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光与影的后面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16:54 新民周刊

  BY 易水寒

  上海美术馆专门设了一个皮影收藏馆,这是上海的艺术界对民间艺术的尊重,也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鉴于皮影档案 面临严重流失的现状采取的举措。事实证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原本保存在民间的大量皮影资料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 少量存世的皮影,在开发旅游业的旗帜下,出售给旅游者,有不少就流到了国外。国外有些收藏家就收藏了颇为可观的皮影, 甚至建立了收藏馆。抢救皮影,在国内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责任。

  最近,由沈文翔、陆萍编著的《陕西皮影珍赏》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关于皮影历史、艺术鉴赏和保护现状分 析的权威专著,上架后即引起艺术界的关注。作者研究皮影已有多年,同时也是国内收藏皮影较早的收藏家,在收藏与研究皮 影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与惊喜。

  他们第一次收到较大规模的皮影纯属意外,收获中不仅包括大量的清代皮影头茬、身段、桌椅家具、花草景片等,卖 家还格外热情地奉送演戏用的锣鼓、胡琴等乐器,还有极为珍贵的清代光绪年的手抄剧本。它们被装进一只体积庞大的清代牛 皮戏箱中,运到了上海。从此,这两位幸运儿开始了皮影的价值发现和再认识之旅。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涌动,后来的收藏变得越来越难。有一次他们赶到陕西某地,卖主索要五百元的“开箱费 ”,否则不给看。更多的情况下,在探明买家属于“文化闲汉”后,索价越来越离谱。受制于经济条件,许多皮影就流到了老 外手里。

  在这本书中,收藏家展示了他们获得的一整套清代“社火”皮影,内容全面,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可惜其 中应该是四个一组的“背花”缺少一件,一直让他们觉得美中不足。数年后在一个朋友卖给他们的几件皮影中竟然见到了那件 缺少的“背花”,回来一配,和原有的三件正巧是一组。经过一百多年的分离,这件皮影又找到了自己的伙伴。“物莫不聚于 所好”真是不错。

  中国的皮影在国外很受重视,德国、法国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成立了皮影博物馆,中国的皮影在他们的藏品中占据着极 重要的地位。一位奥地利的私人藏家出过一本《彩色皮影的魅力》,其中收录了相当多的中国皮影。许多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些 了解的外籍人士对中国的皮影大为倾倒,他们认为中国皮影想象力极为丰富、艺术造型精美洗炼,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提炼创造 非常精准。例如一件小小的皮影桌椅,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的明式家具造型、纹式都极为吻合,且皮影桌椅的式样更为丰富多 彩。有人认为中国的皮影是“电影之母”,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家早就利用光与影来塑造人物形象、演绎 故事并进行教化了。

  最后我们还得说说《陕西皮影珍赏》这本书,它不仅梳理了陕西为代表的中国皮影流派,为收藏爱好者鉴定皮影的真 伪提供了经验,并分析了头茬、身段、坐骑、云朵等分类的表现作用,对我们欣赏皮影和领略皮影的奥妙提供了学术上的帮助 ,并让我们认识到:皮影不仅仅是表演的道具,它更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