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让百姓享受新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17:3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夏 燕

  “勤德善政者,贵在养民”。近年来,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劳动保障、住房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让改善民生从政府文件变成了百姓享受得到的实惠。

  医疗:

  劳务工医保

  “全覆盖”之深圳篇

  三十年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经验曾受到一些国家的推崇,但到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列的191个成员 国名单中,中国却被列为全球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2002年,13亿人口只有不到8000万人才 有相应程度的报销—这被认为是看病贵的主要源头。在没有医保的情况下,许多人小病不治,积累成大病,因此导致大批劳动 力丧失。然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于中国各级政府而言,也正处在边走边摸索,边摸索边成长的时期。

  2007年,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没有工作的老人和孩子,不同群体都开始在我国医疗保障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坐标。随着扩大新型医疗合作试点范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等一系列举措实施,百姓离全 民医保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这一年,深圳市的劳务工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劳务工医保的“全覆盖”。

  2006年6月,深圳市正式实施《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 ”的外来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有效缓解了外来劳务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办法规定,劳务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为每人 每月12元,其中用人单位缴交8元,个人缴交4元(6元用于支付门诊费用,5元用于支付住院费用,1元用于调剂)。

  “个人每月缴交4元”意味着外来劳务工可享受以20%的价格购买1200种目录药品(住院条件下为1841种 )、重大疾病的门诊费用由住院基金支付50%、输血费报销50%,每人每社保年度报销的医疗费最高可达64944元等 多种优惠。

  新的合作医疗方案在解决劳务工就医难的同时,也为企业减了负。劳务工有了医疗保障,工人的流动率比参保前明显 降低,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稳定性,企业、员工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教育:“迈向教育公平”

  之浙江篇

  “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如今,中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共享,成为时代强音。启动于2005年的免费义务教育3年来正朝着教育公平迈出重要的 步伐。

  从2007年起,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此举惠及近1.5亿名农村娃。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 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两免一补”政策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据初步 测算,中西部地区仅免杂费一项,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至18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至230元。

  2月17日,浙江省平湖市中小学生又迎来一个新的学期。张佩在给读二年级的儿子报名时,被告知从这个学期开始 ,义务教育阶段将完全免费,这就意味着,张佩的儿子可以免费读书一直到初三。

  如今,在2006年秋季起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2008年浙江省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生教科 书免费制度,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同时,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将中小学生人均 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00元。

  据了解,在过去的五年,浙江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主要投向医疗教育、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 。在义务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7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资 助。

  “从今年春季起,浙江省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这种免费不仅是学杂费,还 包括城市和农村的课本费。”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眼中,浙江已实现基础教育从“普九”到“普十五年义务教育”、高 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中期阶段”的两大跨越。

  社保:“全民社保”路径

  之辽宁篇

  综观30年改革历程,前25年的目光更多聚焦于经济发展。而在今天,当中国GDP超过23万亿人民币、政府控 制的财力约7万亿时,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转化为国民福利的时候已到—中国有财力建设一个水平适度的、能够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保体系。

  然而,“全民社保”是一条曲折而艰辛的道路。目前,全国“五险”的参保人数均不超过2亿人,与中国13亿多人 口相比,享受社会福利者仍是少部分;另外,社保统筹还是“小水缸”式运作,省级统筹仍在建设中,何论“全国一盘棋”? 但已有专家提出,在2020年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而立,中国公民的社保待遇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鼠年伊始,退休职工总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的辽宁省,率先开展并完成了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工作,连续8年实现了38 0多万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000年进行社会保障改革试点至今,辽宁相继推进了参保扩面、做实个人账户和加强基金监管、提高社保机构服 务水平等措施。目前,辽宁已构建以保险费征收为主、财政补助为辅、企业自筹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体系。 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监管法人依法缴纳保险费,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07万人。各级财政对社保基金 投入不断增加,对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由试点之初的7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8亿元。

  3年以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辽宁按月人均240元的标准,为381万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让老 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退休人员。

  住房:打造“住房保障时代”之吉林篇

  2007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新加坡住房建设后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层的,他们中 有许多工资也不是很高。”总理的讲话旋即成为中低收入者的福音。

  随后,一系列与住房保障相关的政策相继推出。虽然新一轮楼市调控日益偏紧,但“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住房 保障”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楼市调控的天平正逐渐向着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今年,中国政府将安排49亿元用于廉租房建 设,再加上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几百亿。

  2008年,中国正着力打造一个“住房保障时代”。

  这一年,吉林省长春市低收入家庭将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即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再次启 动的经济适用房,首次规划即建设20余万平方米,并把低收入困难家庭纳入其中。

  为此,长春将新建新购廉租房450套,用于低保无房户的实物配租;新建5万平方米、1000套保障性住房,有 偿提供给低保及低保边缘户中的无房家庭;新建22.7万平方米、3780套经济适用房,出售给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通过廉租房建设,长春迄今为止已解决9000多户低保“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过去的 一年,长春又扩大保障范围,新建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将低保边缘户纳入住房保障之列。而鼠年重启经济适用房,标志着 长春住房保障体系覆盖范围正从“最低收入家庭”扩展到“低收入家庭”。

  就业:解决“零就业”

  之江苏篇

  民生,民之生计也。其中,就业是根本。就业问题,对于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意义可谓重大。伴随着促进和扩 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已基本形成促进就业政策法规体系。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发的相关文件多达几十个,从 宏观指导到具体操作,明了清晰。《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使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责任更加强化。与此同时,各地纷纷配合出 台大量就业政策、举措,成效显著。

  为扶持“零就业”、“双失双下”家庭就业,江苏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内容涉及税收减免、收费减免、小额担保 贷款、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岗位补贴和见习补贴等诸多方面。

  用人单位新招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每人每年4800元的税收优惠;提供五大社会保险补贴,可以扩大担保贷 款规模。“零就业家庭”从事个体经营,不仅享受3年减免税和免行政性收费,还可以获得社保补贴。各地普遍建立的再就业 援助制度,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建档造册,动态管理,实现职业技能、就业愿望、家庭生活情况“三清”,把每 个困难对象再就业落实到人头。

  新的一年,江苏还将落实税费减免、主辅分离、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和就业服务补贴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扩大政策覆盖面。年前,通过大力发展“创业经济”带动充分就业,当地城乡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03年至今,城镇人 口登记失业率实现连续4年下降。

  同时,失地农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未就业大中专学生等四类群体成为就业重点群体。

  农民进城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转移,城市劳动力需求正趋向技能化,陆续启动的“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百万 农村妇女大转移培训工程”让诸多不同群体农民接受了培训。通过强化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落实特殊群体帮扶措 施、建立托底安置就业机制等办法解决就业难题,近两年来,江苏每年帮扶11万名以上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促进大 学生就业,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灵活就业或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 业生,提供档案托管、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专门统计,根据毕业生愿望组织职业资格培训、职业 技能鉴定、就业见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