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时远:炒作“文化副都”缺乏学术支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21:10 中青在线

  郝时远:网络过分炒作中华文化标志城

  主持人:郝老师,通过人为或行政立法角度打造文化副都可以让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吗?

  郝时远: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什么?没人能说清楚,天安门前的华表算不算标志?故宫皇城算不算标志?老百姓家挂灯笼算不算?都可以算,但在中华文化标志方面没做过系统研究和归纳,“中华文化标志城”到底要做什么,如果把皇城、华表搬过去,北京已有了,为什么要重复搬到其它地方,或说很集中的在一个地方体现出来的意义,无非是吸引所有人都到这个地方去,朝拜也好,崇拜也好,崇敬也好,我也看到包括葛教授主持的复旦大学的论证、人民大学的论证,景观公司的论证,还有相关的5份东西。最后山东做了总体方案,吸收了复旦方案的很多东西,说明葛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论证报告下了力气。

  第二,体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文化的核心简单说“和而不同”、“仁义礼智信”都概括不了,现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怎么从传统文化中也提炼出,类似于西方国家“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八个字,就会对整个社会有很大影响,我们要提炼的东西,很多人讲在孔孟的思想中,在儒家的学术中可以找到,甚至“昔孟母、择邻处”之类的小道理,里面有很多。但学术界并没有能支撑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梳理和研究,使它得到民众的认同,国家的同意才能纳入到核心价值体系,所以核心价值体系还没落定。

  第三,文化副都问题。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文化古都,洛阳、西安,很多地方都可称都,的确是历史上的都城,北京也是,但是元明以后到清代,再往前推还有很多更早的。中华文化几千年源远流长,不讲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上万处。包括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中外学者看了遗址都讲,这是中华文明的曙光!黄帝从这个地方走出来。看看中华文化标志城网络上的宣传,伏羲、女娲、轩辕、少昊都是从济宁走出来的。把话题放得很大,把文化资源都拉到这个地方,这炒作过分了,而且没有学术和科学的支持,这时大家说要解决认同危机问题。

  赵园:希望用建城钱先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

  主持人:赵老师,葛老师的回答能解除你心中的困惑吗?

  赵园:葛老师并没有正面面对文化副都问题。比如文化副都,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巨大的工程,山东明确提出这是宏大工程,不是纪念性的建筑,是建筑群,它的规模,在预计投入时,特别强调了资金的投入。

  300个亿。大家的经验中,这是个天文数字。去年我参加了扶贫考察,国务院有关的负责同志说,去年扶贫投入144个亿,缺口是300个亿,希望我们呼吁能加大年扶贫投入,山东要搞的是千秋伟业,但普通老百姓包括我,希望用这钱先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开会期间看了很多提案,印象深刻的是民生多艰难。希望这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把北京部分功能转移到别的城市,在80年代我就看到过这样的议论,比如政治、经济,诸如此类的,还没看到过文化功能需要转移到的,如果有这种需求,那中国很多现成的城市可以负担,我发现近几年来,有好多重大文化活动已经开始分散,比如别的城市,甚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为了带动经济,满足那儿的民众对文化的渴求。

  主持人:文化的功能能够转移吗?

  赵园:葛先生说减轻北京部分压力,把有些活动放到别的城市,这个意义上说,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不能被取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取代,我尤其不希望看到有人批了块地,圈了块地,然后在那儿命名,像抢商标一样,这实体还被人认为是文化家园或是精神家园,这个逻辑比较荒唐。

  文化家园怎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起来?谁能认可那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家园?这种思路太夸张,非常离谱,跟一般人经验和想法相去甚远,我就文化副都问题上仍不同意葛先生看法,我问了一些专家,比如跟外事活动关系多的,国外也没有这样的名目。可能有的地方存在有类似功能的城市,但它绝不会是通过行政指令就成为文化副都,肯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的积累形成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