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艳敏:内心的力量让她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1:33 燕赵都市报

  一个柔弱女子内心的力量使她可以面对大山一样沉重的命运她曾经经历过常人难以想像的屈辱磨难但她最终 以善良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他人命运的强者

  一个被拐卖的少女,经历了许多非人的磨难,为了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她留在了那个带给她屈辱和不幸的小山村 。

  郜艳敏,用无私大爱和博大情怀为孩子们,也为一个村庄带来了希望。

  -羊肠小路见证阴霾和阳光

  12月5日,记者再次前往曲阳县下岸村。过灵山镇,沿山间公路前行不久,就该拐往下岸村了,往昔的羊肠小路早 已不见,代替它的是一条平展通畅的水泥公路。

  也许郜艳敏最能体会到这条路的意义。那昔日蜿蜒的羊肠小路啊!她就是在1994年夏天被骗子拐卖后坐一辆颠簸 的三马车沿着小路被押到下岸村的,人贩子以2700元的价格把她卖给了现在的丈夫,比她大6岁、不识字、脾气暴躁的羊 倌;就是在这条山路上,她几次逃走,都被抓回来,曾被丈夫追上暴打,而后曾三次自杀;还是因为这条路,7年前没有一个 老师愿意在下岸小学教书,教师走光,全村的孩子们都面临辍学,村里找遍了所有的人,只有她学历最高———初中毕业。在 乡亲们的恳求下,她没有像其他20多个被拐卖来的媳妇一样沿这条山路一走了之,而是含着屈辱留下来,当起了一名每年只 有2000元工资的代课教师,再一次让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太行深山里,她的心愿是,不能再让孩子们当文盲,不能 再让他们重复辍学、放羊、买媳妇的命运……

  最让郜艳敏难过的是她的父母那一次走在这条山路上。她从河北打工返乡,路上遇到人贩子后被挟持拐卖,河南家中 的父母心急如焚,他们曾风餐露宿,哀告打问找遍了铁路沿线的所有城市,母亲哭瞎了眼,父亲忧愁成疾。当后来郜艳敏与家 中取得联系,父母和婶婶长途跋涉来到曲阳,又转车来到灵山镇,他们只能一步一步走着上山,5华里的山路,他们好像艰难 地走了一个漫长的世纪,当他们在山坡上看到已为人母、正在种玉米的女儿,一家人哇地一声齐哭起来……

  这条路让平凡又不幸的郜艳敏的生命天空中有了难以挥去的阴霾,也让她在困苦屈辱中散发出的人性之光,照亮了下 岸村孩子们的前程。

  -在大山深处守护自己的生活

  下岸村的村民们有这样一个说法,这条2.4公里的出山公路应该叫“艳敏路”,因为,没有郜艳敏,就没有这条路 。

  在郜艳敏成名之前,这条路曾是一个永远的奢望,村支书杨进海告诉记者,当时村里连两万元也凑不出,现在这条水 泥路的总造价是40多万元,对于下岸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2006年5月21日,本报报道了郜艳敏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以德报怨的事迹,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强烈关注。海 内外上百家媒体赴下岸村采访,全村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救助,郜艳敏也因此被网友选为“2006年中国最美的 6个女人”之一。2006年底,郜艳敏被本报推选为“感动河北”人物。

  去年,根据郜艳敏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机拍摄。目前已制作完毕,很快将与 国内外观众见面。

  郜艳敏的成名使全村人都看到了希望,她本人和乡亲们一样,期望外界由关注她本人进而关注下岸村的命运。她拒绝 了家乡河南许昌一所私立学校的盛情邀请,继续留在下岸村,为下岸村的教育、交通呼吁奔走。

  村小学的状况在外界的帮助下很快得到好转,教育局派去了一名正式教师和她一起工作。最困难的是出山的公路,郜 艳敏和乡亲们一样把她看成村里的“出路”,去年9月,在本报记者的沟通下,曲阳县多方筹措资金,投入40多万元建设了 下岸村的出山公路,10月初竣工。

  村支书杨进海说,自从艳敏出了名,乡亲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认为只有她能彻底改变下岸村的命运,她心眼好 ,办事公道,而且有影响。现在好了,下岸村有了出路,山上有石头,可以办石子厂、跑运输,乡亲们很快就会富起来。

  村里通了路,郜艳敏满足了一桩心愿,她还希望外界能来这里投资办厂,因为村里的乡亲们仍然很穷。她无法狠心离 开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她想在这里和他们过一辈子,守着大山、守着孩子们,守着自己的生活。

  这个柔弱女子内心的力量,使她可以面对大山一样沉重的命运,她曾经经历过常人难以想像的屈辱、磨难,但她最终 以善良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他人命运的强者。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世界因心灵而改变,一个人心中有爱就有光明,哪怕她身处黑暗的角落中。生命因爱而美 丽,卑微不幸的命运,也会因为高贵的心灵和博大的胸怀而光彩照人。

  张宣:坚强孤女带着妹妹去上学

  蛤父亲病故,母亲出走,13岁的张宣决心带着妹妹好好长大,不让她辍学。她中考成绩全乡第一,但她放弃了升县 一中的机会,选择了一所私立高中,她的条件是,必须让她带上妹妹去上学,不能把妹妹丢在大山里的家中。

  对曲阳县恒阳中学17岁的坚强女生张宣来说,当选2007年度“感动河北”人物是个意外,她说,这是好心人对 她们姐妹的关心。

  13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出走,丢下她和11岁的妹妹张婷,小姐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面对贫困孤独的生活 ,她选择了坚强,撑起一个家,决心带着妹妹好好长大,不让她辍学。她们依靠卖掉父亲留下的老黄牛的一点钱和村里给的一 点救济生活,艰难到了极点。她每天给妹妹做饭,补习功课,俨然成了妹妹的家长。

  为了筹集生活费用,她带着妹妹在暑假里办幼儿班。为了自己和妹妹的明天,她勤奋学习。她中考成绩全乡第一,但 她放弃了升县一中的机会,选择了一所私立高中,她对前来招生的校方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让她带上妹妹去上学,她不能把妹 妹丢在大山里的家中。校方为她所感动,答应了她的条件,免去了姐妹俩的学杂费,并给予她们每年1000元生活补贴。依 靠这1000元,她们节俭地生活,继续着学业。

  本报报道了她的事迹后,许多热心人向她们伸出温暖的援手,她们的窘迫状况很快得到改善。目前,张宣在全校的成 绩名列前茅,她的目标是今年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帮助更多她这样的穷孩子。

  徐淑霞:忙完修桥依旧奔波

  著名作家铁凝被徐淑霞的事迹所感染,曾留下这样的感言:“你的钢铁意志,使这座钢筋水泥大桥有了你的体温,有 了永不消逝的暖意。”

  徐淑霞走进公众的视野,是因为村子里的那座钢筋水泥大桥。

  又见徐淑霞,依然是身形枯瘦,多年的辛苦奔波使各种疾病过早地缠上了她,而这个瘦弱多病的女人眼中却闪着执着 。

  在村民的心中,新的西石岭大桥无异于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他们说,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村里就一直想修一座 让村民进出村子都方便的桥,然而几代人的努力也只是从没桥变成了木板桥。每年河水泛滥的时候,村民们必须趟河而过,青 龙河不停吞噬着村民的生命。由于交通不畅,村里的发展也一直受阻。

  为了能在村头建一座桥,从1998年起,身为村长的徐淑霞开始了矢志不渝的“跑桥之旅”,8年里,她不知跑了 多少部门,尝过多少炎凉,她还曾经露宿街头,拾过破烂儿,卖过血,甚至被一些人当作“神经病”……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 人,为此被本报评为2005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著名作家铁凝被徐淑霞的事迹所感染,曾留下这样的感言:“你的 钢铁意志,使这座钢筋水泥大桥有了你的体温,有了永不消逝的暖意。”

  期盼多年的大桥终于在2006年8月建成通车了。西石岭村村民仍如梦中一样,如今仍有好多村民没事就到桥上走 走看看。

  而今一心想着村里的徐淑霞,又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她正谋划着在村子周围建一条2400米长的护地堤坝,将自 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山村建成旅游生态村,“我要让全村都富起来!”

  她的这一设想已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认可,估计不久后就可以动工兴建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