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大使讲述》中古建交:亲历加勒比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0:27 青年参考

  作者黄志良

  2月22日,行将离任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撰文表示,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会有任何动摇。作为新中国在拉丁 美洲的首个邦交国,中古两国的友好关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系列丛书《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 》之《中拉建交纪实》一书中,曾在拉美地区长期任职的黄志良同志详尽地记述了双方建交的前后经过,追忆了自己在那个美 丽的加勒比岛国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   ——编者

  1.见到了切·格瓦拉

  我从未料到古巴会成为自己外交生涯的起点。

  1959年1月1日,古巴人民反对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古巴革命犹如一声春雷震撼了整个世界。 古巴人民是怎样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取得胜利的?卡斯特罗和他的“大胡子少校”们是何许人?美国能对“后院”失火坐视不管 吗?全世界都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加勒比岛国。

  1960年7月,正在进修西班牙语的我突然接到外交部调令,作为翻译随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率领的贸易代表团访 问古巴。我为接受这一任务兴奋不已,想不到第一次出国工作就是去举世瞩目的古巴,并且从此将同英雄的古巴人民一起度过 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由于西方国家实施封锁,我们一行只能先取道莫斯科和布拉格到达瑞士,然后乘机跨越大西洋,经牙买加飞往古巴哈 瓦那。飞机在何塞·马蒂国际机场降落时已是当地时间7月14日,走下舷梯,迎上前来的第一个人就是声名赫赫的切·格瓦 拉少校,他此时的身份是古巴银行行长,是革命政府中主管经济的最高官员。随着一位俊俏的华侨姑娘向卢团长献上鲜花,欢 迎场面掀起了高潮。中国人和古巴人、中国国旗和古巴国旗、热烈的掌声和美丽的鲜花汇成了一片友谊的海洋。我们沉浸其间 ,忘记了长途跋涉的辛劳,忘掉了绕行半个地球的遥远距离。

  我知道,在19世纪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中,华侨就曾同他们并肩作战。“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 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独立战争英雄格萨达将军的这句名言,至今铭刻在哈瓦那市中心一座圆柱形黑色大理石纪 念碑上。

  2.非同寻常的建交仪式

  9月2日,哈瓦那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头天晚上,古巴著名诗人尼古拉斯·纪廉特地与我通了电话,他郑重其 事地提醒我一定要出席明天的大会,“菲德尔有重要事情宣布”。我希望他能透露大概的内容,可他说:“大会后我们将向全 世界广为宣扬。但现在还是国家机密,恕不奉告。”说罢得意地笑了起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市内的革命广场。只见广场正面40多米高的三角形白色纪念碑衬托着一尊10多米高的何 塞·马蒂的花岗石全身塑像。塑像居高临下,面朝着可容纳百万群众的辽阔广场,肃穆庄重,气势恢宏。大会主席台就设在马 蒂像前,我们被安排在右侧的观礼台上,纪廉也站在了主席台一边,高兴地向我挥手致意。这时,广场已成为人群的海洋,歌 声和口号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

  11时左右,卡斯特罗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走上讲坛。他演讲向来出口成章,从不照本宣科,这回却先掏出一份稿子, 接着用战鼓般洪亮的声音宣布:“今天,在美洲的自由国土上,在何塞·马蒂像前,古巴人民庄严行使崇高的国家主权,召开 全国人民大会。我们将通过一项宣言,全面谴责美国国务院前不久炮制的《圣约瑟宣言》及其对古巴革命的种种污蔑和攻击! ”随即,卡斯特罗便一字一句地宣读起全文来。

  讲到一半时,这位古巴总理忽然大声问道:“古巴革命政府愿意提请古巴人民考虑,是否愿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外交关系?”会场上近百万人举起双臂,以震天动地般的吼声回答说:“同意!同意!”于是,卡斯特罗走到新华社驻古巴分 社社长曾涛身边,拉起他的手向全场观众高声宣布:“中国代表已经在这儿了!”四下顿时掌声雷动。随即,菲德尔高举右手 向全场宣布:“从现在起,古巴废除同蒋介石政权的外交关系!让台湾的代表马上离开古巴!”话音刚落,人们爆发出震天动 地的欢呼声。大家一边高呼:“中国!中国!“一边把帽子抛向空中,几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人群中飘舞。散会时,纪廉从主 席台赶到观礼台边,同每个中国同志热烈握手,紧紧拥抱。许多从前不认识的古巴人及其他国家的朋友也都拥上来向表示热烈 祝贺,让我们深受感动。《哈瓦那宣言》是古巴人民的反帝宣言,也是中古两国人民的友好宣言。古巴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1960年9月2日也作为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日子载入了中古友谊的史册。

  3.中国大使赴任“遇险”

  国庆节一过,中国政府立即开始研究驻古巴首任大使的人选问题。曾在驻印度使馆工作五年,后任美澳司司长的申健 同志得到了多位领导的一致推荐。周总理和外交部长陈毅对他的任务分别作了重要指示。

  10月中旬,以政务参赞黄文友为首的建馆人员提前抵达哈瓦那。由于古巴尚处在战争环境,我国驻古大使馆的全体 工作人员都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都是政治上可靠,能经受严峻考验的坚强战士,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离开北京前都学会了 打枪。

  我们同建馆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忙碌了一个来月,在古巴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跑遍哈瓦那所有的“高等区”,挑选出了 多栋适合做大使馆址以及办公和住宿的房子。由于那些权贵仓皇逃离,室内家具陈设一应俱全,稍加调整补充便全都为我所用 。这在物资准备方面为我们的工作节省了许多力气和经费。

  中国首任大使的到任也极富戏剧性。12月中旬,申健夫妇等五人离开北京,乘一架荷兰KLM航空公司的客机飞往 古巴。未曾想,飞机飞临哈瓦那时,天公很不作美,何塞·马蒂国际机场大雾弥漫,飞机上上下下盘旋了几圈,无法降落。乘 务员随即向乘客宣布只能飞往美国迈阿密。申健等人一听,顿时如同五雷轰顶,万分焦急——因为美国当时是同我敌对的国家 ,新中国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出现在美国,结果会怎样?申健恳切要求机组人员千万不可飞往迈阿密,同时紧张地准备销毁机密 文件。万分感谢航空公司的理解与合作,他们最后决定强行着陆,机长技术高超,只见他左盘右旋,终于冲破浓雾准确地降落 在跑道上。申大使一行有惊无险抵达古巴,避免了一场外交麻烦。

  12月28日,申健大使向古巴领导人呈递了国书。至此,中古两国人民企盼已久的建交愿望终于实现了。

  4.“为保卫古巴而战”

  1961年12月,外交部又派我到古巴留学。与之前不同,这次我既非访问团成员,又不是使馆人员,只是一名普 通的留学生。这一身份令我有机会深入到古巴人民的生活中去,体验了另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我就读于哈瓦那大学人文科学系,选修语言文学。这所大学始建于1728年,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高水平的师资 力量和学术成就而成为全国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古巴革命思想的发源地,包括卡斯特罗在内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曾在此求学或任 教过。我的宿舍是一栋16层的高级公寓楼,许多外国留学生混住在一起,其中拉美人最多,另外就是东欧和中、朝、越等社 会主义国家的学生,来自非洲的也有一些。大家国籍不同,肤色各异,使用的共同语言是西班牙文,彼此无话不谈,关系十分 融洽。

  那年八九月间,古美关系突然紧张起来。有情报显示美国可能发动入侵,武装部队立即进入备战状态。包括男性大学 生在内的全体民兵也参加总动员,混合编入正规部队,开进了比纳尔德里奥省的山区。我们十多名中国留学生被编在炮兵连, 我和三名年轻同学安插在以老兵为主的反坦克排,分配给我的任务是递弹手,负责给装弹手输送弹药。

  我们接受的是苏联式的军事训练,所有人一律按正规军战士要求,对外国留学生也没有半点特殊照顾。当时让我感到 最不好受的项目是夜间急行军,半夜睡得正香时,突然一声哨响,立即起床,几分钟内打好背包整装出发,跨着枪连续行军两 三个小时,真是又困又累。记得有好几次我是扶着前面人的背包行进的,边走路边做梦。从此我才体会到,世界上除了饥饿难 熬外,原来缺觉也是十分痛苦的。

  不过对我们来讲,更大的考验还是在精神方面。要知道,坐在装满炮弹的卡车上行军,万一步枪走火击中弹药箱,就 会引发连锁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如果美军入侵,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敌人,我们恐怕只能凭斗志和勇气和敌人 殊死拼搏了。

  一天,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开进前沿阵地准备迎击来犯之敌,只见一名战士向我乘坐的卡车跑来,离近了一看才发现 是同学小倪,他从口袋里掏出50比索给我,激动又严肃地说:“这是我的党费,万一有事请转交组织。”我一时感动得说不 出话来,觉得我们的青年人真是好样的,能自觉地把保卫古巴看作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无论是在那里,古巴发生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弦。

  (节选自《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之《中拉建交纪实》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未完待 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