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仇和时代的宿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5:16 新世纪周刊

  后仇和时代的宿迁

  -本刊记者/刘炎迅(发自江苏宿迁)

  宿迁和几年前相比变化显著,改革的成果已经惠及百姓

  宿迁市,3月11日,晴。

  一对身穿结婚礼服的新人,在众亲友的簇拥下,牵着手,面向市政府而立。

  “政府见证,爱情永恒。”新郎高声宣誓。

  新娘有些羞涩,低着头,微笑,摇了摇牵着新郎的右手。众亲友一阵欢呼。

  高旗站在不远处的市府大门传达室前,望着这对新人,笑着说:“这几年,年轻人结婚,都爱到这儿来。”他是市府大门传达室的保安,相似的婚礼见了不少。

  “这广场,这大楼,都是仇书记给咱造的福。”高旗伸手画了个圈,将四周的高楼和绿树揽了个遍。

  仇书记——仇和,此刻已在3400多公里之外的昆明,掀起又一场新的改革,新闻不断,争议不断。

  始终不减的招商热情

  2002年的仇和,44岁,作为宿迁市委书记任上的“一年级新生”,他推行了“激情燃烧”的招商举措,炙烤着全城官员与民众的神经。

  他下达政令,“要求1/3的机关干部离岗招商,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仇和离任后,这种“霸道”的招商之举,并未就此终结。

  “没有变化,主调不变,主旋律不变,一呼百应,一以贯之。”继任者张新实,2006年走马上任后,第一次以市委书记的身份在全市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

  这位长仇和6岁的官员,接过“仇和式招商的熊熊火把”,并“加了一把薪”。

  “凡是完不成招商任务的单位一律不提拔干部,凡是后备干部都一律安排到大项目一线锻炼、考核。除了公检法和纪委,其余任何机关都有招商指标,人大与政协亦不例外,比如城建局和宣传部是每年1000万元,卫生局是2000万元的指标,经贸委是4000万元。”这是张新实对宿迁官员们的要求。

  开车在宿迁城内转一圈,“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的一切”、“绿色家园投资热土”等类似的巨幅标语随处可见。

  “你这两天看电视了吗?” 宾馆服务员马源英笑着问本刊记者:“是不是学习了很多招商信息?”

  几年前,宿迁城内很多宾馆的房间里,除了铺设有线电视系统外,还增设了一个网络电视机顶盒,接上宽带网线,房客就可以享受到由当地电信部门提供的网络电视,“劲爆心跳剧场”、“院线热映”、“电视剧场”等等网络节目可以随意免费观看。

  在这些娱乐频道外,当地政府还特别设置了“本地信息”频道,点击进入,“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官方权威信息扑面而来,宿迁下属的2区4县的所有投资热线电话也都一并公布。

  “这才叫全套服务嘛。”该宾馆的一位管理人员略带调侃地说。

  对此做法,宿迁发改委一位官员笑言:“娱乐和工作完美结合,效果显著。”

  在宿迁市政府大院正门的条石上,镶嵌着“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16个鎏金大字,这是宿迁建市之初便提出的“宿迁精神”。在这字的下面,写着“青岛啤酒(宿迁)赞助”的字样。如今,招商文化已经深入这座苏北城市的骨髓。

  在宿迁采访期间,《新世纪周刊》多次约访张新实,每一次得到的回复都是:“书记又去招商了,忙啊!等等吧。”

  3月是宿迁官方定下的招商月,每一个官员都在四处张罗着招商引资的事情。

  “你要是来投资,张书记或许会与你共进晚餐的。”发改委的官员开玩笑说。

  笑言背后却道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宿迁官方面对前来投资的商人总会表示出12分的热情和诚意。

  这一点,苏州商人吴永康最有感触。2006年,他果断地在宿迁下属的泗阳县投资3000万元,兴办苏北最大的服饰企业。此前的六七年里,他已经在宿迁投资200万建了一座工厂,“正是那次投资后,政府给我太多的帮助和后续服务,让我坚定在这里继续投资的信心。”

  在宿迁投资的很多外地商人,都有相似的感受,“仇书记离开后,我们并未感到有什么变化,一如既往受到政府的支持。”浙江籍客商、泗洪县金盛购物广场董事长鲁鹏飞对《新世纪周刊》说,“宿迁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另一位在宿迁投资的苏州商人,江苏流星工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顾荣德也表示,最让他难忘的,是宿迁政府办事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2008年1月2日,在全省干部大会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给予后仇和时代的宿迁以高度评价:“宿迁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这让继任者张新实感到开心。次日,在宿迁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上,他兴奋地向众人展示胜利成果:“2007年宿迁市实现财政收入61.2亿元,同比增长60.7 %,增幅全省第一。”

  当初,仇和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张新实为市长,另一个身份则是政府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

  后仇和时代的宿迁,在张新实的主政下,“仅2007年下半年开工的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就有103家。”现在,张新实总说,“宿迁不少干部知识结构仍处在‘说农业大半天,说工业一支烟,说资本不着边’的状态。”因此他一再要求下属,“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帮办”。一个常被援引的例子是,宿迁市国税局局长为一个招商项目当“帮办”,为了给投资企业办理海关手续,南京跑了五六趟,颇受“磨难”。

  张新实,这个出生于1951年的南京人,10岁时父亲因肺结核离他而去,母亲靠糊火柴盒、切酱菜把张新实等5个子女拉扯大。19岁时,张新实进入特大型国营企业南化公司当学徒工,然后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走上来,从老国营企业进入政府工作。

  “张书记的成长经历让他比一般人坚强,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现在,他正将这份个人气质带给整个城市。”一位下属这样评价张新实。

  现在,每年年初的宿迁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和年底的市委工作会议上,主题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带动”。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宿迁现任市长缪瑞林说:“GDP由2002年的24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40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由14.3亿元增加到61.2亿元,年均增长3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22户增加到1328户。……”

  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宿迁经济改革的成效。

  3月11日,张新实在博客上进一步阐述了对仇和时代激进招商的认同和坚持:“不要说我们后发展地区有‘发展焦躁症’,也不要对我们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说三道四,只要注意环境保护,不搞资源浪费,招来的项目越多越好,招来就是就地就近就业的岗位,就业就有收入,创业才能致富,这是后发展地区最大的民生,否则民生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和谐’!”

  城建的受益者

  仇和主政宿迁,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大规模的“拆”与“建”之间,他被人称为“酷吏”、“法西斯”,“搞政绩工程”。

  事实上,早在1996年,仇和担任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县委书记时,他已经遭遇过一番的“仇恨的目光”和“愤怒的口水”。

  沭阳县委办主任刘士武对《新世纪周刊》说,作为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1997年前,沭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公路质量在全省最差。

  “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没有通上电,54%的村没有通上电话,80%的村没有自来水。”沭阳县一位城建官员说。

  当时刚刚留美归来的仇和,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建和“小城镇建设”。与之相伴的,便是大规模的拆迁。曾有人偷偷拍录下当时“大跃进”式的全县拆迁运动,“几辆警车一字排开在拆迁地带路边,一支包括拆迁办公室干部、居委会街道干部以及公安警察在内的几十人队伍,正在挨家挨户地拆门卸窗、搬箱挪柜,随后由两台庞大的挖土机实施推倒作业,现场烟尘瘴天,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多小时……”

  那几年里,沭阳共启动民间资金50多亿元,用于修路、城区改造以及小城镇建设。大部分是政府力量强制性推动。

  那时的沭阳,有两个流传甚广的民谣,“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拆迁“大跃进”中,仇和对开发商有一个不容商量的要求,“开发商必须负责拆迁户的就地安置工作”。

  2001年,当仇和离开沭阳,前往宿迁履新市委书记时,留下的是一个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新城市,市容“漂亮、整齐、干净”。曾经的质疑和咒骂声全部变成了褒扬和称赞。

  3月12日中午,阳光明媚,沭阳城市中心的标志雕塑“三匹马”旁,65岁的赵翼成正抱着小孙子在此散步,提起仇和,他满口称赞,“那时很多人还是目光浅,事情回头一看,就不一样啊。”

  47岁的武一鸣拥有一间100多平米的临街商铺,“这是那时旧屋拆迁后原地置换的。自己出很少的钱,政府补偿一笔。当初老房子要拆时,我还反对,现在我算是真正体会到实惠了。”他算了笔账,刚拆迁那时,沭阳县城里的房价是400多元一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近2000元一平方米。

  类似的个案在沭阳还有很多。曾有媒体评价说:“短时间的强投入,使沭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是仇和的政绩,而老百姓投入的资金,则可看作购买了长期利益的‘股票’,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上面补一点,企业垫一点,百姓筹一点,政府出一点。”仇和依靠这四点,在当时的沭阳展开大刀阔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他曾要求每名公职人员借出部分工资,而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都出义务工,参与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难免会引起质疑、不满和抵触情绪。

  “现在我们都尝到了改革的甜果子。”61岁的沭阳市民马睿英说。

  目前,沭阳城区已经形成了新城区、老城区、经济开发区“三区一体”总体格局,主干道形成“六横八纵两环”格局,绿化覆盖率迅速达到43%,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仇和为官一任,让这个落后的县城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

  “虞姬故里,花乡沭阳,在仇和改革之后,找到了荣光。”该县分管经济的副县长吴龙对《新世纪周刊》说。

  2002年仇和担任宿迁市委书记之后,同样改变了宿迁的城市面貌。如今,随着以市府大楼为中心的新城区的建设,宿迁中心城区建设面积由建市之初的180平方千米扩大到2108平方千米,是建市之初的11.7倍。

  每天清晨,在新城区市府大楼前的人民广场上,很多老人来此晨练,一位老人对《新世纪周刊》说:“仇和没来之前,现在脚下这片地你知道啥样吗?荒草疯长,垃圾成堆,郊区的郊区,那时谁能想到,现在能站在这里打太极呢!”

  2001年的宿迁商品房销售均价只有980元,而到2006年仇和离任前,均价已近2200元,其中位于发展大道附近的香格里拉楼盘已经达到2600元一平方米,与苏北重镇徐州不分伯仲。

  对于那些拆迁户而言,也不必为节节攀升的房价担心,宿迁市仍在一以贯之地实施着“定销商品房”措施。这条措施继承了仇和的拆迁安置思路。

  “喏,看那边的房子,是我的新家,6、7月份就能入住了。”李振东是宿迁市区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拆迁户,3月13日,他指着青海湖路附近的即将竣工的世纪新城小区说。

  “刚拆迁那会儿,我就担心,自己的老房子太小,自己又刚从单位退下来,没有那么多存款,拆迁后哪里买得起新房子呢。”李振忠说。但随后的拆迁政策让他放了心。按照该政策,被拆迁人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协议购买世纪新城小区定销房的,在享受10%提前搬家奖的同时,房价还可以每平方米下浮50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