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曾在宿迁首推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5:16 新世纪周刊

  高效的行政

  2007年12月28日空降昆明后,仇和便以整饬吏治为切口,在昆明官场掀起一阵旋风。2003年,仇和曾在宿迁首推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在中国,有关政治体制的改革往往困难重重。

  2004年5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宿迁,当仇和向他汇报整顿吏治和公推公选等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尝试时,“胡锦涛听得很认真,也问得很细,但没有表态。”这一细节被当时陪同官员看在眼里。

  4天后,新华社的报道援引胡锦涛的话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2004年7月,仇和又在宿迁推出勤廉公示制度,专门成立了勤廉公示办公室,将容易“出问题”的“一把手”或者“特殊岗位负责人”的资料公布在《宿迁日报》上,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最后考核评定和总结整改。经过“勤廉公示”,10位领导干部受到通报批评,12人被免职或调整岗位。是年底,中纪委工作组就此制度到宿迁调研,并予以肯定。

  2005年5月1日,仇和又要求宿迁市党员、干部、公务人员办婚丧酒席不得超过5桌,百姓不得超过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这是公权干涉私权!”

  “(过去的5年)是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发展信心显著增强的5年。”2008年,宿迁市长缪瑞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肯定了仇和当初的这些改革之举。

  走进位于宿迁市人民广场附近的该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迎面便看见“行一流服务,树一流形象,创一流环境,建一流队伍”和“规范高效、廉洁便民、和谐严谨、创新奋进”这样醒目的标语。

  在宿迁投资的台湾客商许正璋对《新世纪周刊》说:“此地的政府公职人员,办事效率高,素质好。”作为江苏丰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正璋一直记得行政服务中心外经贸窗口工作人员倪利民帮他办事时的情形:“他说,如果要急办的话,现在他就可以陪我们到南京省外经贸厅转报审批手续。然后,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给省外经贸厅拟了个文。第二天,他和宿城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樊伟副主任一起陪我去了南京,又陪着我到省外经贸厅,楼上楼下,跑个不停。那天,省厅的经办人小潘患了重感冒,樊主任就上街给他买来感冒药。当时,省外经贸厅的领导和处室工作人员看到宿迁人为我们客商这么热情周到的帮办,也深受感动,及时拟文、批复、办证。第三天下午,我们就拿到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及代码。”

  “在别处要几个月才能搞定的事情,在宿迁3天就OK了!”许正璋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宿豫区,接受采访的当地人表示,“自从镇领导公推公选后,办事越来越实在。”

  2003年5月9日,通过“公推公选”,宿豫区曹集乡选出新的党委书记李爱华,侍岭镇则选出了新一任镇长穆东。

  “一开始我们还不信,以为让我们投票只是走过场,后来参加整个过程,真是不一样,货真价实。”曹集乡的老党员王圣尧说。

  “这也让我们有了危机感,关系再多不如竞争分数多,靠山再硬不如工作实绩硬。”一位镇党委成员坦言。

  医改争议

  在当年宿迁“一卖到底”的激进改革中,医改最受争议。1999年起,当时宿迁市卫生资产4.95亿元,人均卫生资产处于江苏省最后一位。宿迁开始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市场化为主导的医疗改革,全市134家医院由公办变成私营133家。

  对此,反对者斥之为“卖光式医改”,支持者却认为此举取得制度性创新。

  争论之中,改革的一些细节被大家忽略。仇和主张,政府将全额出资办公共卫生,民资办医疗,在全市100多个乡镇设立乡镇防保所和乡镇医院,前者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由政府主办,后者履行医疗服务职能,进行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造。“所谓仇卖光,还是有保留的。”有人说。

  宿迁市三棵树乡村民徐自平说:“我们不懂大道理,现在到那些被卖掉的医院看病,明显感觉医生用心了,不像以前,板着脸,说话冷冰冰,多问两句,就要骂人。”

  “以前有些病在宿迁看不了,医生技术不行,设备又不好,只能到徐州、连云港或者南京的大医院去看。”沭阳县庙头镇村民周永福说。

  改革后,一些村民发现,原来铁板一块的医药费,现在居然可以讨价还价了。“跟在菜场买菜似的。” 宿豫区蔡集镇的张书菊说,“上次我得了阑尾炎,先到一家医院看,人家张口就要手术费3000块,我们觉得贵,后来又找了王官集镇医院,最后800块钱就做了手术,还包括全部住院费。”

  “总体上说,医药费没有便宜多少。”这是宿迁大部分人的切身感受。而这点,被一些人视为宿迁医改失败的表现。

  但张新实却坚持认为,仇和时代的医疗改革基本是成功的。他曾对媒体说,医改前,宿迁财政收入名列全江苏省众城市之末,典型的“吃饭财政”,公办医院难以为继。改革后最大的好处就是盘活了一批医疗资产,让市场作主。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宿迁卫生总资产已达23.61亿元,其中社会医疗的资产达到16.37亿元,占宿迁医疗卫生资产的百分比上升到67.34%。

  张新实同时也坦言,“看病贵”尚未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宿迁的医改“无法触及药品市场和设备市场,定价权不在宿迁,单纯指望医院降低收费并不现实。”

  张新实曾说,宿迁已经开始践行“补需方”的做法。这位以“社会取向”为特点的“新海派”书记的具体做法是,“在农村实施大病合作医疗,每人每年100元,共有340万人参保,这样一项政府补助的资金将达到2.7亿元;在城镇实施城镇非职工医疗保障,每人每年150元,共有94万人参保,一年政府要补助1亿元的资金。随着财力的增加,补需方还会增加。”

  宿迁市人民医院院长杨伟民则认为,光“补需方”还不行,如何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支持乡镇医疗机构尤为紧要。

  一些村民也有抱怨:“乡镇上的医院都让私人搞,不好,好的医生不会愿意坐在乡下简陋的房间给人看病,谁不想到城里的大医院工作。”

  “由城市里的大医院并购乡镇以下的医院,由大医院提供设备和人才,形成服务网络化和双向转诊制,类似于有些大学校本部医院与分校区医务室的关系,城市大医院医务人员可以轮流到农村网点提供服务。对于这些大医院的农村网点,政府应该‘补供方’,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以保证其公共属性,并通过奖励大医院的手段来调动大医院参与这项改革的积极性。”杨伟民建议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宿迁市长缪瑞林在北京对媒体公开表示,宿迁将继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通过这些切实措施逐步缩小当前在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服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教育有放有保

  在宿迁,当年与医改一样遭到激烈争议的还有出售幼儿园、学校的做法。

  改革伊始便遭到巨大阻力。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泗洪县,那里的幼儿园老师,集体到宿迁市委门前静坐示威,“不按中央文件将出售的幼儿园收回公办,就罢课。”媒体曾报道说,“这些老师们为不连累吃财政饭的丈夫们,已经写好了离婚起诉书,准备‘集体离婚’。”但是,改革并未就此停息。

  2000年,宿迁市仅有幼儿园415所,幼儿入园率仅55%,高中入学率仅47.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全市教育经费4.5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0.3%。2001年底,全市有危旧校舍123万平方米,其中一级危房54万平方米,仅危房改造资金就需3.8亿。

  “当时局面,不得不改!”宿迁市教育局局长孙其松对《新世纪周刊》说,教改前,宿迁每年的高考成绩在江苏省内都是“垫底”,此外,每年有近3万名学生读完9年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2001年起,宿迁市启动“一保三放开”为原则的大规模教育改革。“一保”是确保义务教育的发展,“三放开”是逐步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宿迁幼儿园的改制,是股权多元化的改造。即以教职工参股的形式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宿城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尤克飞说。

  2003年,宿迁市已经改制的幼儿园又进行了一次股权改造,原先管理层的股份被政府收回,改成政府控股的形式,而教职工参股的股份相应减少。教育局同时制定了 “四个不变”的原则,即“保持改制学校职工原有性质不变、原有档案工资不变、职称及调资晋升不变、原有养老金缴发渠道不变。”

  “参股以后,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实验小学幼儿园园长朱媛媛说。

  目前,宿迁90%左右的幼儿园是民办的,“他们的收费并不比公办的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作为教育局长,孙其松认为,幼儿园更多的向民资开放是大势所趋,必须把宿迁有限的财政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九年义务教育当中。

  原先宿迁义务教育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现在调整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办学责任,使各级教育经费教师工资的发放都得到统筹管理。

  此外,通过调整中小学的布局,实施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办学。到2004年10月,共撤除小学1362所,中学25所,以重点名校为龙头,通过兼并、合并、挂靠等形式,把分散和不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财政的集中投入。

  宿迁市政府规定公办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

  高旗是11岁孩子的父亲,他告诉《新世纪周刊》,孩子一年只需交30多元,属于课本费,学费还有其他杂费都不用交了。改革让家长看到了实惠,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民办教育的风起云涌,也冲击到了公办教育。原公办泗阳中学的老师单士保,因为民办学校更高的薪酬,而加入了民办学校队伍。“自由感强了,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也大了。”宿迁市最老牌的学校宿迁中学,在2004年之前的3年内,流失教师40多人。

  孙其松对宿迁的教育改革颇为乐观。他的乐观也有数字做支撑。截至2007年年底,宿迁3~5岁幼儿入园率达87%,较2000年提高了32%;“普九”入学率近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1%,2002年至今,年均增长率江苏第一;高中阶段在校生由2000年的5.3万人增加到23.8万人。2007年的普通高中,二本以上本科上线人数达到7885人,上线增长率位居苏北5市之首,另外,随着宿迁学院的创立,宿迁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得以终结。

  2月25日,孙其松应邀前往昆明,作了一次关于宿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报告。昆明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红苹在报告会后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宿迁的做法非常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宿迁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

  现在,因为仇和的任职,昆明与宿迁的联系密切起来。宿迁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昆明在怎样的改革思路下推进,留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仇和语录

  改革其实是革命,革既得利益的命。

  欠发达地区一般都有四个怪圈,即政治上越乱越穷,越穷越乱,表现为乱折腾;社会上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表现为乱生育;经济上越收越穷,越穷越收,表现为乱收费;思想上越保守越穷,越穷越保守,表现为头脑僵化。治乱世用重典,治重症下猛药,所以在沭阳时,是强力纠偏,矫枉要过正。

  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