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新路径怎么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0:54 观察与思考

  说到这里,未来的小康新路径应该怎么走,应该已经是比较清晰的了。

  其实,只要沿着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仔细解读,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个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就会豁然眼前,明然在心。

  观察记者觉得,小康新路径怎么走,一是看发展,二是看发展后如何对待发展成果。

  关于如何发展,我们还是要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已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在加强

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在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面……指明了方向。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要求。要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让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要让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要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要使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这些,是文化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目标。要让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要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要努力使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促使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小康社会的建设包括“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十七大报告充满激情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情景:届时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另外是对待发展成果的分配问题,也就是人民共享的问题。

  无疑,报告中所提出的几个方面,是奔小康的中国老百姓最为关切的几个问题,老百姓关心的是它们怎样才能实现。

  其中一个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和中国发展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的话,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实现得到这样的服务;二是“有”,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

  把卫生工作定位成社会基础性工作和民生问题,是给卫生工作的准确社会定位。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表示,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高强一口气说出了三个覆盖: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到城乡的每一个居民都能够得到初级的医疗保障;建立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基本药物,保证群众用药的安全。

  在农村,医疗卫生覆盖的步伐正在加快。高强介绍,据今年上半年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了中国84.9%的县和82.8%的农村人口。“农民看病负担明显减轻,而且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2003年中西部地区试点开始的筹资水平是每人每年30元;2006年提高到每人每年50元;明年,这项制度将基本上覆盖所有的县。”高强透露,中国政府决定明年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另外是“上学难“的问题。如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按照这个资助政策体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经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和学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过500亿;每年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要超过2000万。

  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这样的体系主要是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资助办法。资助体系形成之后,将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周济指出,这是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之后又一个保证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介绍,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40万,在学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毛入学率提升到22%。资料介绍,十六大以来,为落实好中央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的部署,教育系统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住房难”也是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能否解决住房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北京要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优化住房供应结构,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经济适用房要增加小

户型的供应。廉租房主要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保证市民居者有其屋。

  各地政府都考虑如何完成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这一命题。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于如何着手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给出的思路是: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政府在廉租房制度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71亿元,解决了30万户低保人群的住房问题。今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建设部的整体布局是:廉租房覆盖逐步从最低收入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从原来的中等以下收入群体逐步过渡到低收入群体。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007年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的住房困难、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据介绍,每年大约1.5亿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现在已经解决了1600多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使得4000多万名职工的住房问题通过公积金制度得到改善。棚户区改造正在加快推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

  对此,相关部门是有所考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勾画了2020年的远景蓝图: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社会保障体系既包括了各项社会保险,也包括了我们建立的最低保障制度、救助制度、慈善事业以及商业保险。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起来。田成平说,比如说养老保障,现在城市有职工的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通过试点逐步推进。经过努力,到2020年之前,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一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对于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民政部着力推进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乡低保制度、灾民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通过这些救助制度的实施,中国有1.5亿以上的群众得到了不同的救助。”李学举说。

  “就业难”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相关部门正在做的事情。

  另外能否保障社会民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新小康路上必须迈开的步子。

  可期待的光辉未来

  2000多年前,《礼记·礼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00多年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明确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千百年来,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人民安居乐业,老幼各得其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远大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和实现这一美好社会理想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更高更新的努力方向。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的话铿锵有力。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胡锦涛同志对民生的关注给人信心。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正成为当今中国的两大最强音。

  渴望了几千年的中国人今天有理由相信,在胡锦涛这样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爱民、务实、廉正的领导班子领导下,一个全民共享、全民富有、全民幸福的“全面小康社会”,一定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可以期待的光辉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又一座丰碑! -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