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深得民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0:44 民主与法制时报
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4年来,全区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52万户,有691万名群众搬入新居。2008年 全区初步确定建设35万户抗震安居房。抗震安居工程不仅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安居的梦想,而且还让他们尝到了乐业的甜头。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深得民心 □周泓泊马文平 2008年的春节,新疆西北部边境的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的村民们,终于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舒心地过大年了。 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呼佳提掩饰不住刚从危房搬进抗震安居房的喜悦,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家住的房子是土房 子,让几次地震震得下雨就漏,下雪就冷,雪下得厚了都怕房顶承受不了。现在国家政策好,帮我们盖起了这样宽敞、结实的 房子,就算地震,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住了。” 喀什地区伽师县阿地拉村的亚库布·热西提告诉记者,他现在除了种地,还做泥匠活,帮助别人盖抗震安居房,今年 全家的收入比往年增加了2000多元。 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已有4个年头,全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21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52万户,有6 91万名群众搬入新居。其中去年全区已新建和加固抗震房44.3万户,超额完成了41万户的年度计划任务,尤其是在地 震易发、强震多的南疆三地州,2007年解决了两万特困户、15.3万贫困户、3.2万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08年 全区初步确定建设35万户抗震安居房。 政府出钱盖抗震房 38岁的亚库布住进新房后最大的感触是可以睡上安稳觉了。因为新房很结实,抗震性强,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天 天害怕发生地震了。以前住的房子是用黏土盖的,由于不结实,每年都要花几百元重新修一次,这给生活并不富裕的亚库布一 家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即使这样,在2003年发生的那次大地震中,亚库布一家的房子还是毁了。 在那次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亲自赶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接见了在地震中因保护乡亲们而失去了5个亲人的 模范村支书达吾提·阿西木,带去了党的温暖,并亲自部署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在温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巴楚——伽师 的灾民奋发努力,当年便搬进了抗震新房。 2005年,中央补助新疆抗震安居工程10亿元资金,分3年下拨给新疆。 2007年3月,在参加完“两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到库车县栏杆村视 察,看望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大叔时,关切地询问当地抗震安居工程进展情况。 自2004年新疆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以来,王乐泉高度关注这一工程的进展情况。仅2005年一年中,他通过调研 、检查、召开会议等形式,先后18次安排部署抗震安居工作。 提高民居抗震减灾能力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在喀什地区巴楚——伽师一带发生6.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喀什地区巴楚 、伽师、岳普湖、麦盖提、莎车县及克州阿图什市,共计6个市(县)、37个乡镇、931个村(场),震区受灾人口达5 1万多人。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853人受伤,近两万户民房倒塌,两万多户民房有不同程度的损毁,423所中小学 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其中103所学校严重损毁,34所乡镇医院受到损毁,乡镇政府、村委会、七站八所等基 层组织用房及供水、供电、通讯、桥梁、公路、水利等公用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71亿元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办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自1900年以来,新疆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2196人死 亡、8762人受伤。1985年,乌恰县发生7.1级地震,老乌恰县城瞬间被夷为平地,被迫迁址。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新疆是地震的多发区,其中克州、喀什、阿克苏的柯坪和乌什县以及和田的墨玉县属于 强震高发区。 这些地区的群众住房标准相对较低,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房屋倒塌是造成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房屋抗御地震的能力,是从根本上扭转灾后重建被动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 害损失、实现地震灾害提前预防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2003年喀什地区地震一周年时,即2004年2月24日,自治区召开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电视电 话动员会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用5年时间投入10亿 元资金搞好这一工程。 4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抗震安居工程是科学防震、主动减灾,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要求,得到人民群众 的衷心拥护,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06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在国家支持下实施 的抗震安居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实施好。” 2007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文件) ,对促进新疆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重大政治措施,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地震多发区抗震安居工程,提高民居抗震减灾能力 ”。 抗震新居经得起考验 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县发生6.2级地震。经清查,全县2470户群众的10万平方米抗震安居房无 一倒塌或受损。 在离震中最近、受灾最为严重的英阿瓦提乡,初步统计倒塌房屋60间,但都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2004年建造 的抗震安居房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66岁的村民阿瓦伊提·亚库夫家共有7间房子,其中3间是抗震安居房。地震给4间老房子造成许多裂缝。阿瓦伊 提·亚库夫说:地震的时候,我住在老房里,屋顶、墙都吱吱呀呀响得可怕,像是要塌的样子。而住在安居新房的儿子、媳妇 说,地震时只有玻璃窗沙沙响,房子没有问题。2004年阿瓦伊提·亚库夫家建造3间抗震新居时,自己花费5300元, 政府补助5000元。 乌什县的抗震安居房分为两种,一种是木板夹心结构,另一种是砖混结构。木板夹心就是在墙体中使用两层木板,夯 土成墙,使四面墙连成一体而防震。这种成本较低、抗震效果良好的简易框架结构房,特别适合收入较低的家庭。 2006年11月23日,新疆博乐精河县东南66公里处发生5.1级地震。此次地震晃动持续近10秒钟,造成 该县距离震中30余公里的托托乡63间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但该乡近三年来新建和加固的400余户抗震安居房安然 无恙。 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县发生5.7级地震,共造成1.24万间房屋倒塌或变成危房。全县已投入使 用的7600多户抗震安居房却无一受损。 几次地震表明,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的新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顺利通过地震考验。 目前,新疆的抗震安居工程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数量大,全区还有70余万户群众没有住上 抗震安居房;二是难度大,大多分布在偏远、条件差的山区,建房难度相对大;三是困难多,很多群众并不富裕,自筹资金建 房能力差。2008年的计划任务是35万户。因此,自治区党委、政府2006年已决定将原计划5年完成的抗震安居工程 延长一年,到2009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既安居又乐业 达到抗震的目的,是抗震安居工程的最低追求。让抗震带来安居,让安居实现乐业,让乐业营造和谐与平安,这才是 这项民心工程的最终目标。 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中,各地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建房模式,并与农村的“一池三改”(沼气 池、改厕、改灶、改圏)、“三区(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分离”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村庄的环境 综合整治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新疆乡村长期以来“脏、乱、差”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柯尔克孜族老人阿不都克里木凭借自己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经验,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砂石料丰富的 条件,创新建设了“石木结构”抗震安居房,就地取材,节约成本,造价低廉,易学易会,建设速度快,先后通过自治区专家 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抗震测试鉴定,并大力推广。在此基础上又推出具有柯尔克孜族特色的石木结构毡房式,石木结构欧式多 坡式屋顶,双坡SBS屋顶,双坡彩钢屋顶。这些模式的房屋建设不仅改变了千百年来农牧民土房子平屋顶的生活习惯,而且 已成为乌恰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伊吾县采取老房子变新园子的办法,统一规划为农民建果园,帮助农民增加林果业收入,同时坚持走保护湿地生态、 农家旅游增收、村容村貌整治、缩小城乡差别的路子,为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确保抗震安居工程顺利实施,新疆各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操作讲解、师傅带徒弟等形式,为农村培训了一大批 农村工匠。4年来,各地先后有50余万人次的农民受到建筑专业知识的培训,有100万农民工参与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农民工通过培训和操作实践,有了一技之长,为外出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大规模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还带动了当地 建材等行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改善了多震地区的抗震标准和居住条件,极大地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 发生情况下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创造了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创业、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截至目前,中央和自治区用于贫困农牧民的建房补助资金达到34.73亿元,其中国家支持11亿元、自治区配套 8.1亿元、银行贷款8.58亿元、地县自筹4.95亿元、社会各界帮扶2.1亿元。全区700万各族群众住上了具有 抗震性能的住房。在这项民生工程中,越来越多的群众不仅“住有所居”,而且“住有好居”。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