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忠义的普世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1:33 燕赵都市报

  这是一个呼唤忠、呼唤义的时代,整体高贵情感、高贵精神的缺失,其中就包括了忠和义的缺失。像这些感动河北的 英雄人物,概言之,他们有人是忠义两全,既忠且义,有的是突出了义,有的是更重于忠。以这届民心河救孩子的英雄农民工 李振良为例,他本身就有一种普世价值的忠,那就是他是一个公民,他应该忠于自己合格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他又是一个好人 ,他应该忠于自己好人的标准;他有良知,他应该忠于自己的良知。这是一种忠,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身份,忠于自己的公 民责任,忠于自己的良知,但同时又是一种义,用自己的生命,因为他跳下去当时就没有想到生死。非亲非故,从未谋面,如 果离开义,谁会拿生命去冒险,所以,这是一种感天动地的义。

  忠义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的,惟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惟其可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它才有恒久的价值,所以才 有恒久的号召力、感召力,才有恒久的魅力。它也说明不论出自哪个民族、哪个国度、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什么样的信仰,美 的、好的东西既恒久又普遍,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感天动地的。

  忠和义之所以千载不绝,就是因为它能够生活化,就是因为具有普世意义,能大众化、能被草根化,每个人想做,不 需要读大学,不需要特殊培养,想做立即可以做。忠义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生活化的,是随处可见的,是不可以须臾离开 的,犹如空气和水一般,是无处不在的。

  □杨卓舒卓达集团总裁,本报“感动河北”评委

  郭钗:危难之际舍生取义

  本报记者李敬冬

  河北是忠义之乡,舍生取义是河北人的底色,郭钗以自己临难之时的举动,践行了这一点

  辛集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C组399号和398号,是一对母子长眠的地方……在人们心中,郭钗和儿子杜广明,已 成为一尊永恒的生命雕像。灵位前的鲜花还带着芬芳,是谁悄无声息地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走了?一束束鲜花仿佛在诉说着人们 无尽的思念。

  -孩子们身前的一座高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04年2月27日的那个清晨。为了63个和儿子一般大小的孩子继续天真烂漫的童年,为 了63个和她一样美满幸福的家庭远离痛苦破碎的梦魇,27岁的郭钗以她和她年仅4岁的儿子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歹徒挥向 孩子们的利斧。

  这一天,歹徒马闯(注:马闯已于2004年8月13日被执行死刑)为报复社会,手持利斧闯进辛集市蒙太梭幼儿 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正送孩子入园的弱女子竟赤手空拳与他搏斗了十几分钟,身中30余斧而毫不退缩。事后马闯也 曾交代过:“如果她(郭钗)和孩子跑了,也就死不了了。”

  郭钗生前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儿子扁桃体经常发炎需要打针,她那双不知为多少病人打过针的手却怎么也扎不下 去,最后抱着儿子泪流满面:“哪怕让我少活几年,也别让孩子受这个罪了!”但生死关头,这个柔弱女子瞬间释放出了巨大 的勇气,甚至置儿子的生死于度外,在丧心病狂的歹徒面前,她成为挡在孩子们身前的一座不可撼动的高山。

  一位被救的小朋友在学会叠第一只千纸鹤时,兴奋地跟妈妈说,“把它送给郭钗阿姨的孩子吧,千纸鹤能飞得好远好 远,他们一定能收到。”这位母亲流着泪对记者说:“英雄不死,郭钗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延续!”

  -小善之美与爱的传递

  在整理郭钗的遗物时,姐姐郭妥发现她从山西给妹妹买的金项链不见了。从殡仪馆回来的路上,郭钗生前的好友张欣 无意间说出了这个秘密。金项链是张欣陪着郭钗卖掉的,卖了大约2000多元,当时郭钗只是说自己不喜欢。但经张欣一讲 ,郭妥一下子便明白了妹妹为什么会卖掉她其实那么喜欢的东西。那是去年10月份,老父亲生病住院。当时郭钗刚买了房子 手头紧,郭妥掏了住院费。父亲生病前后郭妥过生日时,郭钗以生日礼物的形式给了她2000多元,让她买点自己喜欢的东 西。原来这钱竟是卖项链的钱!

  “为人善良真诚,待人宽厚,总怕别人受委屈,总想着别人。”正是郭钗这种性格让亲人有着太多眷恋。用郭钗的公 公、婆婆的话说就是:“除了她自己,她心眼儿里谁都有。”

  自从儿媳过门后,年逾六十的老两口才有了过生日的概念。每逢二老的生日,郭钗总是买好蛋糕,张罗一大桌丰盛的 饭菜。郭钗走后,公公杜冠珍就再没穿过那双200多元的“金猴”皮鞋。那是郭钗牺牲前不久为公公买的。郭钗牺牲后,老 人默默地拿出皮鞋,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存放起来。老人有一个固执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把儿媳的心意永远保存下来。“郭 护士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一接触,她亲切的话语、甜美的微笑、周到的服务便让人永远也忘不了。”很多患者在留 言簿上对郭钗有类似的评价。

  在辛集市中医院外二科,还有个各色针线俱全的全科惟一的针线盒,是郭钗生前自己花钱买的。郭钗在的时候,这个 小盒子显得并不重要,因为哪位患者病服的扣子掉了,或者被罩需要缝,细心的郭钗都默默地做了。郭钗走后,这个普通的针 线盒蓦地变得重要起来,同事们发现,针线盒竟能解决这么多细小但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于是这个针线盒和它所蕴含的真情 被护士们作为“接力棒”传接了下来。

  不平凡的行为源于平凡的累积。正是小善之美的累积,才有了生死关头保护63个孩子的壮举。河北是忠义之乡,舍 生取义是河北人的底色,郭钗以自己临难之时的举动,践行了这一点。郭钗走了,走得匆忙,走得让人心碎,她的精神激励着 人们。

  孙文学:承德人民的城市记忆

  本报记者尉迟国利邓学军

  蛤如果一个城市有记忆,承德的记忆画面会在2004年6月27日做一次长时间的定格。孙文学的义举感动了这个 城市,成为承德的骄傲。

  如果一个城市有记忆,承德的记忆画面会在2004年6月27日做一次长时间的定格:这一天,在承德市靠收破烂 养家糊口的孙文学,为潜入深井救人而献出了自己36岁的生命。

  2007年的岁末,承德县六沟镇前五沟村。依然是那三间低矮破旧的灰瓦房,屋里依然是那架老式的三节红柜,炕 上铺的依然是在农村已很少能见到的芦苇席,记者在孙家见到了孙文学72岁的老父亲孙久龄。

  孙久龄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的几亩地是主要经济来源。老两口身体都不好,他们的老儿子又病着,一天三顿药。“去 年查出来肺有毛病,光看病就花去了1000多块,听说要治好这个毛病至少要3万,那可是个大数目啊,我们治不起。”家 里人只好把老儿子又接回了家里,现在靠口服药物维持。

  孙久龄说,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现在正在为他们办理低保手续,这对他们家来说是个好消息。每到过年,当地政府 也会为他们送面。“我们想把房子翻新一下,政府说可以给我们7000块钱,前提是要我们先把房子盖起来,”说到这里, 老人有些迟疑:“可我们去哪儿找盖房子的钱呢?”

  至善方能至勇

  已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了,内心依然被她感动着。在她的身上,那种由至善的光芒燃起的至勇,让人不由得不慨叹、 不由得不敬佩。她就是郭钗。

  27岁的郭钗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得让我们觉不出一丝一毫的距离。然而就在那一天,像往常一样送儿子去幼儿园 的郭钗,偏偏就遇上了丧失人性向社会报复的歹徒。以她的柔弱,应该是抱着孩子躲得远远儿的,可是她无法漠视楼上的63 个孩子。顾不上身边吓坏的儿子,郭钗惟一能做的就是死死拽住歹徒,任凭那把锋利的斧子在自己身上砍出数不清的伤痕之后 ,又凶狠地伸向了儿子……

  只有心存大爱无比善良的人,才能在生死关头全然忘却自身的安危而一心想着保全别人。相信那一刻,郭钗早已将她 和儿子的生死置之度外。这种至善燃起的至勇啊,足以敌得过世上最歹毒的邪恶!

  托尔斯泰说,没有善良、单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仔细揣摩,伟大可不就是源自善良?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那晶莹剔透没有半点尘埃的露珠般的至善和至勇,让我们在心念之间,又多了 一份善良,存了一份勇敢……

  唐山市丰南区委宣传部吴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