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聚焦大部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7:45 央视《东方时空》

  央视《东方时空》2008年3月18日播出两会节目:大部制聚焦,以下为节目内容。

  今天上午,国务院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方案被审议通过。牵动了社会各界下的这个方案改革终于水落石出。说起政府部门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实际上有些地方政府在此之前已经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整上做了尝试,他们提前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我们来看一下成都市在这方面的试验。

  成都体制改革

  这是2005年6月30号成都市羊市街隧道被淹的情况。

  市民1:水完全把汽车淹了 车子开不动了,熄火了,桥洞底下可能有五台车子

  市民2:大概水离咱们桥面有几米高,可能两米多,车子完全不能开了,当时早上我们来上班的时候看到车子全部在桥下,五辆车子。

  造成隧道被淹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市民:那场雨下得特别大,我当时看到那天晚上开始下,下到第二天中午。

  虽然雨下的大,但像成都这样经常下雨的地方,一场雨怎么就把隧道淹了呢?

  市民:下水道底就堵塞了,水就淹了。

  丁鹤是当时的防汛办主任,那一天他就在现场。

  丁鹤:2005年这场雨,我们河道的水放坝和泵的启动不协调,再有我们泵本身的技术故障。

  丁鹤说隧道里的排水是这样的,要用泵把水抽到管道里,管道又把水输送到府南河。下雨那天,府南河的水位高于排水口。雨水当然就排不出去了。为了排水,就得先放坝,把水位降下来,露出排水口。

  丁鹤:放坝应该在开泵之前,实际上放坝和开泵几乎同时,在这个时候水是排不出去的。因此泵在短时间内抽不出去,导致了隧道水迅速上升,上升以后就把泵淹了,泵坏掉以后这个地方就淹水了。

  这就是前面丁鹤所说的放坝和泵启动不协调,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者:你说的不协调是怎么回事?

  丁鹤:当时雨下了以后 河道的水归当时的市容管,泵归公用局管 。

  所以当同样管理着府南河的防汛指挥部通知这两家单位放水的时候,两家单位都做到了,但执行的时候有个时间差,造成了隧道被淹的情况。而当时在成都,这一条府南河可不止这三家管。

  陈晓平:过去府南河是处于城市中心河的,涉及的部门有水利部门、城建部门,公用部门以及府南河管理组。

  那时候水利局管府南河的农村段,市政公用局管供水和排水,市容环境管理局管理城市河道和防汛,国土资源局管地下水,还有一个府南河管理办公室,一条河五家管。

  陈晓平:过去我要是想把水位降低或者提升的话,我要经过哪些部门才能实现提升或者降低。过去经过一个是防汛办发出指令,然后通过市政环境管理局,管理局再向河道管理处发通知,河道管理处再具体操作人员安排,然后才能开始降低水位。

  一条府南河的管理就涉及五个部门,虽然各有分工,但各部门相对来说还是更多的考虑自己的需要,所以对府南河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作为防汛部门和排水部门希望水位比较低一点,而景观和航运部门希望水位高一点。

  在隧道被淹的时候就是为了景观,水位高于了排水口。这只是成都市多龙管水的一个事例。

  陈晓平:应该说多龙管水的结果就是部门职责交叉,政策多门,工作协调困难,最简单地讲管水源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

  而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2005年11月10号,成都市委市政府撤消了水利局,成立了水务局,把成都市所有和水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归口到水务局了。

  陈晓平:现在水务局有几个部门组成 ,一个就是原来的水利局市政公用局,市政环境管理局,府南办几个部门组成的。

  丁鹤:现在由于我们实行了大水务以后,在统筹上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可以看到,水位一方面我保证了景观的基本上可以,同时又把排水口留出来,在汛期的时候水位再降低一点,但是保证有水。

  陈晓平:感觉比较明显的是感到理顺了,扯皮的事情少了,工作好干了,有些问题协调起来也方便了,简单了,工作效率相应也提高了。

  类似的情况在成都市的交通系统也出现过。同样是2005年,一些市民反映,在城乡结合部坐503路车时,经常会坐错车。

  这个地方叫绮丽花园,当时这个地方属于城乡结合部,城市公交503是从这个地方到达东边的小区,城乡503是从这边到北边的火车站,南辕北辙,老百姓看不清楚容易上错车。

  也就是说,当时在这个站台竟然同时有两个编号为503的公交车,有一点小区别是其中一个线路的车在503前面加了个城乡两个字,而这小小的区别对于不经常坐这趟车的人来说是根本分辨不出来的,谁能想到一个城市里会有两个503路车?而且都在同一个站台上。

  工作人员:当时这个地方属于城乡结合部,也有城市公交也有城乡公交,作为城市这一块,根据城市建设部这一块,市政公用局管理城市公交,交通局管理城乡乡村客运。

  据交通委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当时管理城市公交的市政公用局批准了一条在市区运营的503线路,在这儿设了一站,而负责管理城乡公交的交通局也开设了一条503路,因为这个站台属于城乡结合部,按当时的管理权限交通局开设的在城乡运营的公交车也可以在这儿设站,而且由于在制定线路编号时彼此没有沟通,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站台两个503的情况。

  交通这一块涉及到公共交通客运的管理职能,城区的公共交通客运和出租车的管理是由原来的公用局来管理,涉及到郊区的这一块就是我们交通局在管理,也就是说只是交通客运管理这一块两个部门在管理。这样实际上从体制上人为地分成了两大块,互不相干,某种程度上讲形成了职能的分散,管理的多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行政成本的提高。

  2006年1月,成都市成立了交通委员会,把市交通局的全部职能,市政公用局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车,市公安局的交通技术规划和安全设施规划管理、市经委承担的铁路,公路,邮政,通信航空等综合运输协调和物流行业管理等职能进行整合,打破了交通各自为政,多头执法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最后通过体制的调整,各方面重新规划,第一我们对编号进行了调整 第二对线路也做了一些调整 公交503线路已经调开,离开这个站,没在这儿了。

  类似的尴尬在成都市林业局和园林局也发生过,而且受影响的是大熊猫。卧龙自然保护区距成都市区两百多公里,归林业系统管,而距离成都市区才12公里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和成都市动物园属于园林局,归建设系统管,有时候发现病饿大熊猫的时候,因为是野外发现的野生大熊猫,按职能划分一般就舍近求远送到林业系统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对大熊猫的保护也不利。2006年十月,成都市政府把园林局和林业局也合并起来,不仅对大熊猫的保护,还在城市的绿化,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

  2005年2月6日 成都市撤消农牧局 设置农业委员会

  2005年11月10日 成都市撤消水利局 组建水务局

  2006年1月20日 成都市撤消交通局 组建交通委员会

  2006年10月18日 成都市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 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