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儿子也回乡村诊所从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7:01 CCTV《面对面》

  解说:2001年,马文芳的儿子马英豪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四年后,当儿子马英豪拿到毕业证,想在大城市找份工作的时候,父亲硬逼着他回到了村里的诊所。

  董倩:比如说你的儿子,你非要让他们回来跟你一起做乡村诊所,你觉得你这样做对你的孩子公平吗?

  马文芳:现在作为我来讲,我再三跟他们讲道理,具体最后他报不报恩,把诊所能不能继承下去,我死了以后,这事我也管不着了。

  董倩:但问题是你已经把人家从城里拽到乡下来了,这个孩子们能不能理解?

  马文芳:现在还可以,基本上还是比较理解。那时候我真是跟他们说得一清二楚,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把诊所搞好。过去我想什么,我是怎么想的呢,早晚我死了,我跟我儿子说,我死了,谁谁他爷爷怎么怎么着,谁谁谁他老爷怎么怎么着,我有个好名就行了。

  董倩:那是您自己的亲儿子,您难道不愿意您的亲儿子在大城市里当医生吗?

  马文芳:当然了,我很希望他到大城市去当医生,我也希望他能挣更多的钱,我也很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的心愿,我的永远报恩之心,我永远得坚持下去,只要是有病上我这诊所看病的,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他难呐,他们没哭,我都掉泪了。我实在太理解农民的心情。我所以让儿子继承我这个事业,因为我那个诊所效益非常好,周边村的,甚至周边县的都上我那儿去看病。一定要继承下去,第一个是为人民做服务的,再一个,再一个了结我的一辈子的心愿。

  解说:现在,马文芳的儿子马英豪也在“爱心诊所”里工作,如今的“爱心诊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房间增加到了15个,而且,在听诊器、温度计和血压计着老三样的基础上,还添置了新的设备。2007年11月,马文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也让他有了机会,代表全国的乡村医生参政议政了。

  记者:现在在农村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实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效果怎么样?

  马文芳:变化非常大,过去农民小病他自己熬成大病,大病不敢进医院,现在,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2007年,我县是头一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时父老乡亲在乡级医院报销60%,在县级医院报销30%,现在在乡级医院报销75%,在县级医院报销60%,2007年的封顶价,最高封顶价就是一万块钱,今年是三万块钱,所以,老百姓上我这屋里,上我的诊所跟我说,我们也是公费医疗,国家的人是公费医疗,我们也是公费医疗,我们花一千多块钱,只花二百多块钱,这样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真正感觉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

  董倩:做了四十年乡村医生之后,现在你理想中,那种理想状态乡村诊所应该是什么样的?

  马文芳:我现在有个想法,如果真正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个诊所还必须得国家投入一部分,比如X光、心电图、B超,各种化验,这几项改善了以后,再一个乡村医生加强培训,再一个上级的医生能适当到诊所去,这样老百姓真正能解决农民的大问题了,就跟社区一样。

  董倩:您觉得现实状况和理想状况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马文芳:我认为很快,因为这次总理在医疗卫生这方面,大量地投入了,结果今年的投入是832亿元,就是面向基层。所以我认为改善得非常快,因为把乡村医生这四个字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再一个,给我们乡村医生适当一点补助,够60岁以上,给我们适当地发点养老金,叫我们生活稍微有点保障,这样是我最大的理想。我想把诊所能搞好了,在乡村里老百姓看病也会好一些。

  董倩:我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今年已经57岁了,您准备干到什么时候?

  马文芳:什么时候死什么算。能干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没有时间。

  董倩结束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温家宝总理再一次强调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这是中央政府和总理向所有农民许下的一个承诺。正像马文芳说得那样,过去两年里总理和他都在履行自己的诺言,现在他们又要一起向新的目标迈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