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亿资产管理者的“乏味”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12:06 三联生活周刊

  陈丰所管理的博时精选股票基金总量有270亿,在公司里排名第4,最大的基金总量是350亿。这个带领270亿资产在股市冲锋陷阵一年的人,在他的同事眼中丝毫没有出奇之处,而且平时不太说话。秘书想了半天,说:“大家一起活动的时候,陈丰是猜谜语最快的那个人。”

  ◎记者 王恺

  一切都和想象不同。

  作为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位于深圳招商银行大厦的办公室看外表很是气派,可是基金经理们的办公桌非常局促,和任何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领办公环境没什么两样。

  陈丰的办公桌上贴着索罗斯的黑白照片,还有一张黑白的孩子的脸,都是从报纸上草草裁剪下来的。他笑着说:是前面人留下的,不是他裁剪的。

  陈丰在他老家的同学眼中,生活是很乏味的。老家的同学们大多拥有自己的小企业,三天两头聚会,一桌饭菜没有低于2000元的。他这种每天和人讨论经济变化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没什么吸引力。

  陈丰属于问一句答一句的类型,在他看来,自己这270亿元投资到全国30万亿元的资本市场中,“就像海洋里的一滴水,没什么骄傲的”。

  他是浙江台州人,有浙江人典型的聪明、温和的面容,只有慢慢交谈,才能发现,2007年对基金经理影响深远。每个人经历了复杂的外部变化,和更为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3月,疯狂扩展的基金总量

  陈丰的部门同事李权胜在2007年初就开始体会“基金不用主动去卖”的优越感,这种感觉和以往年份的情况截然不同,“以往订会场去鼓动普通人认购基金,一个偌大的会场可能只来20多人”。

  而今年开始,订800人的会场,来的有2000多人,拥挤着,满脸都是渴望。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开设有类似“基金课堂”这样的讲座,在全国各地举行,一年有1000多场次,目的就在于给普通投资者普及基金常识。陈丰还记得几年前去湖南销售和做讲座的场景:“整整一个月,就卖掉了800万基金。”还有人跑到他们的柜台前一本正经地问:为什么卖基金不去超市?

  想起那时,陈丰大笑:“他们大概把基金当成鸡精了。”今年到各地去做讲座,来听讲座的庞大人群令他震惊。在北京做讲座时,很多听众是初次接触到基金的老人,他们抱着孙子来到会场,问陈丰一些最初级的问题:什么是基金?1块钱和3块钱的基金哪个好?最关心的是自己如果购买基金,能翻几番。也有成熟的“基民”,他们告诉陈丰,自己买陈丰所管理的基金已经有几年历史,仍然一直持有着,“我很惊喜,对他们说谢谢”。

  陈丰总的宗旨是,讲清楚基金也是一项投资,而投资必定有风险。但是2007年,中国人已经主动完成了投资启蒙,基金总量在突飞猛进地扩大,博时精选股票型基金从几十亿元跃进成为几百亿元的大基金。

  与此同时,基金的代销机构也转变了风格,李权胜还记得,以往到各地去销售基金,出门前都要做好预算,请代销机构吃饭要多少钱,媒体宣传费用要多少钱,“今天完全颠倒过来”。代销的各家银行主动找上门来,“今年的销售太好了,他们可以挣不少的钱”。

  陈丰觉得,2006年中国人的投资热情已经被鼓动起来,今年是持续增长年。他所有的高中同学,“一个不漏”,全部给他打过电话,询问应该往什么方向投资。

  而随着陈丰所管理的基金总量的扩大,“视野也不一样了”。尤其在和境外的基金公司做接触的过程中,感觉尤其明显。前两年接触到台湾地区基金公司的老总,说自己的公司管理1000亿元的基金总量,“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数字”。可是内地旺盛的投资热情,使今年的博时基金总量已经是2500多亿元了。陈丰的基金在它们公司总量中排名第4,就有270多亿元。

  前些天有个美国人到中国来,说他有笔钱准备投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开始大家还很有兴趣,几个基金经理一起去,对他宣传各自基金的特点。讲了半天才知道,那美国人总共只有1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只有2%准备投放到中国市场。大家面面相觑”。在今天中国的基金经理眼中,几千万元投资数额确实太小,“以往去加拿大的基金公司考察,那里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只有几个,现在我们公司管理上百亿元的基金经理不比他们少”。

  2007年4月,他所管理的基金总量来了一波涨潮,5月30日股票指数暴跌后,小市值股票的地面使基金申购再度升温,9月份开始,部分大盘蓝筹股的走强使得基金申购短期内持续升温,11月份,不得不停售了一段他所管理的博时精选股票基金,“防止盲目升温”。陈丰始终觉得,要对市场上那些抱着孙子来听基金讲座的人负责,“告诉他们这是有风险的,你必须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加入到基金人群中”。

  8月,资本市场上的“罗生门”

  尽管每决定购买一只股票时都要面对众多的学者专家,而且前期已经做好详尽的分析报告,但是陈丰还是很重视“临门一脚”,就是购买前去上市企业实地考察。前些年的上市企业监管还不严密,他去甘肃考察某淀粉生产的上市公司,看见企业规模宏大的机器全部不开工,当地管理者告诉他那是休息日。回来才知道当地根本就没开工生产,而且陆续把机器卖了。“所以现在去实地考察,不仅和高管了解情况,还要去下面亲自看看。”

  为了买一个煤炭生产企业的股票,陈丰自己去矿井下考察。分析师所提供的数据表明,该矿能扩大生产,满足近年对煤炭的需求,“我自己去开采面观察,发现短期内扩大生产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回来就否定了最初的分析报告”。

  今年8月,为了购买一家造船公司的股票,陈丰去外高桥的造船厂考察,“到了那里才发现,中国的造船工业已经很发达了,从前总以为还是靠船坞数量决定造船速度,后来发现是我自己的观念落后,现在已经可以在陆地上组装,到船坞只是最后安装”。因为受了现场观感的振奋,做出买股票的决定的时候,陈丰很愉快。

  也有上市公司的高管为了自己利益而故意欺骗基金经理,陈丰就碰见过,“第一次调研后了解的情况,第二次开发调研后发现完全对不起来”。这样的上市公司打了一次交道后,不会再打交道,“现在同行业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所以很容易把各家情况进行综合比较。不像以前没办法”。现在,陈丰常常约见的上市公司的高管就有20多个,“像我重点投资的公司的高管,几乎两个月就要见一次面”。

  尽管每天都和各路人等讨论不停,但是陈丰还是觉得,资本市场上的很多东西都像“罗生门”,各人有各人的描绘方式,没人能轻易做出判断。最高明的研究员也有犯错误的时刻,“用机械的理论去探讨市场,永远会有偏差。而且江湖之上,能人多着呢”。

  印象最深的是去一家四川的上市公司考察,坐在台下的董事长穿着普通,而且胡子拉碴,“要是在哪个硬卧车厢里看见,肯定觉得他是一老工人”。结果台上的总经理一个问题回答得不好,“我看见那董事长眼睛里光线一闪,上台后精辟地发表了一通言论,在座的个个心悦诚服。”这就看得出水平的高低,“真是人不可貌相”。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数变化,许多变化不是靠经济理论和分析就能解释的。他家乡有家点焊条厂,虽然是个小厂,但是很早就加入了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按照经济分析家的观点,随着钢材涨价,这种企业肯定面临亏损。可是它的效益还是不断翻番。”陈丰回老家的时候,忍不住去考察了这家不是上市企业的工厂,“老总告诉我,钢材涨价对他们没影响,钢材涨价他们涨价更厉害,可是去广交会上一次,照样有10多个外商跟着回浙江来购买他们的产品。”而这样的情形,“用理论框架怎么都解释不了”。

  所以,陈丰日常教育自己的就是不能有偏见,作为一个有60多种股票配置的庞大基金,“对各种行业都不能有偏见”。从前他对石化行业有偏见,“总觉得它的股票长不起来。可是后来我的研究员用事实教育了我,某个石化企业的股票短期内就涨价1元多”。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分析的行业,自己所研究的股票有个结论,“我现在面对专家的时候,要求他们不要给我结论,要给我框架,我看解释框架是否合理”。

  讨论黄金行业时,有个分析师对他说,黄金行业的某家上市企业的股票肯定会长,“因为另外两家已经长起来了。我就很生气,对他说,你怎么逻辑这么简单?另外两家的高股价莫非就是合理的?”这分析师平时和他关系很好,他也没留面子。哪怕得出相同的结论,陈丰也要求分析师和研究员们拿出合理的解释系统,在他看来,这才是做研究的基本态度。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经理们分成“价值组”,“成长组”和“综合组”,各人根据自己对股票市场的判断加入不同的组别。所谓成长组就是特别看好一些行业,哪怕是股票价格很高也敢于买进的,而价值组则基本购买股价较低的股票,投资更谨慎。以陈丰对中国经济的这种乐观,当然是价值组的成员。“做久了发现,成长组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乐观的。”陈丰开了个玩笑。

  11月,压力

  作为股票型基金的经理,陈丰每天面对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不可能哪天不关心”。今年在俄罗斯旅游的时候,股市开盘他还在那里赶不回来,“在那里用手机上网,一点不敢遗漏”。股市的波动随时会影响到自己基金的收益,他们公司还好,有的基金公司实行对基金经理的季度考核,每次排名末尾的几个基金经理会调整他们管理的基金。“本来管几百亿的,转成管理几十亿的,最后有可能转成管理几个亿的。”甚至最后走人。

  基金经理睡不好觉是最正常的,“因为时刻处于收益多少的焦虑中”。陈丰被他的同事们评说为“最没有压力的”,“他做出买进卖出的决断特别快,有种他特有的利索劲”。

  可是,今年11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继出台时,陈丰还是感觉压力巨大。“政策刚出台你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判断,而且这判断必须在几天之内形成”。今年11月,从紧货币政策,第二套房的贷款政策相继出台,“第一天出台,第二天你就要拿出基本判断”。陈丰平时喜欢的是在电脑上下棋,特别能排解压力,“那时候再怎么下棋也没有用处了”。只能和一个个的行业的分析师沟通,例如房贷政策出台时,“先和上市公司的地产高管连夜沟通,马上又找银行信贷部门的人,看看情况变化”。晚上完全没时间休息。

  大方向判断拿出后,还要看这几天的变化,做基金经理的基本功就是要面对一切变化。“你的解释框架刚刚形成,而且貌似很完美的解释框架,很可能一个小变化让你得推倒重来。”所以很劳累——“你就得不断调整自己的解释框架。”为此,陈丰特别喜欢看历史书,理由极其特别,“那里面的事情是没有变化的”。

  可是他并不向往安静的世界,“我看过一本书分析人的喜好,有的喜欢钱,有的喜欢名声,有人喜欢做研究,我就是一个喜欢做研究的人,要是能把中国的经济分析清楚了,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弄懂了,有自己基本的分析框架,就会有特别的成就感”。

  这种不断的研究癖好,让陈丰今年所掌管的270亿元基金表现不错,肯定能进今年中国基金总排名的前10位。“收入还没到手,没有想象那么高,也就100多万元。”陈丰坚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白领,每年几十万元的房屋贷款还没还完。同事中唯一有个奢侈小爱好的人酷爱潜水,“相比之下,我的爱好大多是不怎么花钱的那种”。为了这些,家乡的同学们总是嘲笑他,“他们可能确实觉得,没有名车,没有豪宅的生活没什么趣味”。不过,最近他们拿陈丰和一个当公务员的同学进行比较,觉得那个同学的生活更没意思,“现在他们已经转方向去嘲笑他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