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共和国大使讲述》:周恩来总理的最后一次外事会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0:28 青年参考
作者蒋本良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主管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周总理从建国到逝世那 一天,会见各国来宾的次数达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六千余次之多。在《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系列之《给共和国领导人 作翻译》一书中,曾长期为第一代中央领导担任罗马尼亚语翻译的蒋本良同志,追忆了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的前后经 过。 ——编者 1.总理病中破例同意会见 自1961年从驻罗马尼亚使馆调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后,我逐步担任了中央领导的主要罗文翻译。在相当一个时期 内,中国外交的掌舵人周总理,对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罗马尼亚、对发展中罗关系赋予了特殊的关注,并亲自做了大量工作。 我也因此经常有机会随同周总理工作,亲身体察他的高尚风范。在陪同总理会见的无数外宾中,他同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第二 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的会见,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那是1975年8月28日,中国驻罗大使李庭荃得到通告:罗共中央执委、中央书记伊利耶·维尔德茨将率党政代 表团赴越南参加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希望能够顺访中国,以同我互通情况。李大使当即发电报告了中联部 。中联部考虑到维尔德茨在罗党内地位较高,又从未来过中国,遂在9月1日请示中央,建议同意维尔德茨访华。 请求获批后,中联部很快为罗方代表团制定了访问日程。计划抵京当天晚上,首先由纪登奎副总理宴请欢迎,两次会 谈也都由纪登奎主持。参观游览项目定为故宫博物馆、北京针织总厂和颐和园。至于我方的领导人,“拟请邓小平同志会见” 。最后在9月8日晚,送客人乘法航班机离京回国。 9月5日下午5时,以维尔德茨为首的罗方代表团乘CA902航班自河内抵京。纪登奎副总理、中联部部长耿飚等 前往机场迎接。在赴宾馆途中,维尔德茨表示,希望亲自向周总理转达罗党政领导和人民的问候,并要传达一个口信。当时, 住在医院的周总理身体已经极度衰弱,病势危笃,很难再进行接见外宾的紧张工作了。但从来奋不顾身的周总理,仍要为发展 中罗关系作最后的努力,履行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最终,他还是打破规定答应了客人的请求,同意会见维尔 德茨。 根据新情况,中联部立即拟定了新的方案,将会见时间预定为9月7日晚7时30分。罗方参加人员为代表团成员及 驻华大使共四人;中方为纪登奎等六位领导,我也作为现场翻译随同。 2.“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 当天上午,我正陪罗马尼亚代表团参观北京针织总厂,突然传来消息通知我们:周总理将满足罗马尼亚代表团的要求 ,决定提前会见他们。这个消息使维尔德茨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无比兴奋。总理住院以后,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非常希望 能有机会去探望,所以听到这个消息,自己的心情同样非常激动。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和煦的阳光格外令人心情舒畅。下午1点整,我随车陪同维尔德茨等人及罗驻华大使格夫里列 斯库,来到了紧靠中南海的305医院。当我们走进门厅时,周总理在纪登奎、耿飚同志的陪同下,已经站在那里等候客人。 我记得,总理以前每次会见外宾,总是先期到达以示礼貌。此刻,重病中的他,依然保持了这种外交礼节和风度。 病魔的摧残早已夺走了周总理健康的体魄,看着他那憔悴瘦削的身影,深陷的脸颊和艰难的步履,大家心里都觉得异 常难过。我注意到,周总理身上穿的虽然仍是原来的那件中山装,可是却显得空荡荡的,更衬托出里面瘦弱不堪的身躯。考虑 到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根本不允许作长时间会谈,这次会见本来只计划合影留念,握个手并简单交谈两句。没想到,周总理却执 意把维尔德茨请到会客室,并作了重要谈话。从医院门厅到会客室之间还有十几米的距离,纪登奎想上去搀扶一下,但周总理 拒绝了;只见他迈着艰难而坚毅的步伐,一步一步慢慢移动着走完了这段路。 在我的印象中,周总理自从病重以后,会见外宾时总是让客人坐松软的沙发,自己坐较高的沙发椅。可这次他坐的却 是和外宾一样的单人沙发。周总理走到沙发边时,首先举手请维尔德茨落座,然后自己缓慢地坐了下来。我注意到,他把右手 握拳顶在沙发座上,左胳膊肘撑在沙发扶手上,似乎在努力减轻着微微前倾的身体重量。虽然身体已很衰弱,但他的面容像往 常般慈祥和蔼,声音还是那样刚劲有力。目光炯炯,浓眉似剑,亲切而又严峻的神情仿佛在抒发着气吞山河的胸襟。 看到大家坐定后,接待组组长邢竹芳赶紧过来转达医生的意见,通过我告诉维尔德茨说:“说话请尽量简短,就谈二 十分钟。”周总理也说:“医生不让我多说话,所以你讲,我听。” 维尔德茨首先转达了罗马尼亚党政领导向毛主席、周总理的问候与祝愿。周总理表示了感谢,然后逐一点名,从罗总 统、总理到熟悉的老朋友,请维尔德茨转达对罗马尼亚同志的问候。总理还特别关切地询问了当时同样身染沉疴的波德纳拉希 第一副总理的健康情况。当维尔德茨回答说波德纳拉希也不大好时,周总理又一次要维尔德茨回去后代他问好。 接着,维尔德茨询问了周总理的健康情况。此刻的周总理,再一次展示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生死问题的达观与 坦然,他泰然而诙谐地说:“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稍微停 顿了一下,周总理又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就在10年前,我到布加勒斯特去参加乔治乌-德治(罗马尼亚已故领导人 )的葬礼,大衣也没穿就步行走了一个多钟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就连几分钟也走不了了!”是啊,记得当年,有多少罗 马尼亚朋友提起周总理在寒冷的三月天步行的情景,无不称赞他真是钢筋铁骨的身子;可如今,总理的健康竟然到了如此虚弱 的地步!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回想当年健步如飞的周总理,再看看现在他饱受病魔摧残的面容,人们的心情十分沉重,会客 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伤感起来。 仿佛为了冲淡过于凝重的气氛,周总理又深情地回忆起了以前访问罗马尼亚时的美好印象:“我再也不能亲自前往美 丽的布加勒斯特了;但是还可以从电影上、从照片上、从图画上看到她!”虽然仅有寥寥数语,我一边翻译,眼泪却禁不住夺 眶而出…… 3.对邓小平寄予厚望 二十分钟眼看就要过去了。维尔德茨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看了看表,准备告辞了。始终用心倾听的周总理立刻发现 了对方的迟疑,随即幽默地说:“看来我们的谈话没意思,否则你不会看手表。” 维尔德茨回答:“不,很有意思,只是医院有规矩,而我是守纪律的。” 周总理马上给他解除顾虑:“医生不会惩罚客人,我们接着谈。” 这样,双方又谈起了更加重要、更有实质意义的话题。周总理说:“请你相信,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友谊不会改变。中 国人民永远站在罗马尼亚人民一边,支持罗马尼亚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主权的正义事业所进行的斗争。不过中罗毕竟相距太 远,我们有一句古话,叫做‘远水救不了近火’。欧洲的事情不能由美苏两个大国主宰,中小国家的安全不能指望超级大国, 只能靠这些国家自己团结起来,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才能取得和维护民族独立。” 似乎已意识到自己今后很难再有机会接见外宾,周总理接下去罕见地谈到了接班人问题。那个年代,中国正处在毛主 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核心年迈之际,周总理在毛主席支持下,已经赋予邓小平以党政军领导的重任。病魔缠身的他,无疑 对邓小平寄托着无限希望。他对维尔德茨说:“经过半个多世纪毛泽东思想培育的中国共产党,是有许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领 导人的。现在,第一副总理已经全面负起责任来了。”虽然当时邓小平的正式职务就是“副总理”,但周总理却刻意称其为“ 第一副总理”,这其中确实有不同寻常的含义。 许多年后,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前夕,担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主席的维尔德茨回忆起这次谈话时,感慨地 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周总理当时的意思。”他钦佩周总理的为人,称赞周总理是当代最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 家,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父,也是罗中友好关系的缔造者之一。他说,在自己见过的许多国际知名人士中,最敬 仰“像周恩来这样思想深邃、富有远见的领导人,这样热爱和平、反对强权的外交家”。 就这样,本来约定的简短谈话,竟然延续了一个钟头零二十分钟。周总理热诚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维尔德茨。这位 矿工出身、自诩“嘴不饶人”、作风泼辣的罗马尼亚领导人,在返回宾馆的路上无比激动而又十分痛惜地喃喃自语道:“这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啊……周恩来同志永远是罗马尼亚人民的伟大朋友!” 和往常一样,周总理在这次会见中也没有忘记对翻译工作人员的关怀和爱护。会见结束时,外宾已经陆续离去,周总 理看见走在最后的我仍然频频回顾,便又一次带着微笑伸出手来。我赶紧跑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瘦弱的手——这是总理赋予一 个普通翻译工作者的最大荣誉。可又有谁能料到,这次握手竟是我同周总理的永诀,仅仅四个多月后,周总理因病与世长辞, 一代伟人,就这样匆匆地离我们而去。 (节选自《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之《给共和国领导人作翻译》一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