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芳给村民看病从不收检查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7:01 CCTV《面对面》

  解说:马文芳的“爱心诊所”停业不到一天,又恢复了营业。只要病人的家属一声招呼,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马文芳背着药箱就会赶到病人家中。做了40年的乡村医生,马文芳几乎到过村里的每一家。正是因为马文芳热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乡亲们的信任。

  董倩: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难道你有什么更雄厚的经济上的资助方吗?

  马文芳:没有。

  董倩:你的钱怎么解决?

  马文芳:我就这样看病多啦,我一个人挣了一毛钱,我最多一天看一百五十多个,也可以说看病的都是排成队,我薄利广销,虽说挣钱少,利小,按国家的利润,没有加任何费用,这样,这样我看病多了,就挣钱多了。

  董倩:如果一天要看150多个病人的话,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质量吗?

  马文芳:肯定得保证质量,这个可是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得准确,那一天,我给你说实话,早上饭没吃,上午饭,我爱人给我送过来,我也没吃,一直到晚上,到夜里十点多我还没吃饭。

  董倩:是每天都这样,还是个别的?

  马文芳:我记得那天最多,最后我查查那天的方,一共多少,一共156张,平常都是七、八十个,一百多个。

  董倩:你的经济状况什么时候就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不再赔钱?

  马文芳:要说不在赔钱在1985年以后,病号多了,有我自己去营业了,最后良性循环就比较好一些了。

  解说:1985之后,随着“爱心诊所”良性循环,马文芳也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个时候,他始终想着村里的乡亲们,马文芳不仅为每一户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还自己掏钱,为村里孩子们接种疫苗。

  记者:一年下来的话,这笔费是多少钱?

  马文芳:大概都在三千多块钱,我拿钱去把药买回来,给儿童去打。我们村全部都是免费的。

  记者:为什么要免费?

  马文芳:我想到,我弟弟的悲剧不能叫它重演。再一个,我的父老乡亲帮我,现在我的条件比他们好了,我要去帮他们。

  解说: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马文芳对所有病人实行就诊不收挂号费、检查费;伤残军人看病药费减半。对于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乡亲们,马文芳干脆就免了他们的医疗费。多年下来,他为村民们减免药费将近20万元,而马文芳和他的家人现在住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不仅如此,马文芳还为乡里敬老院的五保户免费送医送药。

  董倩:为什么有些老人,有的你要上门照顾,有的还要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什么原因?

  马文芳:报恩之心,有个老伤残军人,无儿无女,最后,给他看病以后,害病以后三天了,没见到他。我最后看了以后,已经不省人事了,这个老百姓脑血管病 偏瘫了。这时候我就把拉到我的诊所去。

  董倩:是住在你自己的家里吗?

  马文芳:住到我的诊所,也跟我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我吃住都在诊所,伺候他四年零三个月。最后直到他死去。

  董倩:等于这个老人在临终以前的一切,你都负责了?

  马文芳:因为他是个伤残军人,他过去扛过枪,打过仗。为了父老乡亲,国家的和平,他出过力,再一个,他没儿没女,我有条件,我有房子,我可以把他接到我的诊所,我可以管他吃,我还能给他看病,那时候住那个屋,他的大小便都在屋里,味道很难闻。再一个,每次喂饭的时候,我给他后面推着脊梁,有时候给他抗着脊梁,我爱人喂。他吃饭有时候呛,一点不好喷我脸上,我爱人一脸哪都是。他有一次大便干结了,我记得我给他用点药,我抱着他,解大便的时候,呼啦一下,喷得我脸上都是。

  董倩:你烦过他没有?

  马文芳:不是烦过他,他很恼了,结果他就照着自己脸上就打,恼得慌。他说,文芳我们又不亲不近,你这样照顾我,我糟蹋你,我死啦,我实在我真是不想活了。

  董倩:这位老人家走的时候,你们两个之间有没有说过什么?

  马文芳:经常说,文芳,你伺候我这么多,我到死了我也不能忘记你。最后实在不行了,抢救的时候,他还掉着泪说这话。

  董倩:老人家?

  马文芳:嗯。最后去世了以后,我们村里大队干部的帮助下,当时也没亲人,就把他埋了。

  董倩:你刚才一直在说这么做是为了报恩?

  马文芳:对。

  董倩:村里有这么多的人,你这个恩要报到什么时候?

  马文芳:我跟儿子都说,不管怎么说,爱心诊所既然是写上了爱心诊所,就是报恩。父老乡亲帮咱,我这样帮他们。最后,不但我要报,你也得应该报下去,你也应该坚持把这个诊所搞下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