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育:六个试验区标志我国新一轮改革拉开帷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6:43 新浪嘉宾访谈
杨庆育:六个试验区标志我国新一轮改革拉开帷幕
杨庆育

杨庆育:六个试验区标志我国新一轮改革拉开帷幕
叶青

  中国年度政治大事——全国两会于2008年3月3日拉开序幕。在十多天的会期中,代表委员将对国家大政方针、民生等热点问题提出议案提案。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全国两会,新浪网特别推出“2008全国两会系列访谈”,邀请热点代表委员以及高端官员做客演播室,与网友进行互动。

  核心提示:去年下半年, 重庆市、成都市以及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相继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又一批国家级经济改革试验区。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镇,重庆和武汉要如何抓住这一改革的机遇,完成好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试验区又能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怎样的借鉴意义?新浪网联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特邀请两位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杨庆育先生,和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先生,请他们同网友一起展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未来。以下为访谈实录。

  精彩语录:

  〉〉杨庆育: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中国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于土地而生存,随便做什么,不能使农民收入减少,甚至要使他们按照发展改革的增长趋势,得到相应更多的增长。所以统筹城乡不能去剥夺农民的利益。

  〉〉叶青:过去我们快字在前,好字在后,所以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现在把它倒过来,又好又快,首先要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

  给试验区的政策就是没有政策

  主持人:首先请问一下杨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推出一些经济特区,现在我们又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这个试验区和以前特区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人把它叫做新特区,你觉得这个提法可以吗?

  杨庆育: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不太赞同用新特区的说法,我觉得今天我们的综合配套改革和当时的沿海特区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首先现在面临的环境不一样,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强了,国力也强了,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了。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第二个,着眼点也不一样。当时搞经济特区,是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创造条件,以政策的优惠和倾斜,使沿海能够得到发展。

  第三点,这次的改革名叫“综合配套改革”,说明我们经过前一波改革以后,相对于我们以前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通过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形成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以实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成功。

  主持人:叶局长,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

  叶青:我觉得特区和现在的试验区有明显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很多政策只能在特区范围内执行,所以最早的特区是封闭的。比如深圳,除了身份证还要凭通行证才能进去。所以它是在特定的区域实行特殊的政策,让经济有一个特殊的发展速度。

  相反,现在的试验区是没有政策的区域,因为没有政策,也就成为一个有政策的区域。我们省里有一个最新的提法,叫做“试验无价”。很多人有顾虑,什么政策都没有我们怎么办?实际上是赋予了我们试验权,允许我们先做一步,做了可能有失败,这个也可以理解。所以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没有政策,要自己去创造一种发展模式。

  创造发展模式肯定有一个重点,我们武汉城市圈叫“两型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我们所有思考方案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要发展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是不会破坏环境的,也要发展现代的服务业。重庆的主题是城乡统筹,所以要解决城乡经济矛盾的问题。我觉得中央制定这个政策,实际上就是让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先做一些事。试验如果成功了,将来可以在整个区域进行推广,比如说可以在整个中部六省以这样的模式去发展经济。

  相对而言,30年前确定的一些改革思路,现在可能不太适用了,所以要面临新一轮的改革,要有新一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我想这是试验区最重要的意义。

  城乡统筹,老百姓直接得实惠

  主持人:杨主任,目前就重庆统筹城乡这个综合配套试验,你们到底做了些什么?这个试验最后会给重庆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杨庆育:统筹城乡,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认为统筹城乡是从中西部的发展现状出发的,要实现科学发展,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通过我们政策和制度的设计,把我们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逐渐拉大的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使城乡居民都共同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我们的基本宗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结合重庆的统筹城乡,2006年按照常住人口测算的城镇化率是46.7%,我们考虑到2010年要上升到55%,到2020年上升到70%。假设到2020年常住人口有三千万,那时候我们城市人口大致就应该有两千万,这个过程中客观上一批富裕的劳动力要转到城市里来,这中间大致有六个方面的环节需要考虑。他不具备相应进城市的素质,你要给他进行培训,培训以后你要为他创造就业岗位,然后必须使他安居,还要使社会保障覆盖,城市的公共服务还要覆盖,最后就叫做“弃乡入城”了,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这六个环节我们当前抓的最主要是第二个,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重庆市委市政府实际上在三年前就开始注意几种人,比如贫困人口、转业士兵、城市困难人口、农民工的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全免费,而且家庭困难的可以一年拿四千块钱补助,这就是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能进城。现在重庆的水平还很低,发展的速度还很慢,所以我们要思想大解放,进一步大开放,打造城市经济,打造最大的内陆开放区,形成统筹城乡的一个战略平台。

  第二点,必须考虑在一部分富裕的劳动力向城市的转化过程中,为他进行制度和政策设计,使他能够有序地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叫做农村的一部分资源进城。但同时我们还做新农村建设,这也是统筹城乡非常重要的一步。从当前中西部农村来看,整体情况还比较差,怎么把城市资源组织到农村里面去,就是考虑统筹城乡方案的时候要双向对进。

  第三点,有很多制度要改,有很多政策要设计,我们抓住了非常重要的六个环节:第一个,就是行政管理体制。比如最近大部委制已经出台了,我们重庆提了一句话,就是政府机构在调整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怎么使政府的服务和管理从城市到农村进行覆盖?这一点对重庆统筹城乡来说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土地制度的改革。第三个是公共财政的改革。第四个是金融制度的改革。第五个是规划制度改革。第六个是社会基层管理制度的改革。

  如果统筹城乡能做成功,老百姓的实惠应该是很直接的。用一句通俗的话,大家的钱应该更多。改革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居住水平也有所提高。当然更重要是在公共服务领域里面,我认为公共服务领域能不能均衡,是衡量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总之,我们只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就能使老百姓越来越满意。

  主持人:像你描绘的这个情景,政府大概会在什么时间做呢?

  杨庆育:真正要实现统筹城乡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从我们市委市政府目前的初步考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本届市政府到2012年,那时人均GDP能够在现在人均2000美元基础上翻一番,到4000美元左右,我们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到55%,非农业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到65%,城乡居民的收入大致也能增长到70%左右,这是一个阶段。

  作为统筹城乡的制度和机制设计来说,我们提出,6方面制度改革的框架基本建立,能够在这5年中得到结果,综合配套效益能够初步显现。

  第二阶段,到2010年,全面建成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自主框架。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