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走近残奥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23:38 央视《新闻调查》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12月1日播出“走近残奥会”,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这是残疾人朋友亲手制作的福牛乐乐,它和福娃一样带我们亲近着奥林匹克,作为残奥会的吉祥物,它以乐观、勤勉、坚韧的形象带我们一齐走进全世界残疾人的运动盛会。“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这既是我们熟悉的第29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也是随后将举行的第13届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同样期待。我们一天天地走进2008年9月6日残奥会的开幕时刻,我们心中的倒计时钟在分分秒秒的跳动,好像在提醒我们自己,为了实现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我们准备好了吗?

  解说:2007 年11月22日,在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多次获得残奥会游泳金牌的何军权和队友们正在进行训练。国家残疾人游泳队备战的目标是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

  记者:我听到有人这样评价你,说你在水里简直就像一条鱼。

  何军权:没有,我感觉没那样好。

  记者:就觉得你在水里很自如,很自信,超过人们的想象。

  何军权:更重要的就是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因为喜欢水嘛,水就是我们的一个舞台嘛,所以通过这个舞台,能够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是个强者,所以就对自己更有信心,再苦,再累都觉得是甜的。

  解说:何军权失去双臂,他只能用头去触摸游泳池的池壁,比赛中何军权总以冲刺的速度用头撞向终点,结果他的头常常被撞肿、撞破。

  何军权:在雅典的时候训练的时候,还把头皮给撞破了,在计时的时候游得太快了,撞到上面,把头皮给撞破了。

  艾勇:后来我们跟大会提出来,通过翻译,能不能垫一条毛巾,总裁判说不行,我们想也是不行,规则上规定不行,垫了一块毛巾不就没有一百米了吗?

  解说:何军权忍着伤痛进入了赛场,可比赛快开始时他的老毛病胃病又犯了。

  何军权:正准备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胃酸过多,想吐,然后我就坐在那里,另外一个教练赵教练就问我吃不吃糖,我说不吃糖,我说我胃特别难受,然后我包里有一包榨菜,我就拿出来正在吃,然后艾老师就走进来了。

  艾 勇:我看到了,他趴在垫子上面,他拿了一包榨菜,他就在那儿嚼那个榨菜,我说你怎么了?他当时说我胃酸太多,我吃一点榨菜压下去。

  解说:何军权克服伤病带来的痛苦,凭着坚韧毅力完成了比赛。他在雅典残奥会上一人夺得4枚金牌,打破三项世界纪录,以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我,超越生命极限的辉煌。

  何军权:从事体育来说的话,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比赛的时候能够让国旗在赛场上升起的时候,让祖国的国歌在赛场上奏响,这是最快乐的时候。不管是教练还是作为运动员,在这个时候都是非常快乐的。

  记者:你现在这样说的时候,是不是脑子里就想到了雅典?

  何军权:雅典只能成为我的过去,我想到的是明年2008年残奥会,现在的目标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准备着,备战着2008年残奥会。

  记者:每一次下水都是朝向2008年的?

  何军权:对。

  记者:现在我们的游泳运动员每天训练多长时间呢?

  艾 勇:每天要训练四个小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

  记者:恐怕他们每天也在心里倒计时,您更是每天都在心里倒计时残奥会离我们还有多少多少天?

  艾 勇:对。残奥会离我们还有289天,我们每天都记住的,因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残疾人运动水平都比较高,我们国家的运动人逐渐多,条件逐渐地好,跟健全人是一样的,四年一届的全运会。这是从全运会完了以后就开始集中,集中国家队一直从7月份到现在进行训练,一直干到明年的9月份。

  记者:你看他们的总体状态怎么样?

  艾 勇:都不错,都在分析情况争取自己的排名排前。

  解说:2008年9月,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预计将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和裁判员参加残奥会。

  张秋平,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残奥会部部长,他向记者介绍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筹备情况。

  记者:刚才走进这个大楼的时候看见倒计时牌,好像倒计时牌每一次它变化,好像都在发问我们为残奥会做了哪些准备?

  张秋平:北京奥组委当时申办的时候,定的就是我们申办两个运动会,一个是奥运会,一个是残奥会,就是说我们奥组委,应该是有两个任务,一个是筹办好奥运会,筹办好残奥会提出的八个字是:“同时筹办 同样精彩”,目前总体上是按计划在进行,国际残奥委会目前对中国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解说:现代残疾人体育发起于

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那时的目标是促进身体康复,而非纯粹的体育比赛。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首次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后来被认为是第一届残奥会。在1984年纽约残奥会上,我国田径运动员平亚丽为祖国摘取了第一枚残奥会金牌。

  记者:你们第一次组团有多少人?

  平亚丽:我们有24名运动员拿了24块金银铜牌,24次升起五星红旗,我印象特深。

  记者:这样的成绩你们运动员原来想到过没有?领队想到过没有?

  平亚丽:去参加那次比赛的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就是人家的对手和人家的装备是我们根本就不能跟人家比的,所以我们的这个成绩,开始有点不满意,但是美国人告诉我们说,你这成绩非常不错了,因为在早的时候,有些国家参加过几届了,还没有拿到过金牌。中国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有两个女选手拿了金牌,我想来想去,是不是中国妇女真的解放了?这是一个美国女教练问的。

  解说:从1984年开始,我国运动员在残奥会上取得的竞赛成绩逐届提高,特别是2004年雅典残奥会,我国派出200名残疾运动员,参加了11个大项,284个小项的比赛,获得了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双第一的优异成绩,我国运动员参加了6届残奥会,获143枚金牌、118枚银牌、85枚铜牌。

  记者:我觉得举办残奥会不光是一次展示,它可能也是一个促进就是让很多人,通过这个契机来了解和理解残疾人,但是其实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不是真正地理解,就是残障人士为什么要参与体育运动呢?

  张秋平:首先第一个呢,他对他自身是一种康复,康复的需求;第二个呢,实际上是一种残疾人自强不息,体育是非常好的手段,来挑战自己的能力;第三个我觉得是一种融入社会的一种途径,重要途径。

  记者:他怎么样来融入社会?

  张秋平: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来展示自己,他在观众面前展示自我,融入社会,这是一个过程,第四个我觉得重要的是残疾人的运动,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社会是种鼓舞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对社会、对公众确实是一种激励作用。

  记者:您个人可能经常有机会看到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比赛,有没有什么情景就让你很受触动?

  张秋平:有,1988年的时候汉城奥运会,然后举办了汉城残奥会,我那时候有幸参加了代表团,跟游泳队在一起,游泳队有一个湖南的游泳姑娘,她是下肢高位截瘫和上肢高位截瘫,就等于一侧。她游泳而且她拿了冠军,当时我见到她的时候是在游泳池见到她的,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她能够在公众面前,能够展示她自己的残肢,她肯定有非常痛苦的过程。她就跟我说,她是小时候因为意外事故截肢了,但是她有很痛苦的过程,后来她突然发现在农村她在水里面时特别自由,她在岸上需要拐杖,她在水里面时特别自由,而且她水性特别好,这时候她就参加了游泳比赛,从游泳比赛以后,她第一次,她说她站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她在更衣室她不敢出来,因为她从来没有展示过,因为不像田径,或者其他运动员,有一个运动服装可以遮盖一下,她说我也是被教练推出来,推出来以后这个障碍一下子消除了,以后她就非常愿意在观众面前表现她自己,她说我能,我行。当时1988年差不多应该算是20年前的事了,我那时候很年轻,我那时候非常受触动,所以这个小女孩儿,应该说对我目前来讲,如果遇到难处的时候,我想到这个小女孩儿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说是一种激励吧,因为没有什么比她更难的。

  解说: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有20个大项。除了人们熟悉的田径、坐式排球和轮椅击剑外,还有观众不常看到的盲人门球、轮椅橄榄球和硬地滚球等项目。根据残奥会规则,所有项目将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共设置奖牌471枚。

  记者:残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公众现在对我们国家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也有了更多的兴趣,这方面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汤小泉:解放初期的时候,因为残疾人事业还不像今天这样迅速地发展,被人们所知道,所以那时候只是在福利企业当中开展,开展一些残疾人的

乒乓球、体操、广播操;还有一些篮球这些活动。

  记者:那时候小型分散的。

  汤小泉:小型分散的一些残疾人的活动,而且少数人参加的活动,那么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内已经组织了七次,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全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体育项目从三项发展到二十项。

  解说:近几年我国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现在全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已达200万。

  记者:您有没有听到国际奥林匹克人士对我们国家残疾人运动员的评价?

  汤小泉:现在国际奥林匹克人士都是认为我们国家残疾人体育发展得太快了,太快了,而且现在认为我们很强。

  记者:为什么呢?

  汤小泉:因为我们在悉尼残奥会上我们才得第六名,一下子到雅典残奥会上,我们就能拿金牌第一,奖牌第一,时隔四年这个速度是太快了。

  第二部分

  解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后,9月6日将举行残奥会,在残奥会的20个比赛项目中18个项目将在北京的体育场馆举行,马术和帆船两项比赛将分别在香港和青岛进行。

  残奥会最大特点就是提供一种无障碍的服务,因为残疾人,有些残疾人用轮椅来走路,他不能爬楼梯,我们就要给他提供一些无障碍的设施,坡道、电梯。所以我们能够保证所有的竞赛场馆能够达到国际残奥会的标准,非常高的,这是没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临时设施可以达到,这是没有问题,这是有把握的。

  解说:今年 5月,好运北京2007国际盲人门球邀请赛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举行,这个场馆的运行状况及无障碍设施通过比赛得到了检验。

  杨宾:原来这是个教学馆,我们进行了改造,符合盲人门球比赛的特点。

  记者:第一件事恐怕就是铺这个盲道。

  杨宾:可以看到从门口一进来以后,运动员就可以进不同的地方,比如走这条路就进了,运动员休息室、药检室等等,走这条路就可以到了运动场馆,走这条路可以到热身馆,后面那条路就可以进到更衣室。

  记者:这个地方就相当于一个十字路口,盲人走这样的一个标志的时候。

  杨宾:凡是到这样一个地方说明要拐弯了,圆点的时候就是有拐弯的地方,他就可以判断了,然后这个直线就往前走,所以我们走到运动场馆的话,顺着这个方向就走下去了。

  记者:现在我们沿着盲道走进了场馆场馆有哪些设施?

  杨宾:这个场馆原来全是观众的正常座椅,为了满足残疾人观众的要求,我们就对原来的(部分)座椅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部分)座椅全部拆掉,然后变成一个平台,然后观众从外边坐电梯上来走到观看区,每一个观众的观看区,可以放十到十五个轮椅方便残疾观众的观看比赛。

  记者:方便残疾观众的观看比赛。

  杨宾:这是原来我们场馆没有的设施,这是没有的,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观看区。

  解说:2007年11月16日,好运北京2007国际柔道公开赛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我们发现不少残疾人朋友前来观看比赛。

  记者:平时你们有没有这种机会出来看一些体育比赛?

  残疾人观众:也有,前一阵我们在奥运村,那边观看网球,还有在理工大有盲人门球。

  记者:你们去了这几个场馆?你们觉得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残疾人观众:总体来说是不错的。

  残疾人观众:过去就是说没有实行无障碍设施的时候,有的时候是不方便,但是我觉得现在很方便,比如说刚才我去买这个卡就是无障碍的,自己不用人家帮助,自己就可以买到。

  记者:场馆都有无障碍设施?

  残疾人观众:对,无障碍设施很好了,挺方便残疾人。

  志愿者:您好,欢迎前来观赛。

  残疾人观众:谢谢。

  志愿者:您好,这边走,这边是无障碍坐席。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即将进行的是女子63公斤级男子81公斤级的预赛。

  金萍:因为我们这个场馆的话,在第13届残奥会的时候承担着轮椅篮球和轮椅橄榄项目,轮椅篮球和轮椅橄榄,这两个竞赛项目。这两个项目没有测试赛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柔道测试赛的时候,来测试一下我们的场馆无障碍设施,还有无障碍的服务,这是一个目的;还有一个目的我们是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够为我们的残疾朋友提供一个参与到社会活动的一个机会。

  解说:2008年北京残奥会所有竞赛场馆的无障碍设施能够满足比赛的需求,那么作为残奥会举办地的北京的城市运行环境有没有实现无障碍呢?

  记者:当运动员走出场馆的时候,对他就成了一个普通旅游的他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

  张利平:城市运行无障碍。这时候北京怎么提供无障碍?就非常重要,刚才讲到标准问题,因为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北京,你们在北京生活很多年应该知道,无障碍标准跟国际上发达国家城市来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举办残奥会怎么办?应该说这几年,这前六年或者前七年,北京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说:近几年,北京公交集团公司在多处公交换乘站一直进行着无障碍改造。

  马秋生:这个站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我们从规划到方案到设计到施工当中,重点体现其中一个元素就是无障碍设施。这个无障碍设施体现那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站台上,我们设有盲道和坡道,同时我们把社会步道引入了站台地铁和我们公交换乘相联系。

  解说:目前,北京市已经投放2000多辆无障碍车辆,以方便残障人士日常出行。

  孟令军:公交配备的这个低地板车有它一定的特点,当残障人士乘车时,他那个车辆首先能够倾斜15度,当车辆放下摆渡板之后呢,轮椅车可以借助摆渡板,直接送到咱们车上,车上又配备有咱们轮椅车的固定设施以保证残疾人乘车的乘车安全。

  解说:北京地铁5号线在换乘站设有残疾人专门使用的电梯,全线23个车站都设置了盲道。地铁1号线、2号线、城铁13号线和八通线的车站正在按照要求改造或设置无障碍设施。首都机场和市区超市等重点公共场所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也在进行。

  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是亚洲第一座无障碍五星级酒店,北京残奥会期间,这个酒店将作为国际残奥委会总部所在地和指挥中心,目前该酒店对原有的部分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

  记者:酒店里边如果有紧急情况的话怎么告诉各类的残疾人?

  徐锦祉:我们残疾人除了坐轮椅之外,他还有盲人、聋哑人,所以你可以看到包括消防报警系统,我们都有声光报警,消防报警系统这是方便聋哑人,因为他听不见报警的声音,但是他可以看到这个灯在闪,而且非常刺眼。

  记者:我们现在整个港澳中心有多少房间,是专门为残疾朋友准备的?

  徐锦祉:这一层楼都是无障碍的楼层,40间房间。

  记者:一层?

  徐锦祉:对。

  记者:一般的酒店有这样特殊的房间?

  徐锦祉:没有,也就一两间,两三间。

  记者:这些房间都是?

  徐锦祉:有特殊的装置,从外观看起来有几个不一样,第一个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木质的扶手,这个也是方便他们行走的一个设施,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窥视镜都是两个,包括这间房子的是两个。

  记者:下边是为坐轮椅的朋友准备的?

  徐锦祉:对,他可以看起来比较方便一些。

  记者:那么里边还有什么特殊的装置吗?

  徐锦祉:我们进来看,在里边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边所有的这些灯开关都是比较矮的,那么这道门是需要在85公分以上能够轮椅进来,能够方便轮椅进来,在这里边我们可以这样看,这个浴盆是比较低的,除了这个浴盆比较低之外,外边还有另外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喷淋装的也是比较低,他可以在这个地方一样可以冲或者可以洗,当然这上边还有另外的一个,同样的道理,这个恭桶也需要是55公分高的,这个洗脸盆下边不可以有任何遮挡,方便轮椅可以进去。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个镜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经过加工以后,它也可以有一个这样的坡度,对坐轮椅的残障人士来说,他也会可以感觉到非常的方便。这个桌面下边要有足够多的空间,让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可以进去。

  记者:那么作为一个酒店,它毕竟要经营的有这样一些特殊的装置,影不影响你们的正常经营呢?

  徐锦祉:现在呢,第一个必须得这么解释,我们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那么像这种理念,深入到社会各阶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般的客人并不介意我们有很多的无障碍设施,反而他会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进步的这样的一个酒店,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我们刚才在洗手间里,在那里看到的,我们尽量在选用看起来比较中性一点的东西不让人家感觉到这是一个

医院或者是康复中心这样子,兼顾人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

  汤小泉:我们残奥会的召开,我们就希望推动北京乃至全国的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我记得我在雅典参加残奥会,当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雅典残奥会的主席吉安娜在雅典残奥会开幕式上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可以自豪地说当雅典残奥会结束的时候,我留给雅典人民的是什么?是一个无障碍的城市,当时我听了这句话,我简直印象太深了,我回来以后我就到处说这个,我说雅典残奥会给雅典人民留下的是无障碍的城市,我希望在北京残奥会之后能够给北京留下无障碍的城市。

  第三部分

  解说:2008年9月6日,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而在残奥会倒计时300天之际,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记者:现在有多少人报名做残奥会的志愿者?

  张利平:社会的方面非常踊跃,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只是北京,也不是全国,据我们志愿者部统计,目前已经有73万志愿者,但实际需求奥运会是七万,残奥会是三万,这个报名的比例大多数是来自北京地区,其中有80%的志愿者在73万中间表示愿意同时服务残奥会,应该是非常好的现象,非常踊跃的现象。

  解说:“用生命影响生命,做快乐的残奥会志愿者”,这是北京奥组委对残奥会志愿者培训工作提出的口号。赵济华,原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目前主要负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记者:我们主要都培训什么内容呢?

  赵济华:应该说我们培训总的基调就是要走近残疾人,感受残奥会,就是说我们这个群体中,我们对残疾人了解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走近他们就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所曾经的苦难和坎坷,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我们首先走近他们,熟悉他们,我们才可以帮助他们。

  记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你在做提醒的时候让志愿者们觉得这个我们过去没怎么想到?

  赵济华:比如说1996年,我就有这么一个经历,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我在亚特兰大理工大学选手村里头它的地势是起伏的,有一个美国的残疾运动员,推着轮椅很艰难地跋涉,我当时看着心里很过意不去,我想我应该去帮他,我是一个健全人中国代表团来的工作人员,我应该去帮他,我赶快跑上去推他,结果他回过头来很愤怒地对我说NO,我很尴尬。他自己就摇上去了但是到了山坡下去的时候,他回过头来朝我招招手,后来我就明白了,其实呢,我们很多帮助残疾人,我们不可以去替代他,我们可以能够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但是我们不能去替代他,而且我们在帮助他之前,我们要问一下:我可以帮助你吗?这样一句话,就把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平等了,他就感觉到你不是居高临下去怜悯他,而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帮助他,他可以拒绝你的帮助,你也不会觉得很尴尬,他接受你的帮助也觉得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助一样,但是沟通和交流,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学会尊重,尊重他们。

  记者:你当初去参加这个残奥会的时候,在你的身边也有志愿者吧?

  平亚丽:也有,也有志愿者。

  记者:他们具体是怎么帮助你呢?

  平亚丽:他们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就出现了,在我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会躲在我一边,甚至我会不知道这周边还有志愿者,也就是说他的服务让我不会感到难受。

  记者:那什么样的服务会让你感到难受呢?

  平亚丽:比如在我吃饭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帮助我,这一顿饭我得说好几十个谢谢,当他可以的时候,他自己独立的时候是很幸福的事情,这样的话你会扰乱了他。

  记者:我们很多年轻学生做志愿者,他们很单纯也很热情,但是他不是很有经验。你觉得志愿者什么时候伸出手是合适的呢?

  平亚丽:这要培训,这要培训。

  解说:做一名合格的残奥会志愿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此外奥运会之前举行的好运北京测试赛,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机会。

  记者:好运北京的测试你们都参加了?

  志愿者:我们都参加了。

  记者:有没有想到当残奥会的志愿者,它会有什么特殊的呢?

  沈 忱: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到那么那么多的残疾人朋友,然后心理上还是会有一点就是不太适应那种感觉,可能表现得也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盲人朋友,让我们扶他们上楼梯的时候,我们可能做得有点不好,过于搀扶他们这样子,所以我们就是跟残疾人朋友打交道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他们,关注他们的心理的东西。

  刘悦诚:实际上这种交流过程,不是靠一两天的培训就可以做到的,必须有很多次的经历,才能从感觉上,我从心里感觉上就知道怎么去帮助。咱们残疾人朋友而不是依靠,那些死板的规则去做是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解说:很多首都高校大学生踊跃报名申请做残奥会的志愿者,他们准备着也在期待着残奥会的到来。

  记者:当确定下来你真的成为一个志愿者的时候,你要为走近残奥会做什么准备?

  张 琳:第一点是态度上的准备,就是能摆好自己的心态,然后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真的好好去服务残疾人,然后第二个是方法上的准备,比如说我们很多志愿者都是一开始就那种满怀热情去服务运动员们,比如说看见一个运动员扶着双拐走过来了,我们很多志愿者本能地就要去扶,但其实我们好多时候就是没有想到,他们其实已经自己这样行走了很久,他们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平衡,可能我们真的一扶了他们反而没站住,反而会对他们造成不好的这种帮助,所以就是在具体的方法上我们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解说:在残奥会志愿者的招募中,有不少残疾朋友也申请做志愿者。杨杰在一家酒店做迎宾已经14年,他希望在残奥会上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记者:外国的客人,外地的客人到北京以后一见着您就会觉得老北京。

  杨杰:对。

  记者:他就觉得挺地道的京腔,京派的接待,他就可能会被您吸引。

  杨杰:对,他们都说你就跟那个,大碗茶那人似了,哎,来了,您啊。请进什么这个那个,就是非常特别热情,感觉特别热情。

  记者:这是不是在北京当志愿者的一个优势呢?

  杨杰:我觉得应该是。

  记者:您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十几年,您积累下来的接人待物的经验。

  杨杰:对。

  记者:这也算是您的一个优势。

  杨杰:我的优势,我的口语啊,是吧,热情啊,对事都那么有观察,我这人有点观察能力,有点观察能力的感觉,换位思考。你想做什么?我一般能看出来,就是不能说100%。

  记者:就是有眼力见儿。

  杨杰:对,有眼力见儿,很对。

  记者:有眼力见儿。那现在有没有为残奥会做点准备?

  杨杰:准备有啊,多学几句外语,请进 please。您吃饭吗? 我一般就是连比画带说吧,您吃不吃饭?这样,吃什么?fish 吃不吃鱼呢?我们这儿有海鲜fish,鱼的单词,fish。

  解说:王家骥,北京市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按摩师,他已经申请做残奥会的志愿者。

  记者:将来如果你成为残奥会的志愿者,你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王家骥:我最希望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应该让人对盲人这个群体有一个更好的印象,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盲人,比如说包括我们出去坐公共汽车,就有好多人说这个是盲人吗?盲人好像似乎应该是那个,表情淡漠、呆板,然后走路都拿着盲杖,其实我觉得现在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同时盲人的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改观和提高,所以说应该说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盲人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也随之改变了,那通过残奥会和奥运会的服务应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展示我们形象,让大家更多了解我们的机会。

  记者:现在想当志愿者的年轻人特别多。

  王家骥:对,特别多。

  记者:那你觉得你当志愿者和其他人当志愿者比起来,你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比如说你和盲人运动员和盲人的朋友。

  王家骥:应该说跟来自世界各地的盲人交流,可能会彼此心有灵犀,有一次残联曾经带了几个外国朋友,也是盲人来这里参观,但是最开始我不知道他们是盲人,但是当我为他们做完了按摩之后,其中有一个人就说,非常希望能够拥抱一下,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感谢,当然他肚子特别大,我刚往前一凑就给我顶到一边去了,但是确实是体会到了这种热情,应该说盲人之间的这种热情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很多交流的方式。

  第四部分

  解说: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都将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为此成立了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和残疾人事业研究院。残疾人事业研究院专门设置了残奥会对北京乃至中国残疾人事业影响的课题研究。

  记者:要说奥运会和残奥会,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是有形的,比如说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场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更理想的环境,其实从文化意义上说,它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更多。

  冯惠玲:是这样的,比如说残奥会总体影响这个课题,它的七个指标当中,第一个指标就是观念,就是说残奥会会给这个主办城市的观念有哪些改变,人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残疾人,可能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你给他一个漠视的眼光、歧视的眼光或者是一个怜悯的眼光,残疾人的心里就非常不舒服,事实上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平等,那么这次残奥会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六个字,叫做超越、融合和共享。那么这个理念,我想将是留给我们社会的非常好的一份遗产,它既是属于残疾人的也是属于全社会的,这个理念既是残奥会的也是长远的。

  解说:2006年4月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目前残疾人有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残疾人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记者:你希望在中国举办的这次残奥会能对我们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平亚丽:就是我身边有残疾的兄弟姐妹,当我在街上或在哪里,遇到他们的时候,我搭一把手帮助他们,当没有轮椅的时候我抬他们一下,没有坡道的时候帮助他们一下,就可以了。再一个就是,在设计无障碍的时候一定要标准化。

  记者:不光是运动员出入的场馆标准化,我们日常经常用的马路 、楼梯。

  平亚丽:也得是标准化。

  记者:那些设施也要标准化。

  平亚丽:对。

  记者:现在很多残疾人朋友更关心的是残奥会的举办,比如说硬件建设、软件的建设就将来对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哪些有益的影响?

  汤小泉:对,我们是希望残奥会的举办能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我们觉得最根本的是需要法律法规的建设。所以我们这两年也在跟民政部共同来推进《残疾人保障法》的修正工作,我们把残疾人的康复权利、教育权利、就业权利享受无障碍的权利都写在这个法的修订案中,这个法也得到国务院法制办的大力支持,已经比较成熟了,也向全国人大内司委进行了报告,人大内司委也非常重视,要力促这个法尽快出台。我们也准备最近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争取这个法尽早出台。

  解说:这是由健全人和残疾人组成的残健共融合唱团,每周三的晚上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唱响对和谐社会的期盼,为迎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召开,他们还专门创作了一首《世界是个家庭》的英文歌曲。

  记者:你们喜欢这歌吗?

  合唱团团员:很喜欢。

  记者:你们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

  合唱团团员: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所以这么说世界是一个家庭是大家所渴望的,希望的,这种。

  合唱团团员:大家的这种感觉,给我们很震撼的感受。

  合唱团团员: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家,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不管是奥运会,不管是残奥会,它都体现了一种世界的和平进步友爱的这种精神在里边。

  记者:你们最想在什么样的舞台上唱这支歌?

  合唱团团员:奥运会,残奥会。

  合唱团团员:2008年9月6日残奥会开幕式那一天。

  同期:

  The sky is blue after rain

  烟雨过后天空湛蓝

  The sky is gray after it's fine

  天晴过后烟雨濛濛

  I know you work like me

  你我都在辛勤劳动

  We hope for a golden harvest

  就像一家人共创好年景

  The world is big so big

  世界很大很大

  (The world) is small so small

  世界很小很小

  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我们都是姐妹和弟兄

  The world is big so big

  世界很大很大

  (The world) is small so small

  世界很小很小

  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我们都是姐妹和弟兄

  The world is a big big family

  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

  总制片人:梁建增 陈 虻

  制片人:张 洁

  编导:陈新红

  摄像:王忠新

  录音:沈 鹏

  解说:林 贺

  合成:吕 钢

  责编:董方永

  策划主管:郑 刚

  播出主管:杨明泽

  制作主管:张步兵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汤小泉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残奥会执行主席

  张秋平 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残奥会部部长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杨 宾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何军权 国家残疾人游泳队运动员

  艾 勇 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教练

  平亚丽 中国首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

  金 萍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残奥会经理

  马秋生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基建部副部长

  孟令军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121车队队长

  徐锦祉 港澳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济华 原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

  沈 忱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刘悦诚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张 琳 首都经贸大学学生

  杨 杰 酒店服务员

  王家骥 盲人按摩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