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应更多的与其他摄影师编辑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19:08 新浪文化
摄影师应更多的与其他摄影师编辑交流
肖勇评委。 胡津南 摄

  主持人:赵亢,小波老师的回答你满意吗?

  赵亢:满意。不过我觉得是这样,我还想跟小波老师再沟通一下。比如说您刚才谈到了观察身边的小事这个问题上,很多可能摄影师也在长期观察身边的小事,但是可能摄影师最终要取舍,尤其是现在在奥运的背景下,奥运不是小事,是大事,所有的摄影师都在关注这件事情。我们在关注一个事物和一个题材的时候,这个取舍,关键是度的把握,比如一个题材大部分人都在做,比如说大奥运,大家都在做。可是投入这个事件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取舍?尤其对于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可能他拍摄编辑经验都不足,但是想再做这样一个事,有方向性的问题。

  陈小波:我们都知道以小见大,其实我们周围任何一个人的小事都可以带出这个国家的历史还有经济、文化、政治的现状,我的建议是大家关注小事。比如说一群人和一个人,我就建议你做一个人的故事,而不去做一群人的故事。如果你拍一个场馆,就不建议你去拍它的外观,而是建议你去拍这个场馆里很细节很细节的东西。

  我觉得好的报道摄影师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一个光棍的树也叫树,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也是树,枝繁叶茂的树大家都喜欢,因为它上面的细节、故事非常多。我就希望我们从一个特别小的角度进入,挖掘更深的东西

  有一年我当评委,柴继军当时就拍了一个IT行业,那是很早以前。他的那组片子,所有的评委都给他投票。因为他就是在一个大家都没有见过的行业里,他拍了非常多生动的东西,就是一个很小的角度进入。我至今还记得他拍的张朝阳那张照片。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不要去随大流,比如说大家都去拍西藏,你也拍西藏,大家都拍民工,你也拍民工,你一定要拍感动自己的事情,感动自己一定会感动别人。拍周围的小事。

  主持人:其实我们这次在评选现场,版式这一块评选的时候,版式评委就问我一个问题,这个评审标准是什么,我当时是没有办法回答的。因为版式评审是我们新加入的内容,我们在这方面也是一个探索。我们这一次请来的肖勇老师应该是版式方面的专家,我们请版式评委,希望他们能给我们以指导。所以,想请肖勇老师给我们讲一讲您在看了我们所有的版式以后,给我们一些点评、一些意见?

  肖勇:版式可能很多读者也不是特别熟悉,因为大家买到报纸的时候,主要可能更关注刚才小波老师说的图,包括更关注文字。但是怎么把它串联起来?很多人愿意关注内容。但是作为比喻,版式设计师或者是一个美编的作用就像一个交响乐的指挥者,他必须把这些有限的版面,无限的信息和内容,把它们有效地能够组织在一起。可能在报纸最开始以来就有了版式,因为只要把图片和文字放在画面当中,放在纸上就已经产生了版式。但是今天这个年代对版式的要求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比如我们很容易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但为什么要买这张报纸?为什么要去阅读它?每个读者的诉求或者追求也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也在总结版式设计有什么规律或者是有什么标准,实际上这一点也很困难。因为如果有这个标准的话,可能电脑就完成了,人的价值就变得更加机械,这个工作就更简单。为什么美编或者是主编要不断地下工夫,而不一张报纸一张报纸不停地重复,也说明设计师在编辑的过程中要参与信息,参与整合。

  版式设计在报纸媒体的价值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增强报纸在整个市场当中的整体竞争力。虽然我是设计师,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去看的时候,我愿意看哪个报纸更有意思,更好看,更吸引人,这是不是我要的报纸,还是这是一个不合法的小报?这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所以,一个报纸应该增强它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它的形象。这个形象如何建立呢?包括了头版的标头,包括了主要的版面,包括视觉核心的要点,包括信息整体的层次,让读者知道我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我发现我们有过一个研究,我们现在有多少读者是拿到报纸,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从上往下读的?我想可以武断地讲,目前没有100%的会是这样去读的。而大部分的读者会浏览,我翻到一份报纸以后,先找视觉的亮点、信息的亮点,哪个是我想读的,哪个我感兴趣,哪个吸引我,很迅速从头翻到尾,或者从最后一张报纸翻到第一版报纸。这个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在对信息的整合上,我们也发现这次很多报纸为什么要下工夫,其实他们也考虑到在报纸不能提价很多的情况下,同时还要更多地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尊重读者。因为你的读者并不是每天都去换新读者,而是很多是固定读者,他们希望看到报纸能够很清晰地给他们展现更时效的信息、更有效的图片、更美丽、更记忆犹新的视觉的一些资料和信息。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我们发现这二十几家报纸,它们基本上有一个小小的规律,这个规律不像十几年前南北方报纸差异非常大,那个时候报纸的地域性还是很强,可能北京的主要在北京,上海的在上海。今天我们能看到,你到不同地区就能看到跨地域报纸的存在,说明信息和报纸媒介的流动已经基本上更多的开始跨越地域了,所以他们的竞争已经更加白热化,特别是一些全国规模的有影响力的报纸。但是小小的规律,南方的报纸比较注重视觉吸引力,就是视觉的张力和冲击力,更大胆地利用图片。比如说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他们在版式面,包括图片的利用方面是非常有效的,这一点它也影响了很多其它的报纸,让读者能够在第一版看到最吸引人、最重要的图片,而且以最美的方式或者是最有效的方式展现出来。北方在这两年,像《新京报》这样的报纸也非常下工夫,而且也看出他们很高的整体水平,比较重视文字。但是由于版面的局限,不可能用大面积的图片,而是考虑到版面的空间和空气的流动。所以,让视觉上有一种吸引力。而这种方法正是我们看到信息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你看到一个报纸非常清新,没有多余的线,也没有复杂的边框,这时你会感觉这张报纸非常清晰,慢慢读就可以了。

  所以,这是有效地利用了减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报纸是一个打时间差的媒介,跟其它的书刊是不太一样的。另外,人们利用阅读的时间会比较短暂。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去读报纸,基本上是穿插空闲的时间。

  所以,报纸的形态已经逐渐发生转变,是从原来的静态阅读变成了一种动态阅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版面必须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会让别人看着非常复杂。

  在这些报纸上,目前增加了很多原创的内容,这个非常值得鼓励。因为目前媒体有很强势的信息资源,他们可以找到很棒的图。但是应当注意,艺术家应该发挥更多原创的创造性,包括根据相关的内容去创造插图,包括一些新的信息图形、图表等等,包括很多时效性的事件,他们能够很有效地把一些图片或者是信息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非常强的一种应变能力,而且能够体现出报纸能够把有限的位置能够视觉化,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报纸的一个非常强的优势,增强原创性。

  还有就是刚才说到,在动态阅读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标题。所以,你应该很容易找到哪些是相关的内容,哪些是我需要的栏目或者板块。所以,标题设计、字体设计,这次我们几个评委也觉得是比较弱的一点,很多美编可能更多注意版面往里塞,而没有把细节更加细致化,更加注重层次。甚至有些报纸太统一,缺乏变化,这样人读起来比较乏味,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读起来都没有变化。读报纸应该让读者感觉是读一出戏、一个音乐。从时间上分析,早报可能人们更希望有一种清新感,坐在办公室或者是家里能够看到报纸的崭新内容。而晚报,由于下班可以更加放松读其中的内容,所以信息可以更大,而且甚至是可以更密。这些都是不同的报纸在时间段上有一个区别。

  目前报纸由于印刷水平的提升,更加杂志化。一个版面越大,可能塞的内容越多,图片也越多,越花哨,包括软件的应用。时间长了可能人们会感觉到是觉得疲劳,或者感觉到过于烦乱。这一点应当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

  还有地方的一些小的报纸,很现实的情况是他们都有很大一部分的广告,当然这很必要,在广告的内容上缺乏设计。当然这是有各方面的问题。但是最终这个广告如果上了版面,在版式上是什么样的效果,也应该去考虑。所以,如果是版面本身很复杂,你再上上广告以后,这已经是非常面目全非了,这可能在某些报纸上是有这个问题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