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虚拟插播:月饼菩萨皆在网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6:44 南都周刊
文 吴惠明 虚拟插播 月饼 菩萨 皆在网间 话说自从网络祭祀被提倡以来,政府看到了如此模式大大减低了治理成本,而商家也在其中发现了巨大商机,在各种舆论和民俗学者的大力论证下,到虚拟世界进行民俗活动成为了中国人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300年过去了,每到传统节日,人们都会很自觉地上网进行各种仪式。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各个节日仪式都保存得相当完整。与此同时,中国网络世界创造的经济总量超过其它国家经济总量的总和,中国民俗的影响也占据了身处世界各地所有人类的心。 端午:北冰洋上赛龙舟 今天是端午,一年一度的国际龙舟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三和他的队友已经各就各位,他们的龙舟摆放在客厅里。该龙舟是从国际龙舟标准协会订做的,龙舟由船体和桨组成,并有无数的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这个龙舟是停泊在北冰洋上的一个赛点。当比赛开始的时候,小三团队用力划桨,屏幕上的龙舟就会前进。本次参赛共有世界各地的5万艘龙舟,所有的力量标准均是一样,没有人能够作弊。 “轰!轰!轰!”屏幕上,屈原点燃了神炮,比赛开始,团队成员开始奋力划桨,朝北极点冲去。观看比赛的,有乘直升机的,有在北冰洋上搭台子的,有直接站在冰山上的,总数超过25亿,远超过观看美国NBA的人数。当然,他们其实也都是通过网络来观看,也是通过网络来搭台子,或是选择直升机。 这25亿人群中有19亿买了雄黄粽子之类的东西,交易金额达到3800亿网元(网络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00网元可兑换56美元)。据媒体报道,本次比赛没有出现人踩人的现象,也没有观众落水。 中秋:呼朋上网赏个球 这个时候,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没有300年前的清晰。但是人们却可以从火星上看地球,或是在月亮上看月亮。赏月不仅可以看到小星星大小的月,也可以看到月亮上的火山口,还可以在白天赏月。观看方式则是通过“Shangqiu.com”网站,有人称之为“赏秋”,有人更愿意称为“赏球”,老外认为这个是“感谢”的意思,因此把中秋当作中国感恩节,也纷纷加入“赏球”队伍。 白领何平所在公司规定,下午两点开始,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可以组织赏月。何平连忙登录网站,呼朋唤友、吟诗作对,一句“天凉好个球”,惊艳四座,他也因此获得当天网站送出的火星尘月饼,价值8000网元。何平没舍得用,鼠标轻点,将其送给了上司,以期在未来的工作里能得到照应。 由于月饼糖分高、脂肪高,对人体健康不利,而且浪费粮食。政府已经明令禁止月饼的制作。为了沿袭传统,人们享用的统统是虚拟月饼,人们可以将虚拟月饼转送人,也可以切了分给亲朋好友一块享用,时间久了,人类对这些虚拟的东西也会产生生理反应,也会有饱感,满足感。 春节:团圆网上团圆饭 春运消失了,火车票不涨价了,火车站不拥挤了,各大城市火车站广场边上的最大广告是,“回家不用坐火车,团圆网上团圆饭”。年三十晚7点,人在广州的明明,准时登录到“团圆网”,坐上9876号台,北京的父母和兄弟已经在上面等着了。席间大家可以通过音频聊天,互相敬酒夹菜,妈妈还给明明特意夹了两个饺子,这两个虚拟的饺子在团圆网里价值60网元。 年初一早上,明明通过网络向各位亲朋好友拜年,短信拥堵的现象在那个时候都已经是考古学上的词汇了。然后,明明打开一个寺庙的主页并登录ID打算为新的一年求点运气。捐一些网元换些香,换些元宝,想拜哪个菩萨就拜菩萨,网络上还有虚拟高僧替你带路,并教你如何向菩萨祈福。自从人们纷纷上网烧香拜佛以来,在广州城区,实体的寺庙纷纷被拆,并被建成商品房,解决了800万人口的住房问题。修行的人回到了山里,一人一个房间一台电脑,僧人每天对着网络里的菩萨诵经,暮鼓晨钟世界统一,早课晚课世界统一。论证菩萨存在于网络的高僧,入选《南都周刊》评出的影响世界50人。 特约记者 河伯 学者访谈 关于民俗,要相信公民可正确选 采访嘉宾 高丙中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现代国家要反映多数人意志 问:我们发现,在清明节前一周,就有很多人去墓地祭扫,一部分人是为了腾出清明节的三天假期出去旅游休闲,更有一些人认为清明节的假期影响了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对于这种态度,你有什么评价? 答: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个问题,那些在网上议论这些话题的人,并不是去清明祭扫的主力人群。这些中高收入阶层,有一种参与公众话题的意识,也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条件,但关心某一个事件并不意味着就会参与这个事件,他们制造出什么样的舆论,与实际上祭扫活动如何发生,并没有因果关系。 另外,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中,清明祭扫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只要在清明节周围一段时间内祭扫,都是被传统所认可的,当然还有三年内的新坟节前祭扫等等更为细致的习俗。 其实,清明节是清明、寒食等好几个节气综合而成的节日习俗,它不仅包括个体与逝者的关系,也包括个体与王朝、家族的关系,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登高踏青、盥洗驱邪等内容,反映的是万物勃勃生机中人们重新开始一年生活的姿态,所以即便是清明节出游、聚会,也是符合这个节日精神的。 问:当初包括您在内的学者们呼吁政府修改假期,希望恢复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节日传统,但是,现在很多人还是将清明看作假日而不是节日,似乎这有违学者与政府的初衷。 答:一般来看,现代民族国家以民主的方式施行治理,反应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但我国长期以来都是贬低压抑大多数人的需求的。从民国时期,1928年,包括除夕这些传统节日就被废除了。这些传统习俗被当作迷信与陋习压制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却发现这些被贬抑的东西在民间一直存在,且很快得到复兴。我们既然要建立现代国家,就要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就要正视这些习俗的意义与价值。 所以,你说的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并不存在什么不变的习俗,习俗相比法律和正式制度,从来都是有很大变通空间的,也是合乎人情与情理的;第二,不管习俗的形式怎么变,我们要看它的核心价值有没有变,如果没有变化,我们仍旧是在清明追思故人、反省生活的话,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实是不重要的。因此,你不能说人们不去祭扫,就是没有关注到这个节日的价值。 共同价值是核心,形式其次 问:关于祭扫形式这一点,民政部在全国推行网上祭祀的形式,这是否符合您刚才所说的习俗形式变化的方向呢?我们一方面改革了法定节假日,恢复了传统节日,一方面又倡导网上祭祀,让这些活动在家里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这里面存在什么样的矛盾呢? 答:我们还是要强调习俗的核心价值、认识传统的本质,只要认同这个共同的价值,什么样的形式是不重要的。况且,即便是历史上对于离家在外的人,也有一些习俗上的变通方式,比如采取登高望祭的形式。任何形式的变通,如果在可谅解的限度内,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家的坟就在后山上,你还要搞个望祭,那就失去了变通的意义了。 网上祭祀也是这样,如果你承载了生人与故人之间记忆与情思的联系,可以部分实现实际祭扫的意义,它就是可行的、可以接受的。相反,如果认为点点鼠标就能完成祭祀仪式,这种丢失了本质的活动也是没有意义、不可长久的。 问:我们的习俗会不会都电子化了? 答:电子祭祀只关注了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照顾到生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每一次祭祀先人,也是生者之间情感关系的一种强化体验。 正是在这些共同的、具体的活动当中,我们的社会与群体才产生了“集体意识”,延续了文化与传统,目前来看,我们的社会实践还是在不断证明这些社会理论。 当然,现代传播学也有观点认为,网络环境下,提供给人的想像与发挥空间更大,相比实际的祭扫,可能更容易实现“通灵”之感,对于这种方向,我们也要予以关注,但至少目前的网上祭扫形式还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 政策往往犯简单化错误 问:那么,学者们呼吁恢复传统的一些形式与价值,是不是也该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建议与标准呢,这样关于网上祭祀等等形式,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疑虑与争论了。 答:所有的传统,都有一种“理想状况”,比如清明祭扫,就是可以亲身回到先人、故人的坟前,祭扫、追思,并取得生人之间的共同情感体验。但要不要用这样的理想状况去要求所有的人呢? 在理想状况之下,每个人都有一种仪式义务,也就是说你参与习俗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比如你一定是要表达对先人追思缅怀。 我们要看到,习俗从来都是自由的、地方性的,也就是说是因地制宜的,有着巨大的调整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所以说,学者的任务并不是去制定一些程序,而是要使得公众认识到习俗与传统的价值,通过自己最适宜的方式,参与到习俗传统当中。否则,一味以某种标准去强求,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种文化上的被剥夺感,进而出现负面后果。 问:但是,现在政府或者舆论谈到网上祭祀等等,并不是强调其核心价值的恪守,而更多是从缓解交通、预防火灾以及节省时间等方面出发的,这种商业社会的价值是否对传统的价值是一种冲击呢? 答:还是回到仪式义务这个概念上来,就是我们进行这个仪式的底线是什么,如果不超过这个底线,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对这个底线讨价还价,觉得祭扫是浪费时间、是造成麻烦,那就失去讨论的意义了。 我们在政策制定层面上,往往忽视了理想状况与仪式义务这种关系的探讨,犯一种简单化的错误,比如看到放爆竹伤人了,就一禁了之,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种简单的禁止所造成的损害将是多么巨大。我们为什么不去想办法制造安全的爆竹、普及燃放知识呢?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理解民意、反映民意。 问: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节日本来就会制造一些特殊情况,像很多国家都有的狂欢节,就是整个城市陷入“混乱”。 答:可以这么说,其实很多节日,就是对常规的打破,至少你休息了,不用去上班了。如果我们放了清明假期,又怕造成一些异常情况,从而号召大家去网上祭祀,这个逻辑就不对了。 我们建设公民社会,就是相信公民可以正确选择,政策可以反映公民意志。西班牙的奔牛节会不会造成混乱和伤害呢,肯定的,但有没有受伤的人会对政府抱怨呢?大概不会。因为在他们参与之前,已经充分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政府毕竟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既然有祭扫的需求,我们就要看如何满足这种需求,比如增加投入拓宽道路、增加停车场。如果大家都是网上祭扫,清明节就真的跟放假没什么区别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