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崩5名被埋幸存者回忆逃生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1:37 南方周末
天山雪崩5名被埋幸存者回忆逃生过程
在搜救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抹着眼泪走开

天山雪崩5名被埋幸存者回忆逃生过程
悲愤的遇难者家属

  能源命脉紧连西气东输二线 农民工命悬天山果子沟雪崩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江 发自新疆伊宁

  长达9000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国家能源命脉之一,更将影响欧亚能源格局。在天山果子沟一号隧道,连续的降雪、恶劣的天气和雪崩的预兆,都没能让紧张的施工停顿下来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一条长约9000公里、横跨整个中国的天然气管线——将把购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输往经济繁荣却能源匮乏的中国东部地区,满足中国14个省份的能源渴求。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日益庞大的背景下,这条管线被看作支撑中国未来的不可或缺的血脉。

  3月13日,在天山果子沟,一场不合时宜的雪崩迫使它在起点处的第一个隧道工程停了下来。雪崩造成工程现场工作人员至少4人死亡、12人失踪。遭遇灾难的人中的大多数,如杨春化、陈如生、张朴忠、王波、吴金岩……多是一些来自南方、缺少雪地作业经验的农民工。

  事故发生前后,周围群山中断断续续地下着大雪。当日国际原油WTI期货价格突破了110美元/桶。

  雪,冒着白烟冲下来

  这是一座几乎无法征服的雪山,即便是在夏季,雪线以上也是长年积雪,哈萨克族的牧人大都不敢走进山内太深。

  3月14日早上7点左右。“杨春化他们上不来了。”站在工地高处的云南工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20个小时之前,150万立方的积雪突然崩塌,伴随着隆隆的呼啸声从海拔2700米的高处冒着白烟冲下雪山,在仅仅七八秒钟的时间里,就有近50米厚的积雪将果子沟一号隧道作业面上的21个农民工彻底掩埋,同时将这个山谷填满抹平,随即又回复了千万年来的寂静。

  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出事地点果子沟不过是地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天山之中的一条小山谷而已,从地图上看,如果从这里向西再翻过几道山梁,就可以进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

  当然,这对于血肉之躯的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座几乎无法征服的雪山,即便是在夏季,雪线以上也是长年积雪,哈萨克族的牧人大都不敢走进山内太深,想要翻山越岭只能是羚羊一类动物的一厢情愿。

  一号隧道就位于果子沟深处,按照施工方案,管线就是要从这里打通天山,实现翻山越岭的目的,并连接上哈萨克斯坦国境内的供气管道。一号隧道是整个西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和标杆,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

  出事的施工营地建在深山之中海拔2500米的一个山谷高处,平时谷内积雪最厚处达4至8米,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进入冬天之后,这里就毫无生命迹象,按照安徽籍民工吴金岩的说法——他的家乡几乎是不下雪的——他的工友们只是在入冬之前偶尔看到过刨食的野猪,此后连鸟都很少见。漫山遍野的白雪是天地间惟一的颜色,试图通过什么东西辨别方向是徒劳的。

  所有人都知道在这里落单或是遭遇风雪会是什么样的下场,遑论雪崩。

  此时此刻,作为这个工地上不多的云南人,杨万春和王立强渐渐对于失踪老乡们生还的可能产生了动摇,两个人时不时走出帐篷,双手抱头站在那里,死盯着山沟里超过百万立方的白雪,盯久了就很刺眼,眼睛酸痛。救援在进行,但进展太慢了。“一共埋下去21个人,整个工地上才9个云南人,一次就埋进去了6个。”

  二人长期在外“搞工程”,给人打工,自然知道150万土石方的意义,那相当于三十多座10层高楼一块从山上滚下来。

  默默的,他们回到工棚,用纸写了失踪老乡的名字贴在他们各自的行李上,“别给人趁乱拿走了,真上不来就一块烧了。”云南人准备着。

  带班工长安徽人王志伟呆坐着,旁观云南人处理后事,他一根接一根苦恼地抽着烟,脸上肌肉拧着,周围人都本能地避开这个满脸凶相的人。右手只剩下三个手指的王志伟用残存的拇指和食指夹着烟屁,狠狠吸着,这只手是他参加一个水利工程后留下的,没人比他更清楚工程事故意味着什么,更何况雪下面的9个安徽民工全都是他春节后从家乡带来的乡邻。

  抛开雪面以上的悲伤、绝望以及一切,此时此刻,在50米厚的雪下,暂时还保有空气的隧道中,有5个人竟还活着……他们是云南人杨春化、陈如生、张朴忠,广东人刘雪平,安徽人王波。但此时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还活着。“死在这我不甘心,咱们再挖吧。”陈如生喘息道。

  20个小时,他们几乎徒手挖了一条十米长的雪道,但前方仍然是死路一条。

  “这活不能干”

  早在2月22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线正式开工的第一天,果子沟一号隧道宿营地就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小的雪崩。但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这只能是个“小意外”。

  一个月前。

  2月22日下午3时,在设置在北京的总指挥部的一声号令之下,早已分别在新疆鄯善、甘肃武威、宁夏吴忠、陕西定边四地做好准备的西线工程二线施工现场同时开工,这是以人民大会堂为中心的整个开工剪彩仪式的一部分。一时间各个施工现场锣鼓喧天,九州同庆,相关人士则对于这条管线最终动工的意义之重大喜不自禁。但一条信息此时却被忽略了。

  在总指挥部的号令发出之前,倒推4个小时,上午11时左右,这条9000公里长的管线的起始处,果子沟一号隧道宿营地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小的雪崩。但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这只能是个“小意外”。

  当日11时15分左右,果子沟山梁子上的积雪已然不能承受自己的重量,喷涌着因摩擦而产生的白色雾气,奔腾着冲下山坡,冲进了农民工们的宿营地,4间作为宿舍的彩钢房瞬间扭曲、倒塌。王武学、束中明、刘雪平等等一众工人都被压在废墟之下,最终导致两人重伤,多人轻伤。

  刘雪平被撞成脑震荡,而工地上少有的懂得安全防护和施工技术的“土工程师”王学武则被压成重伤,尾椎骨折,直至3月13日更大规模的雪崩来临之时,他依旧躺在山下的中医医院动弹不得,也正因此,这个不幸的人反而成为了幸运儿。

  “小意外”就像清风拂过般,并没有让工程有丝毫停歇。这条全长3.088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一号隧道早已在指挥部公开下令开工前5个月就悄无声息地动工了,即便这样,工期也被说得非常紧张。按照工程项目部人员的说法,隧道必须在一年之内打通,而管线西线必须赶在2010年1月1号之前焊接贯通,否则将影响整个国家的能源布局及能源引进,在如此大的一个背景之下,些许的迟缓是不能被容忍的。在雪崩发生之前,一个承包掘进任务的民工队伍刚刚被施工方解除了承包关系。

  这是一条特殊的管线,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这条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得到了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祝福和关心。

  截至2005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8%。能源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要使这一比例提高到5%。《东方早报》的一篇报道说,中石油集团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侯创业表示,“根据中石油专家预测,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建成后,可将中国天然气消费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

  面对这些殷切的期望,工地上的一些人感到压力随之而来。

  坐落在山下清水河镇的中石油果子沟隧道工程指挥部里面有一块白板,每天更新着掘进速度,在显要位置强调着每天报告进度时间为北京时间18点,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南口掘进461.46米,北口掘进259米,南口当日掘进6米,北口当日掘进4米,更新时间则停止在雪崩前一天的3月12日。

  在议标得到此隧道工程的战友天缘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宣读给工人们的一份文件中显示,该公司已经开始量化工期速度,衡量方式已经严格到了厘米:多掘进10厘米奖励500元,反之罚款500元。

  为了加快进度,这条特殊的隧道是从山的两侧同时开凿的,出事的一侧是向下开掘的隧道北口,而山阳面的南口则是向上掘进。由于施工难度不同,两侧竟差了200米的进度,这成了平时施工方经常用来催促北口进度的理由,“2班倒24小时开工,我们北口的就像驴一样被赶着,”安徽工人刘宗喜说道,“一天最多时能轮三四个班,打隧道四五年了,没见过这么难打的隧道。”

  3月13号雪崩之后,他决定下山之后永远不再回来。“给多少钱也不能干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