妆品,希望在“嫦娥一号”发射的时候,自己注册的商标可以卖个好价钱。他还告诉记者,自己还注册了“嫦一日化”的网络域名和邮箱。晨报特派记者张源杨育才四川西昌摄影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