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辉: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1:34 燕赵都市报

  郭春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奉献和志愿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市民的思维和情结而当这种思维和情结外化 成行为时就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灿烂笑容与坚强背影

  本报记者张会武文/图

  冬日怀念英雄,心生别样暖意。在2006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英雄郭春辉离开的日子里,爱心与正义均以不 同形式在牛城大地活跃。当我们在这个年末岁初的节点去盘点时,突然发现各种关于英雄的细节正在退隐幕后,一个日益清晰 的榜样图鉴渐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那个家庭沉重的字眼

  2007年12月18日晚6时30分,英雄郭春辉家中,春辉父母和妻儿正在吃晚饭,小儿子一直在淘气,气氛祥 和。

  之前不久,春辉妻子史改丽刚刚被中钢邢机破格录取为一名电工,“有了工作,感觉很充实。”一岁零一个月的郭承 志已然成为这个家庭的主角,史改丽上班后,爷爷奶奶轮流照顾着孙子。

  日子逐渐恢复平静,英雄遗属已经很少受到外界打扰。“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说要拍一个‘正义中国 ’的片子,这是为数不多的媒体来访。”春辉父亲告诉记者。

  “春辉”依然还是这个家庭成员沉重的字眼。“亮亮(郭承志乳名)就会说‘爸爸’,上次去南宫烈士陵园,当我们 将春辉骨灰取出时,亮亮竟然发出‘爸爸’的声音。”郭春辉的妈妈说。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亮亮不止一次将小嘴贴在郭春辉 遗像的脸颊上,目睹者无不哽咽。

  -他唤醒了民众心底的爱

  平淡家庭的外围却难掩公众对爱心与正义的活跃继承。

  “郭春辉改变了这个城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极大地唤醒了潜伏在民众心底的善良与爱心。”共青团邢台市委宣传部 部长胡子宏如此评价。而佐证该论断的则是这一年发生在牛城大地上的倾城救助事迹。

  2006年1月20日,新婚84天的邢台女青年尹书君,在上班途中被疯狂逆行的轿车撞成重伤,导致高位截瘫和 高位截肢。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对这位坚强女子的救助逐渐升温,从善款到风筝再到轮椅,从古稀老人到年轻的爱心志愿者 再到异地网友。爱心、关怀接踵而至,爱心之风蔚然形成。

  对于贺珊的救助或许可以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年鉴上留下一笔。15岁的邢台女生贺珊在2004年就获得了国标舞全 国公开赛儿童组冠军,可这位在父母和老师眼里都是十分优秀的女孩却在今年4月初突然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不堪重负的家庭 不得不把这位花季少女的生命系在了社会关爱上。

  该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掀起持续不断的爱心浪潮。2007年4月24日,邢台电视台启动“情系贺珊,爱 在邢台,邢台TV爱心救助活动”,“这是我们建台以来规模最大一次的善举,可以说倾全台之力。”2007年12月20 日下午,邢台电视台总编室郭主任告诉记者。当时从市区到郊县,从上层干部到基层工人,各个领域均有爱心流淌。

  据悉,该活动一直持续到2007年11月28日贺珊出院方告一段落,总计有30万元善款直接拨付到对贺珊的治 疗中。如果算上其他途径的捐款,此次为救助贺珊的社会善款已逾40万元,“这个数字也许会创造一个历史。”

  当然,一个愈加平安的社会环境也在各方努力下逐渐形成。“与去年相比,街头猖獗的盗抢行为大有收敛。”邢台警 方向记者透露。

  -志愿群体渐趋理性成熟

  爱心行为的背后,一个职责相对明确的网络志愿者群体也浮出水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网络群体也在渐趋理性和成 熟。

  “他们在行为上有了一些粗略分工。”共青团邢台市委宣传部部长胡子宏对该群体多有关注。按照这种分工,“启民 义工”侧重公益,“邢台爱心网”侧重贫困学子,而以“邢台胡子”为首的博客圈则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当然,也多有交 叉和重叠。”

  肇始于2006年10月份的“启民义工”,从为帮助弱势群体募捐,到照顾孤寡老人;从路边拾垃圾,到倡导更多 的人积极行善;从自发民间义举,到积极合法注册(邢台市社会公益会义工委员会)。“启民义工”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 的演变过程。除了行善的热情,“启民义工”更注重稳定发展和长远规划。“有事找义工是义工的个体价值,没事做义工才是 义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启民义工’拒绝张扬,寻求在平淡和低调中把善良渗透和传播。”该组织创始人告诉记者。

  邢台爱心网也在通过自己的平台帮扶着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从2007年3月1日成立至今,邢台爱心网的成员足 迹踏遍沙河市、邢台县以及南和县的边远学校,总共有38个孩子得到资助。2007年12月15日,爱心志愿者与金力豪 健身俱乐部会员共同将2100元购煤款送到沙河柴关乡绿水池小学。

  “郭春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奉献和志愿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市民的思维和情结,而当这种思维和情结外 化成行为时,就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灿烂笑容与坚强背影。”有评论者指出。

  宋立明:5年又救了14个人

  我感觉,最大的幸福是做每一件好事后的快乐,我是个小人物,但我希望大家都跟我学。人帮人,世界上的困苦就没 有了。

  本报记者祁胜勇

  开了30年车,救了25个人。58岁的黄骅老出租司机宋立明在2003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中自荐并当 选。五年过去,他竟然没有变老,只不过换了新车,仍在黄骅长途汽车站等客,或者说,等着上路去救援可能需要救助的人。

  记者:您的新车上依旧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牌子,车体上贴着“道路救护天使燕赵都市报誉”字样,这四年您过得 怎样?

  宋立明:我很愉快幸福,好多人说我是62岁的年龄,3岁的神情,精神好,身体好。我还是每天在公路上跑,虽然 家里吃喝不愁,孩子们不让我干了,但呆在家里总担心,如果我不出去了,外面发生了急难的事没人管怎么办?

  记者:这几年又救了多少人?

  宋立明:从评完奖后又救了14个。基本都是路上遇到车祸,我就上前,送伤者上医院。

  记者:刚才我听车站里的其他司机说,您是救人上瘾,每天光找机会救人了?

  宋立明:我曾说过“再活20年,再救500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太大了,但是对自己的一个要求。我这几年开 车的收入都是负数,我对客人说,你只要是给我油钱让我能有机会在路上跑就是帮我。

  记者:这几年你得到的荣誉很多,我听说你把市里发的一万元奖金捐出去了?

  宋立明:这得感谢都市报,你们的评奖给我带来了一大串荣誉:2004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2005年“ 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2007年度“沧州好人典型代表”等等,黄骅市“市长特别 奖”奖励我两万元奖金,我想都捐给苦孩子们,亲友们阻拦,因为家里还有十几万元的债务,我就捐了一万元。我感觉,最大 的幸福是做每一件好事后的快乐,我是个小人物,但我希望大家都跟我学。人帮人,世界上的困苦就没有了。

  感动河北,感受爱的传递

  作为70年代出生的石家庄人,真真切切地经历了家乡从平房小院儿到电梯高层、从黑白电视到高清数字电视的巨大 飞跃,也不断感受着松松散散一群人干一个活儿到“一专多能”高效率岗位要求的压力。

  近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叫人喜忧参半。面对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相信不少人越发怀念那些似乎远去了的浓浓人 情味儿。一切“提速”的时代,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时常是与彼此的自身利益挂钩:需要金钱来换取的“帮忙”越来越多,难 以分辨真伪的街头乞丐和落难者,见死不救的冷漠群体,盖房娶妻花光父母血汗钱却不尽赡养义务的不肖子……我们不知道, 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道德底线究竟还能否承受膨胀的物欲侵蚀。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不是简单的故事,而是充满着爱心、孝心、恒心的真实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有人比我们不幸 ,但比我们坚强乐观;有人比我们穷困,但比我们慷慨善良;有人比我们平凡,但比我们无私无畏……

  还有什么理由漠视他人的困难和无助、吝啬自己的爱心呢?也许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声祝福,一点帮助,就是父母儿 女、朋友邻里,甚至陌路人的希望和欢乐。“感动河北”的日子里,感慨、怜悯、钦佩已经逐渐渗入我的心灵,让我学会用我 的思想、我的行动去发现和创造生活中值得感动的美好事物。无论是公交车上让个座位,还是扶起一个跌倒的孩子,或者给邻 居送去一碗热饺子,为父母公婆端茶烧饭洗衣洗脚,这些很久以来觉得不起眼也可能不会去做的小事情,只要我们留心去做、 去感受,现在都能成为令自己动容的“光荣事迹”。其实细想想,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不为扬名,只为回过头来问心无愧。 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气的邻里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就是平常人的全部快乐。咱老百姓过日子,也就图一个心里痛快。从“感 动河北”开始,更多的人学会了用一颗爱心感动自己,更感动身边的人。

  大爱无声,真情暖人间。我相信,燕赵大地道德之花必将绚丽绽放,照亮人心灵的“感动河北”路更长、更宽广。和 谐中国,因河北而感动。石家庄张毅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