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人文 兼容并蓄的人大风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22:04 人大新闻网

  2001年,发起并主办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成立化学系迈出理学院建设第一步;

  2005年,组建国学院发出重振国学的呼声;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力推学科建设的缩影。在加高校园建设这块短板后,如何构筑学术高地?人大人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创造出学科发展新境界。

  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奠基开路,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凭借雄厚的人文社科综合实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引领方向、输送人才。当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中国人民大学以舍我其谁的气概率先倡导和践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

  200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50周年纪念大会,主题是振聋发聩地高调倡导重视人文社会科学。2001年1月,《新华文摘》转载人大校长纪宝成的文章,标题就是《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也纷纷著书立说,引领了新世纪之初人文社会科学相关舆论的方向。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前途,特别是对未来的经济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的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验的研讨会就是属于这一范畴”,2005年6月27日,巴西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在墨西哥《宇宙报》发表《关于中国的新思考》一文,在介绍研讨会各方观点后,他表示“中国人清楚地知道要往哪里走”。其间的研讨会就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一年一度的论坛紧扣时代脉动,为中外学者提供了前沿对话的平台,也已然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见证和坐标。

  激荡人文社科浪潮,人大校园波澜壮阔。以数十载学术积淀,率先倡议纂修《清史》并推动这项国家大型文化工程正式启动;成立孔子研究院积聚力量,组织发起编纂《儒藏》;中国大陆举办首届世界汉学大会,人大责无旁贷参与主办;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5位人大专家入选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首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三大年度报告,渐成品牌,影响深远;中国经济发展预测、中国发展指数研究、中国创新指数研究等重要成果陆续发布,引人注目,足见功力。

  沐浴人文社科春风,人大校园风景独好。学校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全国重点学科3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居全国高校第一;在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主战场高歌猛进的动力源于内在相融共生的合力。

  进入新世纪,本着“巩固基础学科、优势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原则,人大提出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构想,构建起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9大门类的学科体系,并且明确以国际通行、中国特色和人大特有为原则,巩固建设较为齐全的大文科,以“有基础、相关联、高起点、入主流、力争高水平”为思路建设理工科。按照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目标进行院系调整,先后组建了14个新的学院,成立了6个跨院系研究机构。

  “这是极富远见的,是人大走上世界一流大学之路的起步,预示着人大广阔的发展前景。”化学家徐光宪院士在人大“当代科学家论坛”演讲科学发展趋势,印证了人大发展理工科的初衷:不是点缀,是为了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必要的交叉融合,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也是为了在校园内实现文科思维方式与理工科思维方式的相互结合,形成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氛围。

  2005年,理学院成立之初,全校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子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及合作申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1项。

  同年,由信息学院和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建设的“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大有了第一个研究型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这意味着学校既有信息科学技术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的总体水平将有较大提升。

  历时两年,理工楼里形成了涵盖物理、化学、微生物等领域,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我们常和物理系的同学一起讨论怎么才能进一步完善实验操作。”环境学院05级的刘卉丹说,大家的思考方式在交流中有了新的提高。

  “国学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2005年,人大校长纪宝成先后在《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接续文脉,重振国学”。作为重振国学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可谓震撼之举,也决非一时之举。

  对于人文底蕴深厚的人民大学,倡导国学教育是探索新型学科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的一种实践,是恢复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融会贯通的传统、淡化人文社科领域学科壁垒的一种尝试。

  以六年本硕连读为特色,以博雅通才为培养目标,国学院学生将在导师指引下尽快进入学术研究前沿,逐步掌握国学基础知识、精神意蕴、治学方法。以学界泰斗为顾问,以文史哲学科师资为基础,面向海内外吸纳英才,国学院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以现代理念指导国学重建,他们提倡国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在借鉴传统方法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充分吸收海外汉学研究成果。

  2007年9月,人大迎来首批国学硕士研究生。此前的6月,首届国学班本科生从孔子像前踏上为期16天的游学历程。行万里路当为解读万卷书之基,人大人在积极探索国学将如何融入现代化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