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赛艇队训练:碧水蓝天激荡青春与意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10:58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万钧

  为推动赛艇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在上世纪50年代有着光荣历史的清华大学赛艇队于1999年 正式复建。近10年来,作为国内高校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清华大学赛艇队承载了太多的希望与荣誉;全封闭化的严格训练 ,也令队员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神秘感。2月14日,《青年参考》记者踏着残雪,造访了清华赛艇队位于浙江千岛湖的冬训 基地,亲身感受了他们的梦想和激情。

  

  1.“训练让我们‘灵魂出窍’”

  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不仅是驰名全国的游览胜地,也是各路水上运动健将云集的所在。远远望去,清华 赛艇队训练基地的设施,隐于青山绿水之间,大大小小的赛艇有序地排列在湖畔。车子刚刚驶入训练基地的大门,几位身材魁 梧的赛艇队队员便迎上前来,年轻的脸庞上透出几分好奇与兴奋。

  在赛艇队教练的宿舍里,记者见到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学生、赛艇队队长王磊,他也是八人艇项目的绝对主力。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王磊直到高中三年级开学时,都未曾听说过清华赛艇队的大名。要不是教练赵卫星老师的“慧眼识珠”, 这位来自辽宁的年轻人或许将和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失之交臂。

  “经过激烈的竞争与文化课考试,我在2005年9月踏进了清华校园。全国最高学府那种古朴和现代交融的气质, 让我心中以往的浮躁被一扫而光。”不过,接踵而来的繁重训练,让此前从未接触过竞技体育的他面临巨大的压力。

  “所有的新人都要从单人艇练起。因为缺少经验,我在最初的一个月里,每天要翻几十次船,落水、上岸、落水、上 岸……”和水中的训练相比,更“刺激”的是模拟器训练,这个训练结果直接决定队员能否获得参赛机会,所有人都不能蒙混 过关。用王磊的话讲,这就像是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那种“灵魂出窍”的滋味,简直和上刑场没什么区别。

  “2000米的模拟测试结束后,全队没有一个人能从训练房里走出来……手臂、腰、腿,浑身上下难受得不得了, 当场休克的也不少见。”王磊说,“我有时也会胡思乱想:这样苦练究竟值不值得?当初为啥要进赛艇队?不过想归想,看看 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在咬牙坚持着,实在找不到让自己掉队的借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包括王磊在内的4位05届队员,都在大二下学期打入了一线阵容。

  赛艇是一项需要头脑的运动。如果说,日常训练更多地考验选手的技巧和体能,那么实际比赛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考 验。

  “从坐上桨位那时起,赛道两旁传来的欢呼和呐喊仿佛一下子消失了,全身的精力都集中到了手中的船桨以及舵手的 号令上。人艇合一、全队合一的状态,应该算是赛艇运动的最高境界吧。”或许,这种稳定的心理素质,正是清华赛艇队能保 持领先的原因。

  

  2.用赛艇塑造品格

  当被问及赛艇运动对自身的影响时,王磊的回答显得相当直率。“刚进队的时候,老师就告诉大家,练赛艇可以塑造 性格,现在看来一点儿不假。我们入校几年来得到的,首先是团队协作的精神,其次是排除万难的勇气。说真的,对练过赛艇 的人来说,任何艰难险阻都不算什么了。”

  2007年,王磊随队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比赛的场地就设在著名的大学城波士顿。

  行船在波平如镜的查理士河上,最吸引王磊的,并非外国选手精良的装备和强健的体魄,而是河道两旁鳞次栉比的的 赛艇俱乐部——资源投入的多寡决定了赛艇运动在全社会的普及程度,而后者的水平又和比赛的成绩直接相关。

  目前,赛艇运动在中国仍不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性赞助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尽管如此,清华大学赛艇队对合 作伙伴的选择仍然十分谨慎,本次同休闲服装品牌“查理士河”全面联手,不仅是赛艇队建队以来的头一遭,在国内高校赛艇 运动的历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积极意义。

  据了解,“查理士河”品牌自创立之日起,就以实现社会精英的价值取向为己任,并将自身的客户定位指向以清华学 子为代表的、构建未来文明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此次合作,该品牌的拥有者——上海润耀服饰开发有限公司,希望赛艇队员们在全国都为奥运欢欣鼓舞的2008 年里,穿着“查理士河”品牌的服装,驾着由公司赠送的“CHARLESRIVER”号赛艇,将赛艇运动所传达的团队合 作精神与自立自强的品格展示在世人面前。

  

  3.赛场上的良性竞争

  “不要认为我们高不可攀,赛艇队的同学其实都很平凡。”同刘首策第一次见面的人,大概都会对他的谦逊和质朴印 象深刻。同样来自辽宁省的他,自12岁开始就是校园中的运动健将,在考入清华之前,已在赛艇队里积累了丰富经验。入校 仅一个月,刘首策就跻身主力队员之列,并和高年级学长一起,夺得了当年中国大学生赛艇公开赛的金牌。

  “捧起奖杯的那一刻,学长们和二位教练的眼中分明有泪光闪动。说来也怪,缺少集体观念的我竟然被这种气氛感动 ,头一次在赛场上掉眼泪。”也是从那天起,刘首策开始体会到清华赛艇队的与众不同,原本桀骜不驯的他开始有了奇妙的归 属感。

  由于表现突出,学校特别批准刘首策休学半年,前往国家队进修。当记者问及这段足以让他引以为荣的经历时,得到 的回答却意外地淡然。“国家队的前辈们确实厉害,但我总感觉那里的竞争太残酷,让人体会不到清华赛艇队那种家一般的温 暖。”

  的确,家庭式的管理方法,从清华赛艇队成立之日起就是其维持凝聚力的秘诀。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赛艇队教练赵 老师和李老师夫妻二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训练场上是严师,生活当中似父母”,二位教练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着来自五湖 四海的队员。

  “李老师非常有修养,经常教导我们要做有品格的人。”刘首策说,“每当有队员过生日,她总会准备一些励志类或 哲学书籍作为礼物,希望大伙在闲暇的时候也不虚度光阴。”在清华赛艇队,“一人有难,众人支援”是始终如一的信条,良 性竞争的气氛为枯燥的日常训练平添了几分生气。

  

  4.双重角色:运动员+大学生

  在运动场上拼搏之余,清华赛艇队的队员们承受着繁重的课业负担。记者屈指计算了一下,发现他们每年用于文化课 学习的时间大概只有4个多月。“除了比别人多一项技能外,我们和其他同学没有本质区别。”虽然校方在课程安排上给了赛 艇队一些优待,但在期末考核上绝无双重标准可言。因此,在周末与节假日,人们总能在教学楼或自习室里看到赛艇队员们的 身影。

  “没有人敢在文化课上偷懒。每当我结束下午的例行训练,坐在教室中打开课本时,心中都会有一种让人愉悦的安宁 。”

  升学与就业是所有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赛艇队的同学们也不例外。“离毕业只剩一年半了。按照学校的规定 ,每届队员当中只有一半能保送攻读研究生,其他人将各自开始全新的生活。”刘首策思考了一下,接着说:“但不管以后去 做什么,在赛艇队的经历对我而言都是特殊的财富;无论过多少时间,我都会像学长们一样,时刻关注着清华赛艇队的发展。 ”或许是得益于坚强的意志品格,清华赛艇队出身的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让人钦佩的成就。“看着师弟们一天天成长 ,真的有‘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即便我们离开了,清华赛艇队的成绩也会蒸蒸日上。”

  清华赛艇队不断壮大的历程,也是中国赛艇运动近年来全面崛起的缩影。从象征性的出场到有望争夺奥运金牌,刘首 策相信,从赵教练和李教练那一代人开始萌芽的梦想,必定能在不久的未来化为现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