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通向富裕的摸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15:21 《人物》杂志
小岗:通向富裕的摸索

  文/笔 酣

  如果将中国各地的富裕程度用柱状图标出,当我们俯瞰全境,会发现形成了一个“贫穷盆地”。靠近沿海的周边地区富裕水平远远高出内陆,将内陆合围成一个陷落的大区块。这个陷落的区块代表了中国广袤的农村,而小岗就是“贫穷盆地”里的一个小小的点。

  小岗村最早走上了解散集体、承包土地的道路,但它没有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的似乎是那些坚持了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难道小岗村错了?难道全国几十万个村庄错了?难道改革开放的农村方向错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就是江苏的华西、河南的南街、北京的韩村河这样的村庄?前两年,江苏在全省基本完成了农村产权改革,除少数村庄之外,其余大部分乡镇企业都实现了民营化,难道这也错了?

  对于小岗村的发展,万里讲过这样一番话:“一定要注意人才培养,抓好教育才有出路,人才问题很重要,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生产能否上得去,经济能否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你们可以和上海等发达地区建立联系,有组织地派人到那里打工,定个两三年的合同。这样,既能赚到钱,又学了技术,人才也培养出来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嘛,要发展工业,办好乡镇企业。”

  “大包干”后的小岗村人在思想上有了某种程度的停滞了,对现状产生了满足。受到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限制,小岗农民文化水平低,至今也不过是停留在兢兢业业地把他们的那几百亩地种好的水平上。因此生产结构不合理,多种经营不发展。粮食生产是大幅度增产了,但利益低、卖粮难、农民收入低、经济不发达。这与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很不相称。

  去参观过河南南街村后,小岗人写下了这样的话:“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这一次小岗找对了通向富裕的道路了吗?这条道路也一如当年的“大包干”能够成为全国过数万贫困农村纷纷效法的模式吗?

  国务院财经办原副主任段应碧讲过,少数富裕起来的村庄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发展了才允许他们对农业进行补贴,把集体耕作方式坚持下来。集体耕作的方式使他们能有计划地利用土地搞工业开发,而不是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农业经济效益的证明,最终要看投资收益率,要看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不是看每亩的单产。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南街、华西这样的明星村是农村城市化的榜样,却并不是我国农村建设的榜样。

  农村建设是要解决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如何改变落后面貌的问题。这些地方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要靠国家支持,而明星村是把自己的工业和农业捆绑在一起,直接实现了“以工补农”。

  以小岗村为例,一户农民将自己的5亩地租给农业公司,每亩500元,获得2500元;农民每个家庭有两个劳动力再被农业公司雇佣,每月得到1200元,每年则得到14400元,总共是16900元。如果让农民自己耕作,每年只能得到大概2000元,一下子翻了大约8.5倍!如果他们不是租地而是以土地入股,收入似乎还要多。这农业公司简直是神仙下凡。这样的“回归集体”简直就是“点石成金”。当然,神话是不会出现的。农业公司吸收的劳动力一定会比它所占用的土地上排挤出的劳动力要少得多,农民还是要走上打工的道路,区别是他的土地租给了农业公司。历史就是这样,多数人的命运归于平淡,奇迹只发生在少数人那里。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小岗的富裕实践屡屡受挫让小岗人困惑,也困惑着像小岗这样的大多数中国农村。

  时至今日,我们至少应该相信那些已经显示了效力的东西,那是给我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我们也相信给世界人民带来丰衣足食的东西,那是受到保护的土地财产权。

  请给小岗时间,给我们的中国农村一点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