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中西部10个市长代表的民生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15:29 《小康》杂志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关注民生问题。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预算草案报告,则被视为一份典型的民生财政预算报告。在2008年预算支出中,公共产品支出比重继续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2008年还要增长45.1%;2007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2008年还要增长25.2%;2007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2008年还要增长24.2%……

  “建设财政”正逐步转移到“民生财政”上来,“民生”已然成为最明显的关键词。

  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同时进行,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昭然。

  那么,地方政府呢?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由GDP政绩观左右的发展阶段之后,地方政府将如何推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两会期间,《小康》记者专访了来自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0个市长代表,谈他们的发展与民生,以及他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 采写/《小康》记者 郭芳 胡晓生 李秀江 张志  

  杭州市长 蔡奇:民生比GDP更重要

  2008,着力解决三件民生大事:住房、环保、稳定物价。

  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打造品质生活的城市。

  杭州市长蔡奇接受《小康》采访时说,他们是把民生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的。“我们认为,民生问题比GDP更为重要。”

  一直以来,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破解七难”上,即破除百姓生活中最为实际的难处: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住房难、办事难、困难群众生活难和清洁杭州难。这些涉及百姓生活的问题,正是他们下力气要解决的问题。在2007年的工作中,解决“七难”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破解七难”已经成为杭州市政府的一个品牌。

  2007年,杭州最为重要的三件民生大事是社保、住房、交通。

  社会保障体系排第一位。杭州市率先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都已经得到了完善。

  最有特点的是,已经形成“城乡打通,全覆盖”。除了城市居民以外,养老和医疗保险已经全覆盖到农村的农民以及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政府努力降低他们的参保门槛,提高他们的参保能力。所有困难百姓的保费,全部由政府买单。

  其次是住房。政府保障性用房在2007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采取了租、售、改三管齐下的方式,解决了一万多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所谓“租”,就是推出廉租房,去年推出了近20万平方米,解决了2000多户;第二是“售”,推出经济适用房,每年新开工100万平方米,公开销售80万平方米,去年解决了近8000户;第三是“改”,改造危旧房。

  最后是交通问题。杭州的交通方面集中在停车难和行路难两个方面,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通病,是随着城市发展出现的顽症。政府加快了城市快速交通的建设、提倡公交优先,快速公交1号线已经竣工,今年2号线也将竣工。同时,政府采用了多种渠道,增加社会停车泊位。特别是提倡机关、单位让出空间,增加停车库、解决泊车问题。 

  2008年,蔡奇要着力解决的三件民生大事是:住房、环保、稳定物价。

  苏州市长 阎立: 为民发展

  任何经济指标的增长,都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

  苏州无疑是当今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苏州市及其所辖的5个县级市已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要求,成为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先行军。根据苏州市长阎立的介绍,2007年,苏州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1000余元,农民是10400余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排名较靠前,农民收入排在了最前面。

  而且,城乡比较合理。在城市发展好的同时,县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很好,现在的收入城乡比大约在1:2,低于江苏省的2.5,而全国均比已经超过3。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这是挺让阎立自豪的一件事。但如他所说,工作无止境,政府还要继续努力,使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提高。

  对于阎立来说,真正考验他本事的恐怕是实现苏州的产业升级。事实上,这也是整个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于苏州的发展来讲,现在不是再去鼓励发展简单加工的企业,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也要做一些调整。” 阎立认为,适度的劳动加工企业也要有,因为没有这些企业就解决不了就业的问题。“一个地方的人群有高层次的,也有低层次的,必然会有一些只能进行粗加工的劳动力,所以在这中间是一个合理分配的问题。”而从经济规律来讲,也有一个坡度,有一些地方高,有一些地方低。“比如说,苏州在上海边上,那我苏州不可能做到跟上海一样,我跟上海之间就有一个城市差异,但我跟周边的其他城市比,又比他们相对要高。”

  在过去,苏州因为没有过多的经济量,所以需要靠外向型经济进行带动。但带动起来以后,更加注重本土经济的培养。阎立说,“我们也在跟别人比,我们跟浙江比,因为他们的民营经济发展好,我们的民营经济显得不足,那我们就要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但任何经济指标的增长,都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阎立所言:为民发展。

  无锡市长 毛小平:环保是最大的民生

  今后五年最想办成的事情是,把太湖治理好。

  2008年3月9日下午,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无锡市长毛小平召集了一个小型的记者发布会。他决定正面回应媒体最关注的有关蓝藻问题,并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此前,对于记者一直的追访,他未予正面回应。

  不出意外,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仍然是蓝藻问题。

  而毛小平的开场白则是:我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2007年5月28日,太湖蓝藻暴发使得无锡市自来水出现臭味,导致一场影响全市的供水危机。自太湖出现大面积蓝藻肆虐成灾后,环保问题触动了无锡人最敏感的神经。在市长的投诉信箱和热线中,环保问题占去了5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每天面临着这个问题。对于市长毛小平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老百姓的呼声,确实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切入点。

  毛小平说,当下无锡,环保是最大的民生。

  “太湖的保护,应该说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但在对治理的认识上,也有一个过程,“怎么治理,采取哪些方法,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当务之急——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空间结构,都要做大规模的调整。毛小平认为,产业的密集和人口的密集是太湖污染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空间结构的布局,产业的布局,还有人口的布局,不尽科学合理,也是重要的原因。

  结构的调整还是慢了一些,毛小平坦言,这几年开始,才真正地下功夫在产业结构当中,这是他感到最遗憾的事情,至今他仍耿耿于怀。

  加强治理也相当重要。2007年,无锡市政府召集处级以上的干部全部到新加坡做了一次环保培训。“过去我们都组织招商引资,现在组织环保培训,足见环境的重要性。”

  当然,在科技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还应该提倡循环经济。

  从调结构,到抓治理,再尝试循环经济这样一种更高的治理,无锡治理太湖的思路看来已经清晰。

  毛小平说,在今后五年,他最想办成的事情是,把太湖治理好。

  但最后老百姓是否满意,这是他最大的压力。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