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必须经受民安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7:16 观察与思考

  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

  关注民生的历史意义

  国际意义与未来意义

  毫无疑问,在未来五年,和更长的时期,只有实现“民安”,中国的发展才有稳定的基础,改革蓝图才有实现的可能。甚至,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也必须要经受“民安”的考验,即达成社会与人心的稳定。

  只有实现“民安”,中国的发展才有稳定的基础,改革蓝图才有实现的可能。而只有公平正义地解决民生问题,才算真正的民安。中国才能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并肩,才算世界强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才能完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民安的基础,是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无小事,却都是一些小事。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要达到民安,先要看哪些因素会使民“不安”。专家列举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包括:因房地产交易,城镇房屋拆迁,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款结算,物业管理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地权、征地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涉农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劳动就业、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传销、制假售假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集资、证券、储蓄、保险等金融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基层组织和领导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行政执法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司法工作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军转干部的问题、大中专学生就业安置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退伍、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自然灾害事故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教育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企业改制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食品、药品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防洪、建桥、水库开发影响群众生活、生产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安全生产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医疗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因其他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等。

  从这个排查表中可以看出,民生问题的确无小事。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矛盾,一般的纠纷等等,都会成为 “不稳定因素”。

  可以说,当前,民生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执政宗旨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解决民生问题,才有执政的基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政党,一届政府,不为人民谋福祉,不为改善民生作努力,不为促进社会进步而进取,则注定要被人民抛弃,招来灭顶之灾。前苏联因为轻视人民利益,陷人民于生活困窘之境而解体就是前车之鉴。

  怎么才算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民生与国计是什么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议论,亦客观地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然而,翻开历史,人们却发现,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少受到过真正的重视,“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种常态,官本位的文化更是积淀得异常深厚。

  的确,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磨难,而今再也担待不起错失发展良机的千古遗憾,再也不能承受重蹈覆辙的惨痛教训了。补救之途无他,惟民生而已。不是吗?从根本上说,民生不是一种赐予,而是一种基本权利。因为民生无非服务于人的基本生存;同时所有民生投入无不取之于民;只有当民生是一种基本权利,从而把所有民生问题都纳入最广泛的公共参与、最严格的公众监督的机制之下,民生投入的性价比才可能最高,才可能真正让最大多数人受益。

  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党和政府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而这些执政理念最终的落地点就在实实在在的“民生”两字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届政府是一届亲民爱民、改善民生的政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成了决策层既定的发展基调。他们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推动建设成果,让13亿中国人得到实惠。

  人们注意到,自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在全社会范围内,从执政者到普通百姓,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逐渐凝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连续五年的农字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大举措,连续五年凝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抗击天灾人祸的感人行动,使得新一届政府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拥护。国家领导人的言行,向人民、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脉搏在关注民生的情感维系中强劲搏动的消息。

  政府只有把民生利益当成最大利益,才能得到人民拥护。“只有坚持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这就是说,要保证民生产出,提高民生效率,就必然要求一个权力受制约、公民可自由问责的政府。民生与民主,就这样环环相扣。通过民生带动民主,通过民主促进民生,就成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必然要求。

  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明天更美好。希望一个民生领跑中国政治生活的“民生时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已经到来!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