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缺工给企业和农民工带来的都是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22:19 央视-经济半小时

  结构性缺工给企业和农民工带来的都是难题,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拿着订单干着急,而一些技术工种明明待遇更高,条件更好,但如果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也只能望而却步,怎么打开这个死结,让企业和工人都不再头疼?

  肖森林是东莞哈一代玩具厂的负责人,面对每年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的压力,肖森林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的转型,因为,如何企业还只是坚持来料加工等简单的原始加工,根本无法摆脱厂里低利润,工人低工资,企业永远招不满人的怪圈。

  肖森林:“如果是要想留着工人,大家都知道,我们给工人加薪就可以了,很简单,但如何去加薪,你的薪从何而来,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企业没有钱如何给工人去加薪,这就是响应了我们国家的号召,从生产自制造到生产创造,树立自主的品牌增加自主产品的附加值。”

  肖森林认为,当前珠三角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向技术型升级,这才是解决服装、玩具、制鞋等企业招工难的根本所在,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又是产品升级的第一步。

  肖森林:“一定要引导企业向三高企业靠近,来增加企业更高的利润,你才有资本去给工人更高的福利,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在这间玩具开发车间,肖森林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他们工厂就毅然的选择了不做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行了企业自身的升级。

  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研发中心,肖森林将产品的生产进行了成功的转移。

  肖森林:“以前我这个整个车间全都是机器设备,全部都是,现在因为人员的紧张,我把这部分的机器设备都迁到我们内地分厂去了,就不需要在这生产了,所以我就不需要招那么多,我缺人的缺口就没那么大。”

  广州市劳动保障局的钟丽英告诉记者,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向产品附加值高的技术型企业转型,是目前解决一些中小型企业招工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钟丽英:“我们广州也好,我们整个珠江三角洲也好,一开始都是来料加工,我们已经接近30年了,为什么要转了,我们的产业的布局也发生变化了。”

  在广州、东莞的许多地方,记者看到,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已经开始搬迁,对企业生产进行转型。

  在珠三角的一些技术型企业,记者注意到,许多企业为了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企业留住职工,也对职工加强了技术培训,并进行了企业的文化的教育。

  钟丽英认为,面对技术要求高,福利待遇好的企业,务工者本身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招聘时,与用人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

  钟丽英:“从工人来说,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素质,特别是你应该有的职业道德,你应该有的生产技能,这样的话,可能企业也愿意用这些人,你在这个企业可能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半小时观察:招工也要与时俱进

  珠三角地区遍布着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初他们之所以选择落户这里,主要就是看中了这里连接内地,可以利用大量低廉的劳动力。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迈向中国创造,现在的珠三角,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珠三角。

  珠三角的经济发动机要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换到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珠三角打工的农民也想找到待遇更高,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在这样的变化中,企业和工人都需要经历一场自我转型。如果企业仍然固守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的老路,就会发现珠三角这个地方的劳动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自己的利润只会越来越薄。如果外来务工者没有一技之长,只靠简单出卖劳动力,就会发现即使珠三角遍地黄金,淘金的机会也轮不到自己。

  珠三角的这场转型对企业和工人都是一次来得并不轻松的机会,虽然会有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这会让珠三角的企业更有竞争力,也会带给外来务工者更多的实惠,事实上这场转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招工也要与时俱进。

  主编:周人杰

  记者:胡长春

  摄像:景延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