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肯尼亚大使登门拜访批评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0:26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内罗毕记者/赵卓昀

  随着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中国人的正面形象在非洲越来越深入人心。不过,这样的正常关系也引起了某些西方人士的嫉妒和担心,“中国威胁论”及其与非洲相关的细化版本“中国新殖民主义说”,开始不时出现在一些非洲媒体的报道中以及少数当地人士的言谈间。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张明近日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西方国家和西方媒体长期强势的宣传及根深蒂固的影响,是使馆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难点,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地调整外交策略,灵活巧妙地运用外交艺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应对西方对华负面宣传的影响,让非洲国家和民众认识一个真实的、可以信赖的中国。

  张明大使说,非洲大多数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对中国的印象总体是好的。就肯尼亚而言,当地报纸上的确会不时出现一些批评中国的文章。但对这些文章仔细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其论调基本与西方一致,往往就是抓住苏丹达尔富尔地区、中非能源经贸合作等几个问题展开攻击。

  2007年5月非洲开发银行年会在上海召开期间,肯尼亚就有一名国民议会议员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评论,说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影响非洲经济发展,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等等。

  看到这篇文章后,张明大使亲自登门拜访了这名议员,与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张明大使发现,这名议员其实对中国的态度基本上是友好的,对中非合作也基本持肯定态度,之所以会发表那篇评论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对华的负面看法并不是出于自身的观察与分析,也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国家和西方媒体宣传的影响,人云亦云;其次,他对中国以及中非合作缺乏了解,因此容易受到误导;再次,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存在标新立异的心态,希望借非行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话题备受关注之机,在报纸上发表批评中国的评论以获取关注。

  在张明大使看来,受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新闻秩序长期受西方主导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非洲媒体从其近代的形成到从业人员的教育乃至媒体自身的股权,都深受西方影响与控制。因此,非洲报纸电视中一些最为负面的涉华新闻往往并不是出自非洲人之手,而是来自西方媒体。偶尔出现的一些由非洲人撰写的涉华负面评论文章,也多数是在重复西方对中国的指责。

  但是,西方的影响力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张大使对《环球》杂志记者说:“非洲人其实是容易沟通的,只要尊重他们,与他们讲明白道理,就可以改变他们的看法。”

  张明说,中非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关系近些年来,尤其是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出现了长足发展。而这一变化也对中国的对非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他说,传统意义上的外交只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但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外交已不仅仅是官方层面的事务,非政府组织与普通百姓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为此,中国驻肯使馆近年来尤其加强了与当地民间的交流与沟通。2006年底,使馆与总部设在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捐款2.5万美元帮助内罗毕马萨莱贫民窟的一所小学修建校舍,将其原本破烂不堪的小棚子改造为一栋两层楼房。

  2007年6月校舍建成之日,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和内罗毕市长都参加了落成典礼,当地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虽然捐款数额并不大,但却是实实在在地为当地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场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去年年底,肯尼亚总统选举引发严重骚乱,导致1000多人死亡,30多万人无家可归。张明大使在今年春节期间赶赴肯尼亚西部一些收容流离失所者的营地,慰问骚乱受害者,并向他们提供了一批援助物资,此举也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

  张大使还提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国门,外交需要所有在海外的中资企业、华人华侨都参与进来,为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说,在使馆协调下,肯尼亚华人华侨在今年1月5日向肯红十字会捐款3万美元,以帮助因骚乱而无家可归的肯尼亚人。据肯红十字会官员说,这是该组织在骚乱发生后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其意义非同寻常。3月以来,在肯的多家中资公司也纷纷向骚乱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大米、玉米粉、卫生纸等一批物资。

  这些民间对民间的活动成为了对政府层面交流的重要补充,既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和造福当地百姓,也有利于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自身在当地的发展。

  此外,使馆还积极利用当地媒体这个平台,对不实的涉华负面言论展开有理有据的回应。

  肯尼亚第二大报纸《旗帜报》今年2月21日刊登该报编辑撰写的一篇评论,名为“中国证明它不是可以依赖的朋友”,批评中国在肯尼亚选举危机期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大使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此文内容相当偏颇,对事实缺乏基本的了解。在2月28日肯尼亚两大政党签订分权协议,选举危机告一段落之后,他便向《旗帜报》发去一封公开信,以事实为依据,心平气和地对前文观点一一作了反驳。这封信被该报改为评论形式刊登出来后,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也接到了很多肯尼亚官员、其他国家使节和一些当地民众的祝贺电话。

  谈到这个事情,张大使颇有感触地说,当地报纸本身对中国并无成见,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个平台,对涉华负面报道及时展开回应,用事实来说服受众,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不利影响,起到澄清视听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