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旗擦肩而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11:05 新民周刊

  “次级贷危机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但也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虽然算不上千载难逢、但至少几十 年难遇的好机会。”

  撰稿/衣 薇

  1月15日晚,花旗集团曝出自1998年创立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受次级贷拖累,该集团第四季度共冲销181亿 美元资产,净亏损98.3亿美元,每股亏损高达1.99美元。而花旗股价,也从去年5月18日55.55美元/股的最 高峰,一路狂跌至1月18日的23.92美元/股,缩水超过一半。

  为避免被分拆的命运,遭受巨挫的花旗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向海外寻求援手。但在花旗公布的第二轮融资计划中,前 段时间传言甚炽将充当花旗救星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并未露面。一场“异国姻缘”,或许就这样擦肩而过 。

  注资传闻

  新帅潘伟迪用“令人无法接受”来形容花旗目前的财政状况。在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个财政季度,就曝出了巨额亏损。 第四季度花旗的收入下降了70%,只有72.2亿美元,而2006年同期为238.3亿美元。

  削减开支的计划随即出台。第四季度除裁员4200人外,股息将由54美分/股削减至32美分/股,降幅达41 %。而有消息人士称,花旗还将有一项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紧随其后,高达1.7万人到2.4万人左右,约占花旗集团员工总 人数的6%到8%。

  在花旗发布报表之前,分析人士就开始担心其损失可能远高于预期,寻求巨额注资势在必行。《华尔街日报》则认为 花旗集团将在全球至少筹集100亿美元的资金以提升偿付能力。

  去年11月,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已花费75亿美元购买花旗集团4.9%的股份。今年年初,国开行拟投资 20亿美元抄底花旗的传闻也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不胫而走。消息称权威人士透露,国开行将购买花旗集团优先可转换证券,转 换成股份后,将持有超过1%比例的花旗银行股份。

  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基一支”)提供 长期资金支持。2007年7月下旬宣布以22亿欧元(相当于该行2006年280亿元人民币利润的全部)入股英国巴克 莱银行,是国开行向商业化运作金融机构过渡的重要一步。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公司向国开行注资200亿美 元,助其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而人民币升值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要求保值避险和更高的投资回报。中国对外投资大 幅增长也是大势所趋。

  但“中国将出手相救”的说法并未得到国开行和花旗的官方认可。在花旗公布财政报表的前一天,国开行宣传处负责 人杨华对媒体表示,对于国开行投资花旗一事,“从来没有收到这样的消息。关于这些情况,我也不清楚”。但是,杨华并未 对此事的真实性做出评价。

  舆论的猜测并未持续多久。1月15日,花旗出台了第二轮融资计划,计划通过私人配售和公开发行优先股筹集至少 145亿美元新资本。其中,通过私人配售可转换优先股融资12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 、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花旗集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桑迪·威尔及其家族的基金会,以及CapitalResearchGlobalInvestors 、CapitalWorldInvestors和新泽西州政府下属的投资部门。

  名单中寻不见“国开行”。

  投不逢时?

  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对外投资股权需要获得国务院的特批。而这次国开行与花旗联姻搁浅,有人认为是中国 政府考虑到美国经济下行的风险和政治压力,否决了对于美国金融领域或许略显仓促的又一次投资。

  国内主流舆论普遍认为次级贷危机前景并不明朗,花旗本身也存在多种危机,股价并未见底,现在并非投资的好时机 。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表示,国开行投资花旗一事落空并不出乎意料。“国开行能够启 用的,很可能是前期中投公司对它注入的一部分外汇储备。但美国次级贷危机现在还没真正体现出来,个人感觉在下降的通道 当中。轻易地去抄底,可能风险较大。”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认为,次级贷危机对美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还未结束,华尔街下一轮面临的亏损将来自投资 者的巨额索赔。诉讼过程可能达数年之久,投行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除了次级贷危机,花旗集团还存在汽车消费贷款和信用 卡危机,有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打击。

  “需要从长远考察次级贷危机影响的过程、时间,不应急于抢在所谓的低点,盲目收购花旗股份。”上海财经大学金 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说。在他看来,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内的政 策扶持项目。

  次级贷危机的后果仍在释放中。尽管美国今年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于油价下跌而有所上升,但有分析认为,此后3 到6个月美国经济仍然面临滑坡。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RichmondFederalReserveBank)行长杰 佛瑞·拉克尔称,商业投资的减少和就业率的进一步走低,将加大经济衰退的风险。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可能是美国经济最糟的时候,也是次级贷危机的后果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的时候,不排除会 有更多的坏消息出台。”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今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将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但舆论普遍认为,除了次级贷危机持续所导致的股价下跌风险,之前中国政府向海外进行资本投资不尽如人意的“前 车之鉴”,显然是国开行投资花旗提议遭到高层否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建中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斥资30亿美元,在每股29.605 美元的高点购买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不到10%的股份,目前账面浮亏已达31%,令“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第 一次”广受诟病。甚至有评论认为,中投的巨额注资“中饱”了黑石高管的“私囊”。在国开行入股后巴克莱银行股价也持续 低迷,目前股价已经下跌了三成左右。

  危机,也是契机

  尽管国内主流舆论对于次级贷危机的后续影响不够乐观,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却看好危机后的契机。

  “次级贷危机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但也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虽然算不上千载难逢、但至少几十 年难遇的好机会。上周末花旗的收盘价是24.45美元。可以说,花旗的股价现在已经处于5年来的最低水平。”陈志武告 诉《新民周刊》。

  国泰君安研究所金融业分析师伍永刚博士也表示,虽然花旗股价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可能震荡下行,但目前已经是低点 。

  除了收购美国金融巨头的价格门槛放低,包括政治顾虑在内的其他许多壁垒也在减少。花旗、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大 型金融机构,一举一动都会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在次级贷危机爆发以前,欧美各国政府对境外资金,尤其是来 自中东地区、俄罗斯以及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金融、能源、高科技等战略性领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西方国家担心这 些资金可能会进行出于政治目的的投资活动,抢夺战略资源,入侵关乎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还曾呼吁出台准则来规范此类资 金的投资行为。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米特曾经撰文称,主权财富基金能给投资接受国带来多少好处,取决于这种投资在多大程 度上是受经济目的、而非政治目的推动的。

  但目前这样的人为障碍正在减少,投资甚至受到鼓励。花旗集团、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巨擘罕见的巨额亏损让 金融市场哀鸿遍野,全球股市大幅下跌。

  1月18日,英国首相布朗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晤时特地表示,欢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去英国投资。

  “如果是几年前,你很难想象我们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够投资美国的金融机构。”沈明高说。

  由于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历史性的1.5万亿美元。据统计,去年全年,中国花费292 亿美元收购海外公司,而收购中国公司的海外资金仅有215亿美元。这是中国公司和政府在海外的收购额首次超过了海外买 家在中国的收购额。尽管几桩大的投资交易到目前为止浮亏甚巨,杨涛却认为,这些长期的投资模式,很难从短期的账面变化 来衡量它成功与否。

  低买高卖,这是路人皆知的投资原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抄到最低点。沈明高说:“花旗的股 价何时探底,谁也不清楚,即使等到更低的价格,那时机会也不一定属于你。”

  对于花旗股价尚未探底、不便进入的说法,陈志武认为过于“短视”。“花旗的股票也许还会往下跌,但是对于国开 行、中投公司这样大的机构来说,它们并不只进行短期的投机运作,更多的是看重这些公司长久的价值。”他认为,高科技和 金融,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两大领域,如果中国想在美国这两个最核心的领域持有一些股权的话,次级贷危机是一个不容错过 的时机。而目前对于花旗股价的普遍的悲观情绪,陈志武觉得再正常不过,“不然它现在的股价怎么会这么低?”

  陈志武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已经解决温饱问题,转而开始发展对未来生活及安全的需求,如医疗、养老等等。 而恰恰是金融行业,在提供这些解决未来生活和安全需要的交易和经济活动时,前景值得期待。

  而湘财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则认为,华尔街金融机构报表中的亏损和对其注资时所面临的风险,可能含有 水分。他在1月21日曾撰文指出,在华尔街的特许交易业务中,经常会把表内亏损转移到表外,发生灰色的累积亏损。这种 亏损积累到一定规模时,需要寻找借口一次性销账。而次级贷危机正好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累积亏损提供了合理借口,花旗银 行的增资扩股成为一次特殊的利益分配。金岩石认为,像中东股神阿尔瓦立德以及前花旗CEO桑迪·威尔这样熟悉花旗价值 的人也参与注资,“此时投资于花旗银行这样的世界金融巨头,获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如果你是战略性投资,那么不必太在乎短期的价格波动。”沈明高点出了单纯的收益性投资之后,向欧美金融机构 注资的另一层深意。-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