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解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19:01 新华网
11月7日15时30分,宣讲十七大精神 网络讲坛首场开讲,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庆祥做客新华网解读十七大精神,谈“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主持人]您作为专业从事政治理论研究的人员,您在学习十七大报告当中有哪些深刻的感受? [韩庆祥]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谈感受,有几点。 第一,鲜明的旗帜意识。旗帜是个方向,旗帜是个目标,旗帜是凝聚着我们党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理想。所以十七大报告,旗帜意识出现很多次,这次意义更非同一般。因为在十七大 召开前夕,各种思想倾向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把这个旗帜打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 第二,战略意识。十七大报告是承前启后,承前是这29年;启后,短的是5年,长的话是13年,就是2007年到2020年。它的战略意识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体现两点:1.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思想的指导,我认为就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报告里是作为战略思想而出现的。2.我们要通过“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一步一步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有战略思想在里面,很鲜明。 第三,注重实践的务实意识。实际行动比纲领更重要,纲领很重要,纲领是目标,纲领是方向,但是纲领制定出来以后,实现纲领的每一步实际行动更重要。十七大报告就是共产党人确立的行动纲领,纲领确立起来了,我们怎么办?关键在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就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那个部分里体现的很充分。那里面有目的、那里面有目标、那里面有操作方法,所以行动务实意识也是很鲜明的。 第四,问题意识。整个十七大报告在讲完这29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以后,再讲十六大以来的五年取得很多成绩,之后列出很多问题。我们在成绩面前不能骄傲自满,要冷静观察我们前进道路上面对的很多很多困难、很多很多障碍、很多很多问题,问题意识在报告里体现的很充分。 第五、强烈的忧患意识。日本 明治维新之后,国家强大了,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日本在强大以后并没有骄傲自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放一个大型的纪录片叫《日本的没落》。日本是一个岛国,缺乏自然资源,日本是地震发生很频繁的国家,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条件培养了日本人很怕输的状态,实际上就是一种忧患意识。把这种忧患意识变成一种强大的发展动力。日本用纸都是两面用,日本造的小汽车很省油、很环保。2007年到2020年的13年,既是很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成就有多大,说明问题也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起来了,对于实现2020年的目标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韩庆祥:从四个要素解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持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关键。网友“新闻眼”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去我们一直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在十七大报告中,代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词之差,含义深刻。您怎么看这个细节的变化? [韩庆祥] 网友们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这个问题也是十七大报告里相当关键的问题。怎么说呢?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里面很重要的观点,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七大报告,实际上就是把“增长”改成“发展”,这里面的意义非同小可。 要理解这个意义,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表述是比较多的,有人说是三大马车拉动经济,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出口和投资马车比较大一些,消费马车相对小一些。另一种表述是过去经济,消费主义、拿来主义、重复主义。什么是消费主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靠油吃油,靠路吃路,也就是消耗自然资源。第二个主义是重复主义。第三个就是拿来主义,就是把西方的技术和外资拿来为我所用。 还有第三种表述,就是我们的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四大物质要素来拉动,第一是消耗自然资源。第二是污染环境。造纸厂、化肥厂、水泥厂等,通过污染环境来拉动经济。第三是资本投资。按照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28%左右是资本拉动的。第四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网友们会说,劳动力是人,怎么是物呢?听我分析。关键是在于成本概念。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想办法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以获得最大产出。 怎么来降低呢?无非有四招。第一招,压低工资。第二招,不进行培训。第三招,不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第四招,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四招实际上是把劳动者当成一个成本,当成一个物来看待的,而不是真正当做一个人来看待的。 前面三种表述,不管表述有多么的不同,但有一点,从哲学角度来概括,就是它是以物为本的、粗放性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历史来看,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功不可没,不可全盘抹杀。但是今天来看,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代价也越来越大。 我们从第一个要素来分析,消耗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人均占有资源率是比较低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在实行自然资源的储备战略,难道我们中国对此不应该警惕吗? 第二个要素是污染环境。今天我们的环境不能再污染下去了,现在的天没有原来的蓝,现在的云没有原来的白,现在的空气没有原来的空新,现在的水没有原来的清。环境污染的代价是很沉重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讲了一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来借鉴。他说人类千万不要过分的陶醉于对大自然界的每一个胜利,在每一个胜利背后,自然界会给人类沉重的报复。 第三个要素是资本投资。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拉动中国的经济,但资本也有吃人的本性。1978年之前,我们对资本是什么态度?是谈资色变。人们调侃,资本论,资本留给西方国家了,我们留下论了。过去我们是这样一个态度。后来我们搞市场经济,既然搞市场经济,必须利用资本要素。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把赶走的资本又非常热情地请过来,我们面对资本脸上阳光灿烂,发出微笑,我们拥抱资本、亲吻资本。 历史来看,这反映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认识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今天共产党人和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做好资本运作这个文章。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价值的尺度来看待资本,资本有吃人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了这样几句话,资本一来到人间,它的每个毛孔里面都滴着工人的血和汗。为了50%的利润,敢于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敢于冒一切法律的危险,为了300%敢于冒着砍头的的危险。也就是资本家为了资本的增值,不惜一切手段不把工人当人看。 2004年、2005年,包括今年上半年是我们国家煤炭行业事故的多发之秋,在一个又一个矿难中我们看到哪些景象?一种景象,某些矿工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多。另一种景象,一个又一个煤矿工人的性命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既要利用资本,还要限制和规范资本。 第四个要素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现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工已经进入第二代,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给活就干,吃苦耐劳,劳动力成本自然很低。但是现在农民工基本进入第二代,第二代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一多一少,少了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了一些维权意识。一多一少就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从以上可以看出,物本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代价越来越大,这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级干部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来寻求经济发展的再生之路。“十一五”规划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那就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性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关键点是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之所以没有转过来,关键原因是我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这个民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权利社会造成的,官本位,人民愿意做官,奉行官本位的价值观。一个从事学术研究和一个从事行政管理,让人选择,我发现很多人愿意选择行政管理,愿意做官,管别人。如果我们的民族很多人都愿意做官,掌握权力去管别人的话,那他就不去琢磨事,他不去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上来。如果我们的民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增长方式根本就转变不过来。但又必须转。 比如我们中国的鼠标大部分是在苏州生产的,那个鼠标在国际市场上能卖40美元,这40美元是如何分割的呢?其中37美元被美国和瑞士合资的公司拿走了,中国仅仅留下三美元。从这个分割当中我们看到什么?人家是靠脖子以上这一小块来赚大钱,人的知识、人的智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赚大钱。而我们呢?靠脖子以下,我们的手、我们的脚、我们的体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来赚小钱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当中多么重要。超好企业卖的是标准,一流企业卖的是专利,二流企业卖的是技术,三流企业卖的是产品,四流企业卖的是资源。你看看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卖什么?要么在卖资源,要么在卖产品,卖专利、卖技术、卖标准不是没有,但很少很少。从这里可以看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空间。 习近平说过一句话,他说浙江没什么资源,但是浙江把人本身看作最大的资源。浙江是我长期的调研基地,那个省的很多市县我都去过。有人概括浙江零资源大经济,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把人看作是最大的资源,把人的文章做得更好,可以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靠卖技术、卖专利、卖标准拉动中国的经济,那中国大有希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