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相龙:从天津市长到社保“守门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10:47 东方网
戴相龙向大学生推介滨海新区 晓晨/图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舒 眉 发自北京 除了看得到的成绩外,戴相龙留下的还有“从无豪言壮语,只谈解决问题”的行事风格,而与一些口才出众的官员不同,他在自己执政天津的5年间,没有留下更多值得天津官员记忆的话语。 直到卸任天津市长,即将告别之时,戴相龙才对曾经的属下流露自己的情感:“5年了,我已经是一个天津人了。” 如果在戴氏 “做事”风格的坚持之下,社保基金空账运行的问题能得以一定程度的解决,他所创造的历史功绩,绝不亚于他在天津施政的成绩。 时年64岁,戴相龙的新考试或许才刚刚开始。 戴相龙简历 1944年10月生,江苏省仪征市人。 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 1985年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1989年至1993年7月任中国交通银行党组书记、总经理兼副董事长,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 1993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后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1995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97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1998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2002年12月当选天津市副市长、代市长。 2003年1月当选为天津市市长。 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资料来源:人民网) “财神爷”来了 2003年年初,戴相龙在天津的一场音乐会上首次以市长身份露面时,市民报以近10分钟的掌声。很多人说:“天津解放55年,好容易盼来了个‘财神爷’,希望今后发展的步子更大些。” 天津人期待这位“财神爷”能帮助天津人重新找回在全球化时代、在上升期中国经济版图中应有的位置。 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天津卫,一百年前与上海齐名的北方金融中心,建国以后开始向工业城市转变,一直到1980年代,天津在经济实力和工业产值方面都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然而,进入1990年代后,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1990年代初被广州超过,1990年代末又被深圳超过,2002年又落后于苏南明星苏州,到2004年,天津GDP总量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和西藏除外)排名中,位列18。 计划经济时代的领先,恰恰是市场经济时代天津的负担,大量的国企效益不好,下岗工人大量出现。 同时并不宽裕的财政状况同样让城市建设捉襟见肘,市区公共基础设施功能落伍,日趋老化,天津甚至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要实现复兴,天津无疑需要巨量的资金。 这位前任央行行长为天津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为解决资金不足这个最大的瓶颈,戴相龙以土地和土地收益权作抵押,吸收金融机构的长期贷款搞市政建设,五年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落实到城乡合计1000万人口的天津头上,就是每年人均投资超过1万元,5年累计超过7万元。 这招一改过去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搞城建的传统理念,整治了土地交易秩序,缓解了财政压力,同时加快了天津发展的步伐。(来源: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